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的互动性研究

2017-05-30罗友李香坪吕雅琴林玉徐静

体育风尚 2017年9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精准扶贫

罗友?李香坪?吕雅琴?林玉?徐静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走访法等对精准扶贫背景下荥经县民建彝族乡与农村体育相关的项目:场地设施建设情况,体育组织结构,体育活动开展对精准扶贫政策开展的影响,以及农村体育开展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促进作用和对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体育;荥经县

自建国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种政策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随着国家现代化步伐的不断深入和社会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体育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国家政府基于此,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从而迈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富裕”具有多种内涵,其中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纵观全局,国家针对贫困地区,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户状况,实施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目前,各个贫困地区都在进行精准扶贫的实践和调研,先后提出了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方向,如今,体育也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与旅游休闲等各方面融合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基础部分,文化扶贫又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2015年1月,习总书记提出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方式由“物质帮扶”向“物质+精神”转变——全面实施精神文化脱贫计划,体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和迈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建彝族乡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少数民族人口多,是一个民族特色浓厚的茶香村落。目前是雅安市荥经县“三个万亩基地”的茶叶重点乡和精准扶贫基地,为了实现国家精准扶贫的目标,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包括引进现代体育技术教学和修建了体育相关工程等方面。同时正在着力打造依托塔子山发展的“彝乡欢乐游”的乡村旅游+计划项目,以体育文化的宣传带动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以体旅结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整体结构,以多途径方式实现脱贫目标。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荥经县民建彝族乡精准扶贫政策和农村体育发展为研究对象,调查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的动态互动过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荥经县民建彝族乡的调查研究,作者通过利用图书馆相关资源,登录知网等网站进行文字检索和网络查询。文字检索的内容主要是精准扶贫和体育类的相关文献、报纸和学术报告等,资料来源主要是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书籍;网络检索主要是通过CNKI、超星图书、谷歌学术等网站大量检索关于精准扶贫和农村体育的资料。

2.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方法即根据事物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在当地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swot分析方法可以减少失误,提高调研科学度。

3.实地考察法

对荥经县民建彝族乡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走访,了解荥经县民建彝族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情况,体育产业,体育实施以及其他因素;同时通过开展长期性的体育活动,以研究体育活动开展对当地影响。

4.数据分析法

通过在当地进行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得有效数据,而后根据统计学原理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运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简介

民建彝族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富饶的农业产业、同时交通较为便利,是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体育和登山旅游业的福地。目前是荥经县“三个万亩基地”的茶叶重点乡镇、全国精准扶贫和幸福新村建设基地,拥有茶叶面积5610余亩,7家小型茶叶加工厂。近年来,通过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已拥有竹林3364.2亩,中药材300余亩,天麻100余亩,猕猴桃200余亩。民建彝族乡作为国家精准扶贫基地,目前正在实习扶贫方式由“物质帮扶”向“物质十精神”转变,正在着力打造全国幸福新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政府根据精准扶贫文件,体育强国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体育政策,包括修建体育健身工程和引进现代体育教学等方面。同时民建彝族乡地区自主创办健身民间团队,想通过体育文化的宣传带动当地知名度的提升,从而达到完善新农村整体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政府依据精准扶贫政策修建了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宽4.5米,长30公里的茶乡公路,减少了当地农民前往县城的时间,便于外地游客以及社会组织的进入,有利于发展登山旅游和体育生态观光,从而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自产自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多元素商业的兴起。由此可见,精准扶贫和体育对于当地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精准扶贫的体育建设情况

1.体育设施及使用情况调查

(见表1)

荥经县民建彝族乡,积极响应了四川省全民健身条例,把精准扶贫落实到各个方面,免费为当地居民开放,体育设施种类齐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健身场地和设施,丰富了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指数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精准扶贫的健康有序发展。

但是也存在着不足,缺乏体育场地的多元化運用和体育器材健身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体育器材维护的知识,需要对当地的体育良好发展做出指导。

2.体育组织入驻开展情况

(见表2)

当地近两年“精准扶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体育活动和体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当地自发的体育性运动。公益组织驻入协助体育的开展,促进当地文体活动的迸发,提高了体育积极因子含量。由外而内,自发建立当地体育组织,实现体育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但是依旧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长期性的指导,自发性张力不够,体育运动类型单一的问题。

3.塔子山彝乡欢乐游

(见表3)

塔子山彝乡欢乐游是集特产交易,登山采茶,农家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由发展概况可以得出,随着国家政策的开展,当地经济结构转型愈加完善,经济收入逐步提高,更加切合新媒体时代的现代化发展。在经济发展发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提高了对体育的要求,同时随着乡村旅游风的普及,在这种大环境下,民建彝族乡根据当地地形,资源特点,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开展了彝乡欢乐游项目。由此看出,体育作为文化扶贫的一个部分,在经济上也有独特的作用,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因地制宜,当地与体育精密联系,两者的互动性促进,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生活物资水平,也满足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问卷调查分析

(见表4)

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当地农民对于体育运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当地的体育运动方式局限,运动知识缺乏,运动技术单一,需要农村体育指导人员;体育运动时间具有季节性,表现在冬季农闲时运动时间多,春季农忙时运动时间少;希望通过农村山地休闲旅游宣传出去,以提高当地的发展;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当地经济提高,人均收入增加,对体育运动热情随之增加。

三、荥经县民建彝族乡体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利于拉动荥经县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一,对体育发展的直接带动力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运动需求会扩大。精准扶贫政策开展落实在当地建设增加了体育运动需要的标准场地和常规健身器械,这可以提升当地居民运动的积极性和日常锻炼的科学度,能够促进当地体育的开展。作为精准扶贫基地,当地是社会公益组织重点关注地区,社会公益组织长时间定期安排体育专业教练开展体育运动知识培训,直接拓宽当地人们体育运动的知识面。

第二,对体育系列产业发展带动力强劲。当地有海子山旅游景点和茶叶培养基地,打造采茶旅游亲子体验运动,通过媒体宣传,蕴含巨大的消费动力,只要引导得当就会大幅度促进体育和当地农副产品相关消费。同时,依靠政策,结合现代新兴体育运动,例如定向越野,通过政府去和体育公司和体育协会沟通,在当地进行体育比赛,素质拓展等体育项目。这种新兴的体育产业具有很强劲的前景,同时对地区经济要求较低,设施要求不高,很适合当地开展。依托体育比赛,体育旅游以及素质拓展等体育项目,能够直接带动当地在社会中的知名度,提升地区魅力,推动体育经济发展。体育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衍生一系列体育附属产品,诸如体育运动服装,体育饮品等等,此类市场的扩大,能够直接提高当地的就业率和收入。

第三,能够促进体育旅游方案的实施,当地根据精准扶贫文件,通过吃透民意,立足实地,提出了以生态茶叶发展农家业,依托塔山万亩茶园打造乡村体育旅游业的项目计划,目标是创绿色品牌,提升茶叶附加值和网络营销知名度。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与健康,绿色生态密切相关,打造民建彝族乡体育形象标杆,有利于促进茶叶创收,茶叶健康的绿色形象,对茶叶销售的直接带动力强。

第四,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让当地人民安居乐业,增加对体育的热情。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村委组织机构,以党支部,村委會带动运动,村民积极参与的模式,来达到一个体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最终目标。

第五,政策实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生态体育不仅关系到了农民的利益,同时也关乎到了农民健康这一长远大计[3]。根据当地的调查研究报告得出,当地因病至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地形成一个特有体育运动氛围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居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四、民建彝族乡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民建彝族乡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建彝族乡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缺乏现代化新兴产业的支撑,不利于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开展。

2.灾后重建后续管理工作(如自建委过度自管委的具体有效性办法、经费保障等),需要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协调工作。

3.针对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存在不稳定因素,应多与县级部门沟通交流,多借鉴先进的乡镇经验,才能有条不紊将此项工作扎实开展推进,坚决防止群访缠访情况发生。

4.农村体育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未能完全的运用互联网把当地文化宣传出去,在体育精准方面也没有重视,没有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体育。对体育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欠缺理解和深入发展。

(二)重要举措

1.强化政策理论学习

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及时收看和学习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精心选择一批学习理论、专家讲座及实践先进人物课件滚动播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2.注重新媒体教学效果

以解决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积极整合资源,利用村组坝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好农业、林业、法律、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课件给党员和群众播放,增强党员群众增收致富意识和本领,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攻坚行动带来的极大实惠。

3.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宣传精准扶贫方针政策,使群众全面了解精准扶贫目的、措施和意义。从而鼓励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全村脱贫奔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展学习培训

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贫困村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深入群众家中,在了解民意、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扶贫对象实际,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同时,选择适合他们脱贫致富的课件信息,进行现场指导,开展上门服务,使远程教育成为脱贫致富的帮手。

5.发挥远程教育辐射作用

结合扶贫工作,通过集中学习,信息发布等形式,利用现代化APP线上教学,定时推送体育训练课程,对体育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加大人们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发展的科学性。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

6.发挥政府的支持

政府加大对当地体育方面的投入,提高体育对当地经济的直接带动力,将当地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同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当地特有的体育旅游形象,同时关注国家政策走向,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利用政策便利推动经济发展。

參考文献:

[1]吕永强.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扶贫开发与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02):158-163.

[2]徐明伟.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4):93-94.

[3]邱婷婷,杨萍.农村生态体育文明建设管理制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3):64-65+28.

[4]王立诺.探索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健身运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2):30-31.

[5]陈嘉.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广西南宁乡镇群众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206+212.

[6]许晓琴,周玉英,张燕红.江阴市农村社区老年体育特点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1):50-51.

[7]刘先军.非遗保护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104-107.

[8]王玉龙,彭庆文,廖力坚.武陵山片区农家乐休闲体育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6):168-169.

[9]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05):154-162.

[10]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6,(02):99-103+109.

[11]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大学,2015.

[1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04):94-98.

[13]李鵾.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8):810-816+829.

[14]段红艳.“互联网+”思维下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2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2.

[15]任健伟.“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体育政策评估体系建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3):23-26.

[16]张丹,王健.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现状、特征与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02):17-23.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体育系)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精准扶贫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构建鞍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