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毛泽东群众观的时代风险及意义
2017-05-27齐作昌
摘 要: 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良因素影响,毛泽东群众观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有群众利益被弱化的风险,有群众感情被疏离的风险,有群众工作简单化的风险。新常态下,深入学习毛泽东群众观,有利于切实解决态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工作方法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观 时代风险 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40-01
毛泽东是群众路线的首创者,全面地论述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和任务。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观,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树立群众意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毛泽东群众观的时代风险
在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脱离群众危险更加尖锐摆在全党面前。透视这种现象,可清晰的看见,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党性理论修养的缺失,理想信念的不坚定,群众意识的淡薄,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遭遇了时代挑战,遇到了许多风险。
群众利益弱化的风险。利益关系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物质基础。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这就告诉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应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为准则,必须自觉的把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当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相矛盾的时候,必须毫不含糊的服从群众利益,关键时刻,为了群众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这样那样损害人民利益的事例:党政机关中的奢侈浪费、吃拿卡要;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一切为了群众,而是事先考虑自己、考虑小圈子、考虑本部门,根本不关心群众疾苦;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土地和民居的强征、强拆;一些党组织和干部或者成为基层群众利益的侵害主体,或者成为损害群众利益事件的旁观者等等。这虽然不是普遍性的,但足以可以说明,毛泽东的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了,群众的一些合法利益被无情的侵夺了。
群众情感疏离的风险。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把人民群众当做是“眼睛”、 “父母兄弟姊妹”,感情至深,不言而喻。
但是,不容否认,在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下,在情感上疏离群众,行动上疏远群众,态度上傲视群众等对群众缺乏感情的现象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一些部门和干部与民争利甚至巧立名目收刮钱财,不关心基层群众的民生疾苦,亲资本而远基层,傍大款而躲群众;一些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无用,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一些干部沾染上旧衙门习气,老爷作派十足,高高在上,把自己和群众疏离和对立起来,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反而对群众在拆迁、征地、教育、医疗等问题上提出的合理诉求,疾言厉色,呵斥有加,说出一些很不像人话的“雷人”之语,既没有对群众的丝毫敬畏,也没有对群众的半点亲情,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一些党组织和政府对恃强凌弱、违规违法现象的无视、冷漠甚至袒护、包庇、纵容等诸多侵民、害民现象,等等,这些都在实践上表明,我们党群这个肌体正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抹杀了毛泽东把人民比作水,党和人民的关系如同鱼水深情的款款之言。
群众方法简单的风险。毛泽东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2]在毛泽东看来,群众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热情和耐心,而且也是一门必须讲求方式方法的工作艺术,他把做好群众工作视为一种境界,上升为一个高度。
毋庸置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各级党员干部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也相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经常看到,常常是本来出发点很好的决策、工程、项目,在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对党和国家的形象、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什么原因呢?关键一点就是没有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还是用老办法管理新事物,从经验主义出发,想当然地做事,简单粗暴,或采取强迫命令方式,习惯于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随意训人、骂人、压人等等。根本谈不上方法方式,更不用说什么工作艺术,与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领导方法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二、毛澤东群众观的时代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毛泽东的群众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牢固树立毛泽东群众观,切实解决好态度问题。实践已经多次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之本。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这一认识论观点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芒。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群众路线问题事关执政党的成败兴亡。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创了一种新风,叫做“只见公仆不见官”,一方面,说明官民鱼水情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加强毛泽东群众观教育,认真查找当今一些领导干部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等方面的差距,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牢固树立和培养“群众情”这根弦,从思想上真正重视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作是自己的亲人。
牢固树立毛泽东群众观,切实解决好方法问题。毛泽东指出,做好群众工作,要注意研究工作方法。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4]
群众路线是个根本的工作方法,是统筹之计,它不是解决问题的简单公式,套上去就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把握,综合运用。特别是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利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诸多新要求,新期盼。做好、做精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一大新课题。牢固树立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深入把握和理解毛泽东有关的精辟的论述,坚持以毛泽东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路线为统领,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明确管理就是为群众服务的理念,相信,群众工作一定会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
牢固树立毛泽东群众观,切实解决好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于以前相比,党群关系却下行线发展,日趋紧张,关键就在于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落实,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背道而驰。通常表现为一些干部调研上搞形式主义,即“调研作秀”;工作上并不是实实在在,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关心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决策上,“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拍拍手了事”。这些都与毛泽东群众观点相背离。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必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5]这种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态度和始终不断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工作实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仍具有很强的时代和现实意义。加强毛泽东群众路线教育,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实现难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解决好调查研究不深透、工作浮于表面、决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实际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澤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140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39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137页。
作者简介:齐作昌,男,江西余干县委党校,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