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017-05-27赵英喜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其体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出现体质恶化的现象。部分学者认为个体的体质好坏与其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而通过分析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其健康成长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主要以综述的形式研究大学生的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7-01
1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升,民众有更多的财力来提升自己子女的生活水平。理论上而言,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有更加充足的财力和物力进行身体锻炼;但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体质的整体水平不断趋于下降。除身体健康外,我们还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体质与其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关系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体质概念界定
体质,即人的身体质量,它是在先天性和后天性基础上表现出的外在身形结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等组成的具有相对综合和固定的特点。它包括了外在的身体、内在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表现出的对环境的适应,运动能力等方面。
和其他生物不同,人在进行相关活动时,除了看得到的物质活动,还包括相应的思维、情绪、情感等抽象的心理活动,这些是难以被察觉到的;一方面,心理活动需要相关的生理活动作为基础,而心理活动也可以对生理活动的产生、发展进行一定的控制,所以说,生理和心理两种活动本身就是密不可分且相互统一和联系的。
2.2 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随着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多样化,到目前为止,相关心理健康概念的表述也越来越多,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中國的心理百科全书中提到:“心理健康作为名词时是特指一种状态,主要指此时的个人在和外界相处时所获得的自我满足,能否较好的融入社会,当其作为动词时,指的是为维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不安等所付出的努力,在这两点上,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有相似的概念。教育部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为心理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一是心理健康主要指此时的个人在和外界相处时所获得的自我满足,能否较好的融入社会,二是指的是为维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精神不安等所付出的努力,该标准还要求学生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学会自我排解情绪和自我发泄,形成坚强的意志形态,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
2 体质健康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长时间以来国内外专家始终都在进行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的突破。体育美国学者迪什曼从事游泳、慢跑、骑自行车、力量训练与跑步等体育活动的研究,发现这些运动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据统计可高达85%。伯格(Berger)等人的研究表明,很多体育活动像游泳、慢跑、有氧体操、健美训练、帆船、瑜伽、放松训练等运动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情绪。另外,中等强度(最大吸氧量的60%一75%)的体育锻炼经过规律化,每次活动持续20-60分钟也能够缓解情绪。
从刺激与反射的层面上对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的分析,心理学指出,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经过持续的反馈可转化为相互强化作用。例如:人的行为模式与自我概念形成相互强化的反馈全,也就是积极(消极)的自我概念带来积极(消极)的行为,但是积极(消极)的自我概念可通过积极(消极)的行为实现巩固。若是将心理健康转化为行为模式,则良好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不良的体质健康肯定会引起不良的心理健康,相反不良的心理健康能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体质健康产生怀疑,也不喜欢积极的投入到强化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行为中,进一步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此类消极的相互影响作用可导致学生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想要使得这样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就一定要基于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出发,利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影响学生产生正确的信念系统,继而利用合理情绪模式创建正确的行为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
3 身体锻炼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
季浏基于国外近期的资料得出关于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的结论:强化唤醒水平、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增加社会满足感、治疗心理疾病。
蒋碧艳,祝蓓里利用《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中国修订版和《运动力量等级量表一》,根据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度研究。其结论体现出体育锻炼能够缓解抑郁、紧张、愤怒、疲劳、慌乱,提高和自尊感,运动量与心理健康可呈正比例,体育乐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运动的坚持性。
结合以上论述,尽管锻炼身体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目前也没有确定的结果可供参考,但是专家的不断探索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心理健康问题中恰当的运动锻炼具有积极作用,占重要地位。
4 结语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存在着潜在的关系,人类的遗传特点是心理和生理相同的物质前提,环境和教育则是构成其结构的主要因素。运动锻炼的意义体现了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并且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心理健康状况随着体质地提高而有所提升。所以作为教育从业人员,应该指定合理的教育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此降低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应该增加高校体育课程的时间,学校应该将学生的适宜体育锻炼提上教育议程,以体育课程为理论,提供有效的根据。
参考文献:
[1] 侯乐荣,张艺宏,秦朗,居媛媛.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3):229-232.
[2] 包晓明.运动营养干预对增强北京市中学生体质的效果评价[D].泰山医学院,2011.
[3] 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天津体院学报,1994,9(3):16-21.
[4] 蒋碧艳,祝蓓里.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20(3):235-237.
作者简介:赵英喜(1983-),男,满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