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的环境变革
2017-05-28雷帆
雷帆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不断创新,它使得电视节目制作的环境改变了以往的模拟环境,向着数字化环境改变。电视节目的制作系统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解脱出来,向着简单而又不缺乏综合性的个性化方向转变。文章通过分析电视节目制作发展历史,对不同发展时期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情况、质量和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变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87-02
电视是声画艺术,呈现给观众的电视画面以及视频在电视艺术当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而电视系统使用起来也是需要比较高超的技术的,其复雜性使得电视节目制作也需要比较高超的技术。要想制作优质的电视节目,不仅要具备比较好的艺术感,还要能够掌握制作技术,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够成为大师。21世纪,计算机为主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也刺激了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巨大创新,电视节目制作也改变了以往比较高贵和神秘的模式,向着单一化和多样化转变。
1 电视节目制作方法的变迁
电视节目呈现给大众的时候往往是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来影响,为大众传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和新闻。这也就使得电视节目制作这一行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无形间就影响到了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水平,同时也和电子摄像机技术、录像机技术、节目剪辑技术等具有很密切的关系。
1.1 初期的电视节目制作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发展是在20世纪30到60年代,也就是电视节目制作的萌芽期。这个时期,摄像机是电子管电路,占地面积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不易移动,画面也不是彩色的,并且画面像素不高,反映也相对迟钝,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电视节目在拍摄完成后,没有相应前期摄像技术和剪辑技术的支撑,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需要把拍摄场景全部完成。电视节目制作的成本很高,相应的设备也不是所有电视台都具备的,并且电视节目的制作也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巧。在这个发展时段,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技巧,然而专业化的电视节目制作工作人员很少,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的制约使得电视节目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1.2 电子摄像机、录像机为主的电视节目制作
1956年电子录像机被发明出来,进而录像技术也就不断的被革新,这就使得电视节目后期剪辑得到了保障。在这之后的30年的发展,录像机的功能也不断的被加以改进,经历了从复合到分量、从模拟到数字的不断改进。录像机从以往的模拟复合形式,分别经历了模拟分量、数字复合和数字分量的进步和改进过程。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也伴随着晶体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得到的很大提升,使得摄像机改变了以往的占地面积大而又反应迟钝等多种问题。20世纪后期,一些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创新,促使摄像机硬件设备不断提升,也就使得摄像机的功能越来越灵活简便。根据不同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也使得摄像机有很多不一样的种类,比如,分别用于新闻采访和制作的摄像机,还有一些比较小的方便携带的摄像机,这些都在电视节目制作行业被广泛推广。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和电影制作也变得趋向一致,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流程也更加清楚。不同层次和质量的电视节目,其价格也不尽相同,低至几万,高到几十万都有,也被很全面的推广到各行各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中使用。这一阶段,电视节目的制作,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技术角度来说,都有了很大发展,也出品了很多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1.3 数字化、个性化节目制作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告诉发展,给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在拍摄过程还是在以后的剪辑处理方面,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的硬件不断完善,也推动电视节目制作的拍摄和处理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促使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术变得更加容易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制作更加接近大众,也就可以了解大众的需求,进而拍摄出更多让大众喜爱的电视作品。
2 现代视频制作环境的形式
当代的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载体是电子化技术,因此,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在电视节目的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制作、播出以及维护过程中,都要对数字化技术加以应用,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化电视节目制作的要求。从影视编辑制作设备来看,现代电视节目制作环境有三种形式。
2.1 基于纯硬件的制作环境
在前期的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比较好的硬件设备基础,这些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式摄像机、数字式录像机、数字特技台和编辑控制器。数字摄像机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对前期拍摄过程影响资料的采集,只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摄像机就可以,资料储存形式主要是DV或DVCAM格式。数字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和资金状况,进行适当的选择或者对二者集合进行使用,在不同阶段适当选择。以硬件设备为主的节目制作,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依据还是一样的,只是在影像的剪辑等其他部分加上现代技术,在信号传输上使用更加先进的办法,进而在各个方面提高电视节目制作对于信号的要求质量。基于硬件设备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和以往的环境相比,是由很大进步的,也就是对以往的系统加上了数字技术的应用。这样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性要求较低,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较高,而且信号在进行传递的时候会有多次的格式变化,这就会使图像或视频资料质量下降。
2.2 基于硬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制作环境
当前,我国很多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都处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之中。这样的发展环境和以硬件为基础的发展环境相比,其进步主要表现在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改变上,在后期电视节目制作当中,非线性编辑是后者的主要支撑,在这一技术和其他硬件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合作配合之下,能够实现更好的画面剪辑质量和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这样也就会促进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艺术效果和拍摄剪辑技术相结合。在非线性编辑的技术应用之下,视频和图像的拍摄、剪辑和传输过程就会更加容易掌握,技术也会更加简单,所拍摄的影像画面的色彩、顺序、亮度等的技术处理,还有影像的升格与降格等都能够进行改变,使得大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内容、画面感、新鲜感等有了更加强烈的冲击。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适当运用长短镜头的结合,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一个全新的环境。
2.3 基于纯软件的制作环境
在摄像机等硬件设备的使用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数字化摄像机的不断创新和变革,其内核的处理和运算速度得以改进,甚至很多摄像机有了两个以上的处理器,硬件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摄像机技术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再加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摄像技术也逐渐向着以数字化和技术化为中心。这些技术的提供和应用使得人们只需要使用一台摄像录像一体机和一个电脑以及非线性编辑软,就可以对所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处理,进而完成拍摄和剪辑的过程、如果业余爱好者对此感兴趣,那么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学习和练习,就能够对比较简单拍摄进行处理,可以做一些技术性要求不高的工作。虽然在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电视作品的质量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却使得这一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容易学习和掌握。
3 电视节目制作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
3.1 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清晰度方向
根据对电视节目的制作环境以及各方面的研究来看,电视节目的清晰程度是很重要的,高度清晰也是今后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也给观众带来了较強的视觉冲击。根据多方面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情况总结可以知道,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清晰程度法的标准进行了分类,不同的清晰度给人带来的视觉感觉是不一样的,电视节目的清晰程度也是大众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对于精神需求的一个方面。随着我国对先进技术的不断研究,我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专利权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也就使得以后高清的摄像机和录像机等设备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变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广泛。这也就需要电视台等制作电视作品的主要机构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业务能力更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帮助电视行业制作出更加高水平的电视作品。
3.2 电视节目制作的网络制式方向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结构方面,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形式的电视节目制作成为了电视行业的一大趋势,也成为电视台、学校和其他单位对于电视节目的主要拍摄形式。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制作前期可以使用蓝光记录格式的摄像机,这样就能够和以后的剪辑过程进行对接,进而完成对于电视节目的拍摄、剪辑和播出的整体完成进度,使得电视节目制作更加趋向电子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非线性编辑技术更加进步,将电视节目划分的更加简单和专业,形成一个个的深化的模块。
3.3 电视节目制作的大众化、个性化方向
电视节目的制作在当今社会与大众的距离更加近,也使得电视节目更加大众化,也就可以更多的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偏好,进而拍摄出更多符合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从对近些年来摄像机和摄像技术在各个领域以及大众个人当中的使用来看,电视节目的制作已经出现多样化和平民化的趋势,大众也更多的使用身边随处可见摄像设备,比如手机、照相机、录像机等的常见设备,加上互联网的传播载体,也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样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和比较简单电视制作技术的应用,大众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相当的电视节目拍摄和剪辑等处理技术。只要大众对电视节目制作有爱好,就可以进行学习。
4 总结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的发展往往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于科学技术的革新都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电视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是当代社会变革的最大推动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甚为深远。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大众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电视节目制作人只有跟随时代环境的步伐进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毓敏.电视节目制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陈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现状与未来[J].广播电视节目信息,2014(7):66-68.
[3]张勇.非线性编辑系统构建与思考[J].电视技术,2015(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