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017-05-27黄有清
黄有清
摘 要: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本文基于大量的建筑工程实践经验,对混凝土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拆模、混凝土养护等工艺入手,探讨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以期进一步深化混凝土结构施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拌制;混凝土养护
目前,建筑业迅猛发展,对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更详细、更深入的解读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建材之一,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高低。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务必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结构的拌制、浇筑、拆模、养护等工艺进行严格控制。
一、混凝土结构及其特点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结构,类型有素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1]。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可塑性。建筑混凝土结构很多是通过模板进行的,而模板有着多种构造,结构形式组成灵活多样;第二,压缩强度高。混凝土的压缩强度很高,可以达到上百兆帕;第三,抗冻融、耐腐蚀性好。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冻融、耐腐蚀性,与木材、钢材等建材相比,使用寿命更长;第四,耐火性。混凝土是一种不易燃烧的建材,在火中依然能保持一定强度;第五,就地取材,造价偏低。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有砂、石、水泥等,这些材料分布广泛,且采购费用低,便于取材;第六,维护方便,费用偏低。
虽然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上多个优点,自身依然有一定缺陷,主要表现有:第一,自重较大,对基础施工要求高;第二,拉伸强度低,受拉部位易出现裂缝等问题;第三,施工周期长,有一定的养护时间。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拌制
进行混凝土拌制前,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合理的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用量,并按照配合比拌制混凝土[2]。认真选用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其中,水泥使用水热化现象小的硅酸盐水泥,砂、石要控制粒径,水要干净。此外,检查搅拌机,如搅拌机底架,确保搅拌机稳固。搅拌机内的湿度要达到一定程度,但是不能出现受潮情况。搅拌时,按顺序依次向搅拌机中倒入原材料,控制砂、石、水等原材料的问题,加入一定剂量的减水剂等,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气密性等技术参数,使混凝土达到使用标准。
(二)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浇筑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主要包括基础底板浇筑、墙体浇筑、顶板浇筑等几部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工程基础底板厚度一般较大,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散热问题,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避免因为水热化现象而发生裂缝问题。底板浇筑时,通过温控技术控制内外部温差,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施工缝。
第二,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墙体混凝土的配合比、性能等与基础底板混凝土一樣,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强度、稳固性能等具有一致性。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根据混凝土墙体施工图,控制墙体厚度,一般不少于40cm。相邻墙体浇筑时,要留有一定的散热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
第三,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顶板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虚铺厚度必须大于顶板厚度,能增强顶板质量。浇筑的同时进行振捣,使用振捣棒沿着垂直方向连续性的往返振捣。振捣前,合理布置振捣点,振捣要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过振等情况。如果出现泌水情况,及时用棉纱擦净。
(三)混凝土模板拆除
不少人认为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没有技术含量,只是拆除模具而已,对混凝土结构质量没有影响。其实不然,如果拆模时间过早,或拆模顺序不正确,将严重危及混凝土结构质量。拆除混凝土结构模板时,按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顺序[3],同时要确定混凝土结构完全成型并有一定强度,否则不能拆除混凝土结构模具。另外,还要考虑承重问题,应当先拆除不承重的混凝土结构模具。一般情况下,不承重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达到2.5MPa时,就可以拆除它的模具。
(四)混凝土养护
浇筑成型后,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及时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振捣后12小时,待混凝土初凝时就要采用洒水、覆盖等养护措施。洒水养护属于保湿养护措施,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周。覆盖养护属于保温养护措施,持续时间同样为一周。如果养护期间的气候温度不高,用增强覆盖厚度,确保混凝土外表面温度不低于5℃,防止混凝土低温受冻。
(五)混凝土温控
由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质量有重大影响,是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都要采用温控措施,如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技术实施期间,必须通过温控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禁止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进而控制裂缝问题。以混凝土结构施工浇筑技术为例,进行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不高于35℃,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浇筑温度要求。为有效控制浇筑温度,施工人员要认真监测混凝土浇筑温度。测量浇筑温度时,要以混凝土面下的10cm处的浇筑温度为准,如果此处的温度高于规定,可以采用降温措施。
三、结论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一种常用结构,其施工技术一直倍受关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拌制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拆模技术、混凝土养护技术及混凝土温控技术,使各项施工技术落实到位,以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提高,适应更高要求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吴庆.试论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6,02:133-134.
[2]贾斐.针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110-112.
[3]许文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6,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