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制度创新
2017-05-27双兰
双兰
【摘要】随着思想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思政课程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何创新完善思政课程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制度化、科学化是促进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大创新研究管理力度,建立协调统一的教育管理制度,合理分配教师与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创新研究专兼结合的形式制度,才能带动思想建设体系的稳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思政课”专兼结合制度内容的创新方案与制度形式的创新策略展开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创新;方式策略
一、引言
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与辅导员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两支骨干队伍,对学生理论思想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作用,如何将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有效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政教学的效果是当前思政课程教学形势下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教育部门正在完善制度管理体系,推动了思政理论教师和辅导员专兼结合工作,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要想全面做好专兼结合工作,必须进行制度形式创新,将两者的优势特点有效结合,进行分析总结,才能最大化的推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内容的创新方案
1.领导体制的创新
思政理论教师与辅导员作为教育行业中的指导者存在着共同的教学目标,但是也属于两种不同的教学部门,给知识的统一结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校教育领域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机构,对思政课程的基本职能和理论知识进行统一分析。教师及辅导员明确教学理念,统一制定合理的思政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设备进行合理分配,有利于形成全面统一的领导机制。
2.工作岗位职责的创新
将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进行专兼结合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双重管理,两者的管理范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思政教师主要由教学部门进行全面管理,而辅导员则由学生工作部门进行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规划好细节问题,避免产生分歧,因此要创新管理制度,首先要增强增强两个岗位的沟通与交流,适当的转变思想模式,两者在思想模式上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次要清楚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对工作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工作量过大会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因此,要把专兼结合的制度区别开来,对于思政课程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专兼结合的基本特征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出清晰的岗位职责,思政辅导员工作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组织、社会实践、理论知识分析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减少了辅导员的工作人员。
三、“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形式的创新策略
1.教师与辅导员互为兼职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可以是教师兼职辅导员,也可以是辅导员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之间可以实现互为兼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基本形态,通常在教师和辅导员基本素质足够胜任两种岗位职责的情况下采用。其特点是集教师和辅导员两种岗位职能于一身,便于主体自主开展工作。
2.教师与辅导员辅助结合制度
这种形态有两种情形,一是教师主导辅导员辅助型,另一种是辅导员主导教师辅助型。两支队伍之间通过一对一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工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能由一主一辅两人共同完成。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態,通常是教师或辅导员一方在素质、能力、经验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则相对不足的情形下采用,由强势一方主导,弱势一方辅助配合。
3.教师与辅导员团结合作制度
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是宽泛地互为兼职,而是以特定项目为载体,由教师与辅导员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工作。这种情形通常是教师与辅导员在精力、能力、经验、特长等方面存在各具特点、各有所需的特殊情况,不便于个体独自专兼结合,从优势互补、发挥团队作用的愿望出发,围绕一个或多个项目(可以是某教学专题、某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成团队,自主灵活地分工合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责由团队共同完成。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两种岗位职责互为兼职的事情,它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模式、价值观的变革,也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和方式的重构。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有别于西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渠章才. 调整思政课程标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27-31.
[2]张蕊. 新媒体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融合[J]. 才智,2016,(12):57.
[3]余达淮,李红梅,刘爱莲. 论学生参与视角下的大学思政课程改革[J]. 江苏高教,2015,(03):136-137.
[4]李佩桦. 大学新生思政工作中“体验式”教学课程的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97-99.
[5]余伟. 大学创新文化与大思政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