APP下载

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与饲用价值的影响

2017-05-30姚运法曾日秋练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正交试验

姚运法 曾日秋 练冬梅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鮮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关键词饲用苎麻;正交试验;鲜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S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9-0113-02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Fresh Yield and Feeding Value of Forage Ramie

YAO Yunfa1,ZENG Riqiu2,LIAN Dongmei1,HONG Jianji1* et al

(1.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angzhou,Fujian 363005; 2.Zhangzhou Planting Management Station, Zhangzhou,Fujian 363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thods on fresh yield and feeding value of forage ramie. [Method]To study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Minsizhu No.1 and other ramie varieties by the orthogonal test,to analyze effects of cutting height on the stem and leaf feeding value. [Result]The most optimal treatment was ramie variety (Minsizhu No.1), amount of urea(300 kg/hm2),cutting height (90 cm) ,the fresh yield was up to 137.85 t/hm2; the feeding value was up to 141.52% at the cutting height of 70 cm.[Conclusion] It was suitable for cutting at the height of 90 cm (fresh yield) or 70 cm (feeding value).

Key wordsForage ramie;Orthogonal test; Fresh yield;Relative feeding value

苧麻(Boehmeria nivea)是荨麻科苎麻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我国,世界各地的苎麻均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引入栽培,故苎麻被外国人称为“中国草”[1-2]。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苎麻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3]。苎麻是一种水土保持作物,又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刘国道等研究表明,苎麻可以作为饲料作物,将苎麻茎叶作为牲畜饲料,应用于猪、鸡、兔、羊、鱼等动物饲粮中,取得了较好的试验及生产效果[4-8]。饲用苎麻是以收获青绿叶、茎等,可在适宜生育期内多次刈割的高蛋白优质饲草[9],苎麻叶粗蛋白含量在20%左右,与“牧草之王”苜蓿相近,是很好的植物蛋白饲料原料[10-11],同时具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高、分蘖力强、再生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9]。因此,开发苎麻这一重要的饲料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饲用苎麻与作为纤维用苎麻的栽培技术有很大的不同,笔者采用L9(34)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评价苎麻品种、施肥水平和刈割高度对苎麻鲜草产量的影响,同时还对苎麻不同刈割条件下的饲用价值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系统参照牧草[12-15],以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以期为饲用苎麻高产、高品质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土壤为冲积洲地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是禾本科牧草。试验种苗采用实生苗,畦带沟1.2 m,每畦种植2行,株行距25 cm×30 cm。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共9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5 m×2 m(表1)。供试品种(系)A分别为A1闽饲苎1号(自育品种)、A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2号(地方品种)、A3中饲苎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引进);施肥水平B分别为B1 100 kg/hm2尿素、B2 200 kg/hm2尿素、B3 300 kg/hm2尿素(尿素含氮量46.3%);刈割高度C分别为C1 50 cm、C2 70 cm、C3 90 cm。

1.3鲜草产量和饲用品质测定

1.3.1

测定时期。实生苗栽培当年,80%群体草层高度达50、70和90 cm时分别刈割,一般选择晴天10∶00后或下午进行。

1.3.2

测产方法。测产时先刈割试验小区两侧边行,其余的全部测产,留茬高度5 cm,刈割后测定鲜草产量。下次待饲用苎麻生长至适宜刈割期再进行刈割,一般1年可以刈割9~12次,然后将每次刈割量进行加和。

1.3.3草层高度。指平视的自然状态草层高度,对凸出少量的叶和茎不予考虑。每小区按“S”形测量5点,计算平均值。

1.3.4

品质测定。取饲用苎麻第1次生长至50、70、90 cm时期的鲜茎叶进行茎叶分离,分别烘干、磨粉,根据饲料检测标准,对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相对饲用价值等指标进行检测。粗蛋白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采用Van Soest范氏洗涤纤维方法测定。

消化性干物质(DDM%)=88.9-0.779ADF(以干物质%表示)

干物质采食量(DMI%)=120/NDF(以干物质%表示)

相对饲用价值(RFV)=(DDM×DMI)/1.29

干物质测定方法:对第1次刈割苎麻进行取小样品,在105 ℃下烘干至恒重,称重。干样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过40目筛,并用密封袋密封,供营养成分分析。

1.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的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用DPS软件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影响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因素主次为C(刈割高度)、A(品种)、B(施肥水平)。该试验的9个处理中,最优组合为A1B3C3,即闽饲苎1号,施300 kg/hm2尿素和刈割高度为90 cm最佳,最高鲜草产量为137.85 t/hm2。

2.2不同刈割高度下闽饲苎1号茎叶营养成分

对不同刈割高度闽饲苎1号进行茎营养成分分析,粗蛋白含量在50 cm时期刈割处理最高,达12.15%,其后随着刈割高度上升,粗蛋白含量持续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与刈割高度间关联度较低,分别稳定在58%和41%左右;相对饲用价值以50 cm刈割处理最高,达97.23%,其后随着刈割高度上升而降低(图1)。

对不同刈割高度闽饲苎1号进行叶营养成分分析,粗蛋白含量在50 cm时期刈割处理最高,达22.65%,其后随着刈割高度上升,粗蛋白含量变化较小,一直稳定在21.00%以上;中性洗涤纤维与刈割高度间关联度较低,稳定在43%左右;酸性洗涤纤维随着刈割高度增加而降低,70 cm和90 cm刈割处理差异较小;相对饲用价值以70 cm刈割处理最高,达14152%,随着刈割高度增加,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图2)。

3结论

根据正交结果,可以确定影响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因素主次顺序为C(刈割高度)、A(品种)、B(施肥水平)。A因素最优水平是A1,B因素最优水平为B3,C因素最优水平为C3,故该试验最优处理组合应为A1B3C3,即最优良饲用苎麻品种A1(闽饲苎1号)、最佳施肥量B3(300 kg/hm2尿素),最适刈割高度C3(90 cm),可获得最高鲜草产量(137.85 t/hm2)。闽饲苎1号饲用价值评价认为,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叶粗蛋白含量也处于较高水平,叶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不仅与品种有关,还与叶龄有关。苎麻新叶生长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速度较快,含量相对较高;而老叶代谢缓慢,蛋白质开始分解,苎麻新叶中蛋白质含量比老叶高[16]。建议在追求高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参考文献

[1] 揭雨成.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國农业出版社,2007:1-3.

[2] 刘飞虎,郭清泉,郑思乡,等.苎麻种质资源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0-53.

[3] 熊和平.苎麻多功能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J].中国麻业,2001,23(1):22-25.

[4] 刘国道,罗丽娟.中国热带饲用植物资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507-508.

[5] 姜涛,熊和平,喻春明,等.苎麻在饲料中的研究及开发应用[J].饲料工业,2008,29(3):53-55.

[6] 杨瑞芳,郭清泉.高蛋白苎麻种质资源的筛选[J].湖南农业科学,2004(5):10-11.

[7] 李闯,林谦,蒋桂韬,等.日粮不同精料与苎麻配比对湘白鹅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饲料,2015(17):13-16.

[8] 陈丽婷,肖光明,王晓清,等.投喂不同饲草的草鱼主养池塘中鱼类的生长和效益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4):419-422.

[9] 郭婷.氮肥及收获高度对饲料苎麻饲用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10] 孙书静.利用苎麻叶作饲料发展养殖业[J].湖南饲料,2004(3):38-39.

[11] 汪红武,田宏,熊常财,等.牧苎0904饲用苎麻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0):5080-5083.

[12]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3] 任繼周.草原资源的草业评价指标体系刍议[M]//农牧渔业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242-262.

[14] 阎萍,卢建雄.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100.

[15]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45-79.

[16] 李闯,姜桂韬,林谦,等.饲用苎麻对朗德鹅的饲用价值评定[J].中国饲料,2016(4):23-26.

猜你喜欢

正交试验
基于正碰台车试验的座椅子系统安全性能研究
高精度细深孔的镗孔加工工艺分析
正交试验法筛选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