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

2017-05-27刘汉荀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装点翠鸟独立思考

刘汉荀

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小学阶段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那么,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呢?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思考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最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引导。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学习中随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问题加以引导,使之成为独立思考的契机,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我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讲到“因为海底高低不平……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一句时,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一汪水的底下弄得高低不平,水面是不是也会五光十色呢?”对此,我首先表扬了这个同学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接着又向他简单介绍了不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讲《掩耳盗铃》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傻的人吗?”我既肯定这个同学善于动脑,同时也提出《掩耳盗铃》只是一则寓言故事,而寓言都是虚构的,并指出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暗示给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很多同学点头称是。不料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写作文时,有时是否也可以虚构一下呢?”同学们想起老师平时强调的“要真实,不编造”的写作原则,不由哄堂大笑。我当平很尴尬,但指出这个问题提得好,并且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留点尾巴,让学生自己解决。

有些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钻研解决的问题,可以不讲明白,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在讲《小摄影师》一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时,从高尔基的说法和做法上,可以看出高尔基这个人对小孩怎么样?”这个问题只要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来。当讲到小男孩跳上电车开走了的时候,我又问道:“这个小男孩会不会再回来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于是我又说:“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下去想,不管怎么回答,都要讲出道理”。第二天上课时,许多同学对我讲了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他们的回答,大部分是正确的。

四、把学生放在教师的位置,增加思考的深度。

学习的主动者是学生,但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要教好一堂课,教师本人在课前要经过周密的思考,但教师的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思考,要使思考的结论在学生的脑子里扎下根,最好把思考过程展示给学生,最好能在教师讲的同时,尽量启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我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时,有意变换了一下教与学的关系。在上这一课的前半个小时,我让学生根据我的预习提纲,自己看书,并且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讨论时意见不一致时,我并没有立刻忙着解决问题。讨论后变了个花样,说:“同学们对哪些地方有疑问,或者有什么看法,就把它们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看我会不会回答,大家可以出难题考考我。”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

五、故意装点糊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鼓勵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上教师若能做到“大智若愚”故意装点糊涂诱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对某些现象进行独立思考,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习多音字、同音字时就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或查字典自己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在这里,知识的讲解并不是难点,难的是怎样让学生在学知识时积极思考。采用装点糊涂的方法,把教师的讲解过程,变成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平时要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做好准备,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装点翠鸟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变废为宝 装点生活
翠鸟
翠鸟
谈独立思考
让我们来装点春光
谈独立思考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