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春季皮肤病
2017-05-30策划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臧晓慧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姚志远摄影段玉成
策划/晓 谊 文/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 臧晓慧 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姚志远 摄影/段玉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老年人在春季更要注意皮肤病的预防。本文给大家介绍老年人春季易出现的皮肤病的防治知识。
一、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剧烈瘙痒,以反复发作为其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于老年人皮肤干燥、屏障弱,所以老年人是湿疹的高发人群。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
湿疹的皮损表现多样,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急性湿疹皮损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易形成糜烂、渗液面,干涸之后会结痂。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久治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症状是剧烈瘙痒。
关于湿疹的几点认识
1湿疹不会传染,湿疹不是由不卫生造成,过于频繁的洗涤或用很烫的热水洗澡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诱发和加重病情。
2坚持使用保湿剂,预防复发。洗浴后立即使用具有皮肤屏障保护功能的保湿剂能起到辅助治疗和显著减少复发的作用。
3平时穿棉质柔软的内衣裤,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肤。
4湿疹患者鳕鱼过敏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蛋黄、蛋清,再次为花生、大豆、虾,再少见的是蟹、大米、小麦和鸡,牛奶过敏发生率相对最少,易过敏吸入物中以尘螨过敏率最高,其次为蟑螂,而最少见的是桑树、梧树、草。但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不要轻易忌口,以免营养不良。
5合理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要过度恐惧其副作用。
湿疹的防治方法
湿疹会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少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红皮病,甚至危及生命。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湿疹是可以控制的。湿疹治疗的关键是找出并去除病因和预防复发。
一般防治原则
寻找病因,隔绝过敏源,禁食酒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不乱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积极治疗全身性疾患。
系统药物疗法
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外用药物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用生理盐水、3%硼酸或1:10000~1:2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对发生于面部的湿疹可首选非激素类药物。
其他疗法
窄波紫外线照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手足部严重湿疹可以用PUVA(外用光敏物质后紫外线照射)治疗和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二、荨麻疹
荨麻疹,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老百姓俗称“风疙瘩”、“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
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半数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药物:许多荨麻疹常是由药物引起,如青霉素、痢特灵、磺胺类药物。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引起荨麻疹。
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为常见致病因素。
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与寄生虫。虫咬症如螨、跳蚤、臭虫等。
吸入物:各种花粉、尘土等。
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而发。
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精神紧张、感情冲动、月经、绝经、妊娠等。
荨麻疹的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疾病于24小时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的诊断治疗具体措施
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应减少运动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应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对日光性荨麻疹还可局部使用遮光剂。可口服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抗组胺药。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静脉滴注或口服激素,但应避免长期应用。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关于荨麻疹,你不可不知的1、2、3
1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源),反而会更恶化。
2有些人痒到会想用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源。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热的温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过度包在厚重的棉被里都很有可能引发荨麻疹。
3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此类食物要少吃。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番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绿豆、薏仁等。多休息,勿疲劳,适度运动。
三、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
银屑病的原因
有关本病的病因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
遗传: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认为有家族史者约占30%。
环境:最易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因素是感染、精神紧张、应激事件、外伤、手术、妊娠、肥胖、酗酒、吸烟和某些药物作用。其中点滴状银屑病发病前常有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史,予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常好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银屑病皮损加重。
免疫:大量研究证明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有关。
银屑病的分型
1 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的一型,多急性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可见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2 脓疱型银屑病较少见,脓疱型银屑病是在红斑表面出现群集性无菌性脓疱,部分可融合成脓糊。全身均可发病。以四肢屈侧和皱褶部位多见,口腔黏膜可同时受累。急性发病或突然加重时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掌跖脓疱病皮损局限于手足,对称发生,一般状况良好,病情顽固,反复发作。
3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常因外用刺激性较强药物,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所致。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4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同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的关节损害,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以末端指(趾)关节病变最具特征性。受累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周围皮肤也常红肿。关节症状常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
银屑病治疗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并非不治之症。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症状。由于本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医治。
外用药
1 维生素D3类似物本类药包括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用于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较好。卡泊三醇乳膏、软膏和洗剂(用于头部的),每日外涂2次,通常在8周内显效,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此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对有骨质疾病、钙代谢障碍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以免引起高血钙。
2 糖皮质激素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治疗银屑病常用的疗法。头部和掌跖部宜用强效激素,弱效激素适用于面部和间擦部。一般部位常用软膏和乳膏。头部则需用溶液(丙二醇)和凝胶剂。局部封包疗法可明显提高作用强度。
糖皮质激素对皮损的作用是暂时的。初期疗效显著,突然停药往往出现“反跳”现象。需要长期用药者宜采用间断疗法,即每2~3天涂1次。与其他药并用(如维生素D3类似物、维A酸类等),有利于巩固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3蒽林常用于慢性斑块型银屑病。可配成软膏、糊剂和石蜡剂。常用浓度为0.05%~1.0%,从低浓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提高。勿用于面部和间擦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皮损通常在2~3周后开始消退。
4 维A酸凝胶和霜剂(0.05%~0.1%),每日外涂1或2次对银屑病有疗效。因起效较慢,一般不作为一线药物单独使用。可与丙酸氯倍他索等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皮损控制后继续应用他扎罗汀,逐渐停用糖皮质激素。孕妇,哺乳期及近期有生育要求妇女禁用。
内用药
维A酸类药物适用于各型银屑病;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主要适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主要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急性关节病型银屑病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等,与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联用可减少剂量,但应短期应用并逐渐减量以防止病情反跳。
物理疗法
可应用紫外线,光化学(PUMA)疗法,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疗法。
银屑病小贴士
1本病冬重夏轻,晒太阳有利于皮损好转,病情减轻。
2银屑病患者宜用温水洗澡,禁用强碱性肥皂,需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
3银屑病患者应需穿干净柔软的衣服,定时更换内衣及床单,防止皮肤感染。
4银屑病患者应避免外伤,防止搔抓及强力刺激,以免产生新的皮损。
5银屑病患者需避风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6饮食一般给予普食,以清淡为主,少饮酒,勿食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羊肉、海鲜等。
7银屑病患者勿搓擦皮损部位,以防发生糜烂和防止继发感染。
8银屑病患者一定要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民间又称蛇胆疮,缠腰龙,是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此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为1.4‰~4.8‰,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
带状疱疹的症状
带状疱疹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持续约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根据带状疱疹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抗病毒: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最好在发疹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
营养神经:水痘疱疹病毒具有破坏神经性,故营养神经有利于神经的修复。
镇静止痛:剧烈的疼痛可影响饮食、睡眠而影响病情的恢复,故选用止痛片,如布洛芬等是必要的。
增强体质:带状疱疹及神经后遗症多发生于劳累、免疫力下降后,所以,提高免疫力,尤其对老年人,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降低遗留后遗症的可能。
理疗:对于恢复期的带状疱疹患者,针灸、照光等理疗有助于缓解疼痛,加快病情的恢复。
医生最想对带状疱疹患者说
1带状疱疹属于皮肤的急性炎症,在发疹的急性期(2周内)一定不能光口服中药、理疗来治疗,在这一时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2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饮食没有禁忌,注意多食营养丰富、易吸收的食物。
3注意多休息。
五、瘙痒症
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瘙痒症的病因和症状
全身性瘙痒症常为许多全身性疾病的伴发或首发症状,如尿毒症、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恶性肿瘤及神经精神性瘙痒等。全身性瘙痒症的外因与环境因素(包括湿度、季节、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或化学物质刺激)、外用药物、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及患者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功能减退所致皮肤干燥等有关。
局限性瘙痒症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瘙痒相同,如糖尿病。肛门瘙痒症多与蛲虫病、痔核、肛瘘等有关。外阴瘙痒症多与白带、阴道滴虫病、阴道真菌病、淋病及宫颈癌有关。阴囊瘙痒症常与局部皮温高、多汗、摩擦、真菌感染有关。
瘙痒症一般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可有烧灼、蚁行感等。全身性瘙痒症往往表现为痒无定处,瘙痒程度不尽相同,常为阵发性且夜间危重;局限性瘙痒症表现为局部阵发性剧痒,好发于外阴、肛周、小腿和头皮。饮酒、情绪波动、温度变化、衣服被褥摩擦,甚至某些暗示等可引起瘙痒发作或加重。瘙痒可引起继发性皮损,表现为条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减退,甚至湿疹样变和苔藓样变,还可继发各种皮肤感染如毛囊炎、疖子、淋巴结炎等。
瘙痒症的防治
对于瘙痒症患者,寻找病因,加以避免是防治的关键。避免用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止痒。生活应规律,衣着松软,不要沐浴过勤。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辣椒、胡椒及芥末等辛辣刺激食品。精神紧张及情绪不安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具体治疗如下。
1 外用治疗应该以保湿、滋润、止痒为主,使用刺激性小的制剂。可用低pH值的清洁剂和润滑剂,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含薄荷、樟脑的乙醇制剂或维生素E霜,硅霜,鱼肝油等)及表面麻醉剂(如利多卡因乳膏等),也可外用免疫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他克莫司)或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
2 系统治疗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及镇静催眠等药物,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严重者可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 物理治疗对炎症性皮肤病及尿毒症、原发性胆汁淤积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系统疾病引起的瘙痒有效。
六、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因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所致的表皮良性增生。
脂溢性角化病好发于头面部、背部及手背等部位,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等有关。
本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好发于头皮、面部、躯干、上肢、手背等部位,但不累及掌、跖。开始为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随年龄而增大,数目增多,直径1毫米~1厘米,或数厘米,境界清楚,表面呈乳头瘤状,表面有油腻性痂,痂容易刮除。有些损害色素沉着可非常显著,呈深棕色或黑色,陈旧性损害的颜色变异很大,可呈正常皮色、淡褐色、暗褐色或黑色。本病可以单发,但通常多发,多无自觉症状,偶有痒感。皮损发展缓慢,极少恶变。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取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由于美容原因需要治疗时,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铒激光、刮术或手术切除。
以上六种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几种皮肤病。春季乃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尤其对于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呈现下降趋势的中老年朋友,在日常起居,饮食营养,衣着搭配,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都要引起重视。皮肤出现问题,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希望本文可以使老年朋友阅读后从中受益,为您的皮肤安全度过春季这个高发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