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7-05-30李文军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9期
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体系

【摘 要】广西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于2016年开始招生。通过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概况,对广西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最终确立了广西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专业基础和课程体系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该在依托学校的文科整体优势的基础上,以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民族学为基础,突出社会工作、社会保险特色。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广西师范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9-0048-03

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概况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于1998年被教育部确立,此后各个高校不断设立该专业,截止到2017年,全国已经超过150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既包括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也有财经类、法律类和师范类大学。各校基本上都是根据本校特色学科基础,整合其他学科来确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定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方向有社会保险(精算)方向、劳动关系方向、社会保障方向、人力资源方向等。

2 广西师范大学进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最早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广西高校,2006年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2015年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专业。随着广西“千亿产业”的不断推进,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广西各地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而广西本土每年仅有100名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区内外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需要,因此广西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办学前景广阔。

2.1 内部条件——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工作条件

广西师范大学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设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要依托社会学的学科优势建立起来。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是桂林高校乃至广西高校中办学较早的社会学教学、科研单位,在教学、科研方面及社会学、社会工作2个专业的专业建设上,通过15年,多位老师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丰富的教学、实习与科研等方面的经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师资力量雄厚,截止到2017年10月,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7人,高级职称占据了师资的63%;从学历看,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0人,多数毕业于我国名校,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博士当中包括4位博士后(2位出站,2位在站),博士率达到52.6%,其他9位教师均为硕士学历。此外,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还聘请了10余名校内外兼职教师,如江建中老师,为原桂林市民政局局长。从科研成果来看,近5年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出版专著、译著等多部,肖富群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合作理论及当代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赵锦山副教授的《民族政策法规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民族出版社,2013年),李文军老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4项,如肖富群教授的《城镇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困境及解决机制研究》(2017年)、石大建副教授的《民族地区慈善组织群发展的制度环境研究》(2015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和厅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大多数为核心刊物,专任教师及硕士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多次,如中国社会学学会年会,广西社会学学会年会、广西行政管理学会年会等。

2.2 外部条件——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校学生经过大学4年的精心培养,除了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之外,大多数都要接受就业市场的考验,所以就业率成为一个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既要根据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师资状况进行,更需要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进行精细化培养。首先,我们需要界定该专业的学生未来能够进入什么市场,就业市场不同,培养的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不同;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具体的服务市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具体的知识结构要求,培養适应市场需要、能力突出的高级专业人才。

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广西第二个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学校(第一个为广西财经学院),随着广西区内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桂林市“十三五”提出的战略定位: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桂林乃至广西区内外需要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比较多。围绕桂林的三大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脱贫攻坚战”“产业做强升级攻坚战”,桂林经济社会在不断升级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和一些社会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建设领域,比如扶贫问题,就需要专业的社会保障人才去处理扶贫与社会救济事务;随着国家“医养结合”的推进,如何优化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需要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输出与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保险业务的推进,以及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发展,催生出既懂保险(精算)学,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专业人才。这些不同的具体服务市场,我们要根据它们的独特需要来精细化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

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和课程设置的确定

专业基础和课程设置的确定,一方面需要对区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考察,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校及学科优势,考虑到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只有这样,专业基础和课程设置才更加合理。

3.1 专业基础的确立

专业基础的确立先要考虑的是学院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优势、教师知识结构,以及学院其他相关专业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实力强大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将依托学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的定位,充分利用学院的广西地方法治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的发展平台,整合社会保障、社会学和社会工作3个专业的师资力量,立足西部,突出少数民族特色,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专业发展上,做到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具体来说,专业方向主要是社会保险、社会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仲裁、社会工作5个方面。社会保险方向,突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保险基金的征缴、应用等方面。社会治理方向,突出民族地区独特的治理资源与方式,关注政府行动动机与绩效评估,以及民族地区矛盾的化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是关注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素质测评、薪酬管理等方面。劳动仲裁方向,突出劳动关系的协调,重点关注职业安全、劳动合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等方面。社会工作方向,主要立足于学院的独特资源,主要关注农村社会、老年社会、青少年管理、社区治理。

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广西的社会现实,结合学校、学院的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建设具有广西区域特色与广西师范大学学科特色相结合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3.2 课程设置的确定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的塑造,是专业特色的具体体现。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学校、学院、专业3个方面的因素,在保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资源。通常情况下,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构成。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重点问题在于如何确定这些课程。结合广西师范大学的特点及专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按“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素质教育平台、大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专业发展课程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平台5个方面(见表1)。

参 考 文 献

[1]白凤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以财经类院校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4):30-33.

[2]张春光.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辽东学院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1-126.

[3]李燕荣.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导论课程的设计[J].四川劳动保障,2016(12):13-16.

[4]杨楠芝,梁盼.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J].新西部,2016(23):153-154.

[责任编辑:钟声贤]

猜你喜欢

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体系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何冕作品
AnAnalysi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EnglishTeachinginChinese 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Post—MethodPedagogy
哪有你这样你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