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5-27祝琳
祝琳
【摘要】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2014年8月~2016年8月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3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急救内容考核结果,理论成绩评分和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两组患者的急救内容考核结果和理论成绩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两组护理人员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观察组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在临床教学中值的信赖。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内科护理;实验课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6..01
角色扮演法指的是在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和体验,采用直观的知识形式来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角色扮演法可积极的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次研究中,选取我校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30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年8月~2016年8月学习的护理专业学生30名作为研究对象,查阅临床相关资料,选用两组教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6例,女9例,年龄21~43岁,平均(30.3±6.2)岁;观察组,男7例,女8例,年龄20~42岁,平均(29.5±5.4)岁。查阅相关临床资料,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30名进行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學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1)课前准备:要求所有的实习学生预习相关的病例资料,征求的学生采用自愿报名的方法,将所有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准备相应情境演练,要求实习学生熟练的掌握患者的病史,确定学习的场所,准备好相关的道具,给每一位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2)课中角色扮演:根据患者的课前布置,要求每一位学生开展相应模拟病房扮演,指定行为角色,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思考,要求小组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和护理人人员的角色,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不同角色的身心状态。(3)课堂交流:带教教师积极的总结和反馈教学经验,在表演结束后由带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采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护理人员态度与处置,护患沟通和医护配合等,分别主要由角色扮演者、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进行概括总结。(4)课后拓展:要求所有学生写出实践课的相关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相关的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场所进行服务,正面接触临床患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有效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内容考核结果对比
2.3 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对比
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是6.67%(1/15);观察组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是46.67%(7/1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开展角色角色扮演具有较多的优势,可较好的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质量管理意识,转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质量意识,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做好自身,较好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无菌观念等,使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使医院的技能操作质量努力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结合上述研究,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内容考核结果和理论成绩评分,降低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缺陷发生率,值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唐 琦,周依群,廖 坚,等.案例学习联合情景模拟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2):81-84.
[2] 吴 蓓.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92-93.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