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7-05-29关成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1期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

关成冶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疗效。方法 8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35.56%), 有效24例(53.33%), 无效5例(11.11%), 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2.50%), 有效20例(50.00%), 无效11例(27.50%), 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疗效显著, 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补阳还五汤;常规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78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较严重的疾病, 对患者的肾脏造成持续的慢性损伤, 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肾功能减退, 各种代谢物指标异常, 机体内环境紊乱出现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1]。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具有损伤大、临床隐匿性强、不易察觉等特点,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 一般为末期,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给予积极降糖、降压, 减少盐、磷、蛋白质等饮食控制, 本文主要观察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疗效, 特选取2016年6~12月筛选符合标准的8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12月份筛选符合标准的8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 女21例;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57.82±7.16)岁。

对照组患者男21例, 女19例;年龄23~79岁, 平均年龄(58.03±7.7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包括降糖、降压, 减少盐、磷、蛋白质等饮食控制。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补阳还五汤组方:生黄芪50 g、川芎15 g、地龙15 g、桃仁15 g、赤芍15 g、红花15 g、当归尾15 g;加减:血尿较重加小蓟、白芨粉各15 g, 藕节12 g;水肿较重加茯苓25 g、桂枝、防己各15 g, 猪苓12 g, 生姜皮10 g;畏寒肢冷较重加附子、补骨脂各12 g;伴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2 g。以上方剂1剂/d, 加水煎服, 分早晚两次服用。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患者经治疗护理后, 临床症状基本改善, 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 各项指标部分达标, 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甚至加重, 各项指标无变化, 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35.56%), 有效24例(53.33%), 无效5例(11.11%), 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2.50%), 有效20例(50.00%), 无效11例(27.50%), 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患者一般合并多种疾病, 如贫血、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等[4]。临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较高, 患者多因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高血压、感染、心力衰竭等造成死亡[5]。所以临床常规治疗给予患者积极减少盐、磷、蛋白质等饮食控制方法[6]。

从中医角度讲,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虚劳、肾劳、水肿等范畴, 其发病因素主要为脾肾亏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7]。补阳还五汤主方包括生黄芪、地龙、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当归尾等, 其中生黄芪具有利湿消肿、益气固本、排毒消炎的作用, 对于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以及高灌注症具有调节作用, 保护肾脏;当归具有生血活血的作用, 改善患者的气虚两失的情况;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化血通络的作用[8-12]。通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对大黄的研究发现, 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修复的作用, 并利于肾小管上皮細胞的增生, 改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水平, 对肾小球滤过、肾脏循环具有增强的作用[13-15]。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消炎抗菌、消肿利湿、活血化瘀、补气固本的作用, 从而改善那患者的临床状态[1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35.56%), 有效24例(53.33%), 无效5例(11.11%) , 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显效9例(22.50%), 有效20例(50.00%), 无效11例

(27.50%), 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疗效显著, 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正学, 韩彬, 姜文斌,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4):397-398.

[2] 冯青, 萬毅刚, 蒋春明, 等. 中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和效果.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9):1122-1128.

[3] 吴凡.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思考.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 24(6):562-564.

[4] 中华医学会. 慢性肾衰竭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18-241.

[5] 闫丽, 陈玲燕, 杨森.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2 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0):1235-1236.

[6] Niemczyk S, Niemczyk L, Romejko-Ciepielewska K. Basic endocrinological disorder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Pol J Endocrinol, 2012, 63(3):250-257.

[7] 赵鹏, 马洪. 黄芪抗肾脏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贵州医药, 2014, 38(5):464-465.

[8] 贡亚芳. 延续护理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疗效的影响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0):39-41, 50.

[9] 刘松. 补阳还五汤合温胆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6例. 山东中医杂志, 2014(9):744-745.

[10] 蒋红霞, 车玲艳, 杨洁红, 等. 补阳还五汤化裁治疗慢性肾衰竭42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4(2):190-191.

[11] 曹芝娣.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35例临床观察. 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1):31.

[12] 刘建红, 车玲艳, 贺金龙, 等. 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体会. 陕西中医, 2007, 28(11):1513-1514.

[13] 于君平, 支东记, 张景岳, 等. 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6(3):176.

[14] 赵贵儒.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13(12):35-37.

[15] 倪向荣.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42例疗效观察. 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8):64-65.

[16] 李婧, 李月红.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32):3568-3569.

[收稿日期:2017-02-24]

猜你喜欢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择时艾灸联合保肾汤应用于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
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观察
探析脑血栓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肾病综合征38例
老年冠心病等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