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明单位如何与农村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在城乡共建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2017-05-27廖伟志
廖伟志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城乡党组织共建,带动城市公共资源不断向农村转移,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效抓手。本文浅谈文明单位如何农村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在城乡共建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积极有效作用。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一)有利条件
1、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近年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2、农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文化的熏陶,使得他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促使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3、农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使农民的消费趋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农民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快速增长,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4、农村都以党支部为核心,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5、部分农村建立了有农村党员活动室、广播室、黑板报、阅报处,开通了有线电视。
(二)存在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总体水平不高,部分村严重滞后等问题。
1、领导认识不深。部分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专人负责精神文明工作,工作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
2、组织活动不强。有些村党支部平时不组织开展活動,缺少活力,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些村虽有活动,但无固定的阵地,影响活动成效。
3、发展思路不明。部分村在发展思路上一筹莫展,缺乏相应对策措施和引导。
4、宣传阵地不足。一是种类不多,除广播、电视、黑板报、报纸、红纸标语外,缺乏其他如图书室、永久性标语等宣传阵地;二是分布不均。
二、文明单位基本情况
文明单位既有其优势,又有其不足。优势之一是创建意识较强,创建经验丰富;二是思想道德建设、业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社会公益等方面表现较好,干部职工的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三是有自身的职能特长。不足之处:一是部分文明单位既是行政事业单位,又地处县城,与“三农”相隔较远,干部职工为“三农”服务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二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载体不多,需要进一步拓展,提高单位文明程度和干部职工素质;三是文明单位示范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具体措施
根据农村和文明单位的基本情况,文明单位和农村发挥结对双方各自的优势,可以达到“互助双赢”的效果,既促进农村发展,又能推动文明单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构建文明单位与农村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1、班子建设相互推进。组织联建双方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开展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互上党课、支部班子成员互访、“联建支部活动日”活动、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促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2、队伍建设相互帮带。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农村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联合发展农村党员。组织联建双方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每年开展相关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相互学习、交流队伍建设的做法与经验,促进联建双方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3、机制建设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双方支委“双向进入”工作模式,各级党组织要建立联建档案,制定联建方案,建立健全支部联建活动相关制度,如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指导制度、群众评价制度和激励考评制度等,确保支部联建活动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取得实效。
4、建立多元并重的考核机制。把联建共建工作纳各文明单位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与评先竞优挂钩,与干部职务升降挂钩,充分激发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支部联建共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共建思想道德,加强思想引领。
1、加强政治思想宣传教育。通过共抓思想宣传教育、培养健康文明习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转变农民观念,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素质,共育乡风文明。通过联手建设文化阵地,培育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陶冶情操,摒弃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2、培养健康文明习惯。文明单位深入浅出地向农民传播现代文明理念,传授健康生活知识,引导农民增加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是共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
3、加强环境整治。各文明单位主动参与,帮助各村抓好农村环境建设,一同开展“美丽南宁 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环保宣传,增强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帮助硬化村内道路,净化庭院卫生、健全保洁制度,完善保洁设施,加大保洁力度,使村容整洁、美观。
4、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各级文明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辟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帮助结对村建立科普小组,把现代信息、科技知识等传播到农村,各文明单位协助结对村开展综治进农村活动,积极做好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知法守法,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典型建设,扩大辐射范围,在文明结对的内涵延伸、结对形式、辐射深度、拓宽上下功夫,指导、提升和及时推广“民企联村”、“ 村居结对”、“文明单位与村结对”等成功的结对经验,通过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共抓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
1、理清发展思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通过文明单位研究分析,规划指导,并提供市场信息,给予实事帮助,行政村发展理念得到更新,眼光更远、思路更明,长远规划日趋形成,村级经济发展逐步增强,从接受“输血”逐步向自身“造血”转变。
2、提供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增收。各文明单位与结对村紧密携手,双向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建设文化阵地。文明单位提供资金帮助,赠送图书和健身路径等,对各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发挥作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致富本领。并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3、改善农民生活,关心弱势群体。文明单位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上门慰问结对村的贫困户、老党员等。利用自身联建单位多、覆盖面广的优势拓宽新农村建设路子。
4、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引导联建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等,提升农村产业层次,做大做强农村区域经济。各文明单位,围绕党建共抓、队伍共育、管理互学的思路,着力推进城乡基层组织建设。
5、共建农村文化,繁荣文化生活。联手培育文体队伍。文明单位选派具有文艺特长的骨干,下到结对村担任文化辅导员,帮助培育文体爱好者,组建文体团队,并进行技术指导。联手开展文体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活动,也使更多的结对村则在文明单位的协助下组建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体育团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