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答
2017-05-30
科学应对丧偶综合征
您好!我现在面临一个很紧急的问题需要求助。三个月前我父亲因突发心脏病突然离世。从我父亲去世之后,我母亲就病倒了,先是心脏不适住了一个星期医院,之后血压一直不稳定。刚开始我们觉得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亲突然离开,母亲一下子无法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身体不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情绪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每天连家门都不出,吃不下饭,从早到晚就是各种睹物思人,对着我父亲的东西自言自语,边讲边哭。劝她出去走走,她就说没心情也没力气,这半个月更是连床都不愿意下,吃饭都是我们给端到床边,还经常跟我们说,一个人活着没意思,想跟我爸一起走。我咨询了一位医生朋友,他说觉得我母亲的情绪不太正常,建议带她去精神科看看。请问我母亲的状况正常吗?我该怎么办?
浙江 王女士
王女士您好!
从您信中提到父亲突然离世后母亲的种种表现来看,您母亲可能是患上了丧偶后适应障碍,俗称“丧偶综合征”。这是由于突然失去风雨同舟的终身伴侣,其心理反应往往出乎意料的强烈。轻者可表现为心境抑郁,表情悲伤;重者可表现为悲恸欲绝,痛不欲生,神思恍惚。“丧偶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诸如沉默寡言、神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这些症状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好转、消失,但也有少数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饮食无味、夜不能眠、面黄肌瘦,甚至产生厌世心理而自杀。“丧偶综合征”是心理危机的一种,不仅表现为心理方面的障碍,也可加重原有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生理疾病病情,甚至可能因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其他感染性疾病,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晚年失去老伴确实有锥心之痛,也是老年抑郁症的一条重要“导火线”。但临床实践也已证实,不少丧偶者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克服丧偶产生的心理危机,潜心钻研和从事自己的事业、照顾好自己的家庭(父母或子女),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充实、很愉快。
“丧偶综合征”有一个心理危机期,在这段日子里,至亲好友的劝慰,子女们的体贴,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照顾、关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丧偶综合征”的应对可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不要过分压制悲痛情绪,特别是在丧偶初期,悲伤情绪的表达既是对逝者的哀思,也是必要的情绪宣泄途径;其次,在度过丧偶初期的哀痛之后,老人应该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尽量少待在家里,减少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再次,让自己的情感找到一个宣泄口,逐渐通过参与其他事务,比如适当家务、参与照顾儿孙等方式,重新找到感情寄托。同时子女们应创造条件,诸如,把原来与子女分居的老人接到子女家同住,多说说话,与孙辈逗乐;如老人健康情况尚可,不妨陪同老人去旅游,让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山水风光中产生好心情,摆脱内心的苦闷。还有就是应与有共同爱好的老年朋友们寻找共同的乐趣,以充实生活。
对于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寻求帮助,通过专业手段逐渐进行心理脱敏,最终明白生离死别是人生规律,人死不能复生,自己在缅怀的同时也应该开始全新的生活。
董 薇
预防老年性抑郁,正确识别是关
您好!前段时间我爸爸的一位老朋友突然自杀去世了,听他的家人说是抑郁症。老人是我父母的多年好友,因此这件事对我们全家触动很大。在我的记忆中这位叔叔一直是很乐观的,即便是三年前因为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之后,整个人的情绪状态也还不错,不知怎么就得了抑郁症,而且还最终导致这样的结局。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在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上面说老年人的抑郁发病率还是挺高的。我父母现在也都七十多岁了,请问有什么预防的方法吗?
安徽 吴女士
吴女士您好!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感到很遗憾。正如您在信中所说,老年性抑郁的确是抑郁症中很常见的一种类型。据研究分析:老年性抑郁症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0%,通常表现为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头脑迟钝、忌于锻炼、缺乏愉悦,不少老人受到这种抑郁情绪的折磨,最终走向不归路。引起老年性抑郁症的原因与其他抑郁症有一定的区别,除遗传因素外,人类老化过程中出现的性格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会随着老化出现一些变化,如神经递质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性激素减少或消失,以及大脑的病理变化等。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也在老年性抑郁症的起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老年期间,老年人遭受各种各样社会心理应激事件的机会增加,而老年人承受这些压力的能力越来越低,往往就会成为发病的重要因素。
老年性抑郁症的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障碍。老年人抑郁心境可以长期存在,但不如年轻患者典型,大部分患者有无精打采、兴趣下降、孤独感、悲观失望等现象,患者常用“没有精神”、“心里难受”等描述自己的抑郁体验。
2.焦虑症状突出。患者有坐立不安、紧张、担心、心慌、主诉多、好纠缠、碰到别人就说自己不舒服等现象。
3.认知功能减退。大部分患者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
4.意志和行为障碍。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依赖性增强,遇事犹豫不决。有些患者活动减少,回避社会交往,卧床时间增加。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完全处于无欲的状态。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活动是自杀的企图和行动。
5.躯体症状。患者往往有情绪症状转化为躯体症状的特点。在抑郁情绪明朗前,一般有数月的躯体不适,其中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多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上腹部不适感。另外,乏力、头部不适、心悸和胸闷也较为常见。不少患者常常纠缠于某一个躯体症状,到处求医,有时,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情绪,使得患者不愿承认自己的抑郁病情,拒绝到精神科就诊。
要识别老年性抑郁症并不困难,只要发现老年人具有持续两周以上的抑郁、悲观、焦虑情绪,伴有下述9项症状中的任何4项以上者,都可能是老年性抑郁症。这9项症状包括: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③动作明显缓慢,焦虑不安,易发脾气;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严重感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⑤思维迟缓或自觉思维能力明显下降;⑥反复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⑦失眠或睡眠过多;⑧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⑨性欲明显减退。
应对老年性抑郁症,需要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首先,正确看待病情,及时就医,遵照医嘱,按时按需服药。其次,鼓励老年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倾诉,适当进行情绪宣泄。再次,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家人之间经常性地交流、沟通可以为给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安慰。
董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