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民国时期上海十两“标金”金锭

2017-05-30金德平中国钱币博物馆

中国钱币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色重量交易

金德平 (中国钱币博物馆)

20世纪初上海的黄金交易市场逐渐形成,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集散地。上海从事金业者先后成立了上海金业公所、上海金业公会。1921年上海金业交易所成立,进行了大量黄金现货和期货交易。潘连贵先生的《近代上海黄金市场的标金投机》(载《钱币博览》2014年第2期)谈到:“上海金业交易所成立后,金货交易以标金为主,故上海的黄金市场在习惯上亦称为标金市场。”1930年工商部工商访问局在《关于银价波动的报告》中就提到“上海之标金市场,其势力之伟大,初不亚于伦敦、纽约之于银市……因经营标金投机交易而至巨富者,自不乏其人,而因失败以自戕其身,已知未知者亦不知凡几。”可知其时上海金业交易所影响之大。上海金业交易所营业十多年后,至1935年11月受民国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影响,黄金交易萎缩,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上海金业交易所停业。

关于如此巨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买卖的黄金品种,潘连贵先生谈到:“1925年《上海金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营业细则》规定,买卖黄金的种类,计有:(1)国内矿金;(2)各国金块金币;(3)标金;(4)赤条。在以上四种金货中,买卖以标金为大宗,标金以上海通行九七八成色为标准,每平计重漕平七十两(即七条),买卖以此为单位,价格以十两计算。因上海标金用途最普遍,故又称‘普通标金’。”“金业交易所除买卖上海普通标金外,亦买卖银楼所需的赤条,成色为995者叫‘烚赤’,成色为999者,亦称‘足色标金’。”“以1926年而论,金业交易所标金买卖总数多达62323048条,按交易双方折半计算,交易实数当达3116万条。”从上引文可知黄金交易的主要对象为标金,可知标金交易量之巨大。

因标金金锭名声巨大,笔者曾长期多方寻求,欲一见“标金”,发现竟然不可得!不但实物见不到,连标金图像也难见到。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寻找有关标金金锭的文字性描述。

《近代上海黄金市场的标金投机》一文也提及:“标金即金条,因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标准,故名。上海标金为长方形,长约二寸,宽厚各约五分,状如小砖,略带椭圆。每条标金印有金号名称及熔制年号,并有‘标金’字样。标金有大小条之分,小条通常计重漕平10两(366.71克),成色为978‰,在国内通用甚广;另有出口外国的标金,系将七小条熔铸成一大条,将体积放大,重漕平七十两,以便运输……另有天津标金和北京标金,唯上海标金占最重要的地位。”如上所述,则上海标金分大小两种,各重漕平70两和10两,成色为978‰,每条标金印有金号名称及熔制年号,并有“标金”字样,形态为长方形,略带椭圆,10两条长约二寸,宽厚各约五分。

曾另外见到一份油印材料,名为《金银银元白金鉴定参考资料》,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国外业务部于1959年6月编印,应是解放初期银行为应对金银收兑工作 ,为总结经验、培训人员而编。其中亦谈及标金:“上海标金(专装至国外用)”,“标金重70两左右,长四寸许,面上阔一寸一分,地阔九分许”,底上有“口口口标金”字样,亦有无字样的,面上用钢印在两头打出“口口标金”字样,左边上面打出英文嘜头,右面上面打出毛重量,成色按照规定为978‰,然而实际不一,最高为97.3%,最低的96.8%。

此材料中标金只谈到70两的一种,没有提及10两的标金。就专管上海金银收购的机构来说,未列入10两标金品种,应表示收兑品中基本不见10两标金,或上世纪五十年代收兑时已分辨不出10两标金了。

如果说70两大标金用于与国外决算,制作后运往国外,在国内难以见到是情有可原的,而大量制作、交易的10两标金见不到,甚至不被认识,少有人提及则让人难以理解。

因此,在整理工作开始时所做的金锭讲座中,我即对参与工作者谈到标金,并请他们一枚枚整理记录时注意是否有标金。根据已有的文字记录,我圈定标金可能的特点是:10两金锭,条形,锭上有金号名称及熔制年号,最重要的是金锭上要有“标金”字样。

然而,历时两年左右的整理,参与整理者告知我未发现我所谈及的标金。

由于接下来要编纂《中国金锭图录》,我在复核这些库房整理后汇总而来的一两万件金锭的基本信息并进行分类时,又将标金作为关注的一个重点。我感到这么有名的、曾大量存在的上海标金金锭,在目前所做的大量整理中,一定会露出蛛丝马迹。针对标金时代应是20世纪早期的特点,我重点注意了清至民国初期这一时段的金锭,终于,当一遍遍照片图像查对过来,在看一件仁昌永记10两金锭时,发现它的侧视图上即金锭的侧面有一戳印,细看上似为“标金”二字(图1)。

图1

为进一步落实,后来我到此金锭所在地请银行库房同志再次调出此枚金锭,查看后明确金锭上铭有的“标金”二字无误,并重新拍了照片。此件仁昌永记10两金锭基本符合我前面列举的可能条件:10两金锭,条形,锭上有金号名称,并有“标金”字样,只是未见熔制年号。至此,标金金锭终于露面(图2,此锭上、下、前、后视图)。

图2

图3

图4

图5

确定了此件标金,发现它的形态、制作、戳印位置、戳印内容又与此前见到的另两枚金锭相似,那两件同是镒丰永记10两金锭,侧面与仁昌永记金锭所铭“标金”相同位置,有“骠金”二字,原来见到“骠金”二字的金锭尚不敢定其为标金金锭,有了仁昌永记金锭则可将此二件金锭亦定为标金,其只是金号将“標金”写作“骠金”而已(图3、4)。由此又系联出再一件金锭—公顺10两金锭,此锭同样有“骠金”二字铭文,但铭文位置不在侧面,而在锭面,位置的不同不应影响其标金的性质(图5)。至此我们找到了4件标金金锭。

对它们的认定,还可以找到一个旁证。曾见到戴学文先生名为《民初上海的标金与烚赤金条》的一篇网文,文章不长,文内附有两图,系引自耿爱德(Eduard Kann)于1927年出版的《中国货币论》(The Currencies of China)。耿爱德是曾长期在中国工作的西方人,是中国钱币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此书出版的年代正对应标金的时代,图转引而来,清晰度较差,又仅有标金正面照,但已是不可多得的仅见的标金照片了。兹将戴文二图及戴先生下标译文字转录于下(图6、7)。

图7 十两烚赤金条(左)与十两标金(右) (引自耿爱德前揭书)

图6左边金锭与图7右边金锭实为同一锭。其照片上的标金与前述发现的标金形态基本相同。

至此,可以确信,我们找到了上海标金实物,10两上海标金确实存在。

特将我们找出的4枚标金的各项数据列举于下。

The voltage balance equation of the brushless DC motor is

以往文章谈论标金金锭是以少量文字资料为依据的,如今根据找到的标金实物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讨论。

1.以往对标金的成色多有记录,为978‰,4件实物的检测是97.38%-97.66%,成色都在97%以上,说明以往的文字记录基本上是可靠的,且制作金锭者对成色有着比较精准的控制。看到其成色的数据,我推测,在标金金锭的各项要素中成色是其核心要素,甚至标金之名可能就来自“标准成色金锭”,然后方才附着其他重量、形态、戳记等相类要求要素,形成标金金锭的总体概念,此类金锭后来被用作标金市场主要交易对象使用。

2.以往对标金的重量多记录为漕平10两,漕平1两重36.56g,则10两理论上应重365.6g,从检测看,实际重量则略有不足,约每件差几克至半两,标金金锭是称量货币,分散制作,浇注成型,重量与标准有差异是可以理解的,推测当时做交易时,称重出现重量偏差时,应有一种补偿机制。

3.从实物的形态长、宽、高尺寸看,4件金锭有一定差异,显示制作金锭的商家其制作金锭的模具是大致类似而有差异,并无完全统一的规格。此点从耿爱德书黑白图展示的两件标金形态也有明显的差异亦可体会。且标金宽度和高度是不同的,不是“宽厚各约五分”一类的正方柱体,其宽度是大于高度的,且面宽大于底宽。

4.“标金”二字打戳位置可以在金锭的侧面(同时打在两个侧面),也可以打在金锭的上面。“标金”可以写作“骠金”,也有写作“镖金”的,似写法并不严格,如早年上海杨庆和久记银楼广告,有的写作“督炼乙字骠金”,有的又写作“提炼福字镖金”(图8)。

图8

5.标金上的戳记文字表示着金号名称,还有的表示着成色,但是未见到标记熔制年号的戳记,标记熔制年号的说法目前未得到实物支持。

6.前述文字记载标金交易数量的巨大与此次整理中发现标金仅寥寥4件,此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对应,是否存在着一种可能,即标金金锭是否打印“标金”戳记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只要是上海金业公会会员店制作的用于上海金业交易所交易的金锭,打不打“标金”戳记都可使用。耿爱德书黑白图左面的那件标金盖有“同丰”和“永记”戳记,我们整理中见到一件“同丰永”“正”“十足”10两金锭(重360.55g,),这两件金锭应是同一商铺制作,后者是否可能也是标金?这也是今后可以探讨的(图9)。

图9

7.即使放宽“标金”戳记的限制,此次整理所见此类形态、制作、重量的金锭也仅20件左右,在整理所得的民国上海金锭总量中占比微小。这里是否存在着几种可能:一,大量标金金锭后来被熔铸为其他金锭,或被销熔以作他用;二,标金交易时交易物是标金,但上海金业交易所交易的大量是期货,期货交易时买方先缴纳买金锭的费用,至约定交付时,卖方按交割时的金价买标金金锭支付,也可按金价的涨跌支付银两、外汇等其他等值货币,不一定必须交割标金金锭,这样就可能会大大减少交易金锭的使用;三,1930年前后,国际金价飙升,中国黄金曾大量外流。这些可能都是今天少见“标金”金锭的原因。

8.随着整理金锭的进行,还会发现一个问题。上海的黄金交易至金业交易所1937年结束存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期间中国的度量衡制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为与国际计量标准接轨,统一全国的度量衡,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发布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度量衡法》,规定中国的1市斤等于500g,1市斤又等于16两,所以1两等于31.25g。时至1934年1月31日的《申报》,也发布有“上海市银楼业同业公会改用新衡(市平)通告”。所以应该提出的一个问题是:衡制改变后黄金市场交易的黄金金条,其重量有无变化?是延续原有的漕平重量还是改为新的法定重量?交易的标的物金锭有无改变?以往所见文字对此都未见提及,但这点紧密关系到交易的金锭品种。从我们整理的金锭资料看,所见的10两标金金锭执行的是旧的重量标准,10两烚赤金条则有95%以上执行的是新的标准。后期黄金交易市场交易的主要品种是否发生了变化?

目前发现的这些上海标金金锭实物,为进一步讨论民国的黄金市场以及交易使用的黄金品种提供了参考,也期待着今后相关实物与史料能有新的发现,使研究得到新的推进。

猜你喜欢

成色重量交易
重量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金砖“成色”依旧十足
经济不景气,黄金“成色”足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