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2017-05-27羊国成
羊国成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雷尼替丁的同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关键词】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measures of 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 in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outpatient and their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86 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 patients in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outpati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anitidine for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omeprazole for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3% than 76.7%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mptom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P>0.05). Both groups had better symptom score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dverse reaction rate as 6.98%, while as 9.30% in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Ranitidine combined with omeprazole for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 in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outpatien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 of patients,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o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in grassroots.
【Key words】 Digestive system department; 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 Clinical analysis
反流性胃食管炎是消化內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种疾病会引发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 由此引起内容物反流进入到食管中, 损伤食管及其黏膜[1-5]。属于一种炎性病变。检查该种疾病的常用设备为内镜。内镜检查的结果可以说是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如患者食管黏膜遭受损伤, 就会在内镜上显示出来。研究中发现大约有80%左右的胃酸反流患者会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本文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研究分析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措施与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经超声与内镜检查均确诊为胃食管反流, 且均不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与其他胃肠道疾病。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30~80岁, 平均年龄(50.6±9.8)岁。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9例, 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51.2±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对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使用雷尼替丁(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3020382, 规格0.15 g), 患者服用1粒/次, 2次/d, 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美拉唑(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1122), 1粒/次, 1次/d, 连续治疗2个月, 如患者病情较重, 可服用2粒;雷尼替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疗程结束后,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在治疗疗程结束后, 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 进行胃镜检查并未发现食管溃疡现象;有效:经有效治疗后, 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 胃镜检查发现食管溃疡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各项症状与体征并未发生变化,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形。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疗显效16例, 占37.2%;有效17例, 占39.5%;无效10例, 占23.3%;治疗总有效率为76.7%(33/43)。观察组治疗显效32例, 占74.4%;有效9例, 占20.9%;无效2例, 占4.7%;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为(8.23±0.26)分和(8.26±0.31)分,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25±0.49)分和(2.67±1.21)分,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治疗期间出现3例(6.98%)稀便患者, 但并未影响临床效果, 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9.30%)夜尿、腰酸痛等临床症状, 在患者停药后症状全部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指的是患者胃部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发食管黏膜炎症、溃疡以及糜烂等症状[7-11]。一般情况下, 如果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升高, 同时受到贲门肌层张力的影响, 就会造成食管内压高于胃内压, 这时候并不会出现反流现象[2, 12-15]。但是如果是下食管括约肌和贲门张力下降或膈肌脚、食管韧带发育存在异常, 导致食管内压下降, 并低于胃内压, 就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的情况。胃食管反流是引发食管炎的重要因素[16-18]。产生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下降, 并不能维持相应的压力, 导致压力屏障功能丧失;②胃食管动力不断下降或出现节段性收缩导致食管排空出现障碍;③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削弱其修复能力;④胃动力下降或出现不规则, 影响胃蠕动和排空异常, 由此升高胃内压力。另外, 在幽门括约肌功能并不完全的时候, 胃液、十二指肠液、胰液同一时间反流进入食管, 对食管黏膜产生损伤, 由此必然会引发胃食管反流。从人体组成情况来看, 胃食管属于上消化道的主要器官。如机体消化道出现障碍, 就会产生系列酸性疾病。此时胃酸就会破坏胃食管黏膜。随着胃酸量增加, 胃泌素的分泌量必然会减少, 以此就会降低括约肌下降的压力[3]。因而, 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该种疾病的时候通常选用抑制胃酸药物, 且效果相对较为理想。
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单独使用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联合奥美拉唑效果显著。由此就充分说明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奥美拉唑是一种苯和咪唑类质子抑制药物, 属于脂溶性较弱的碱性药物。在抑制胃酸分泌上临床效果要显著于西咪替丁[4]。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 临床效果要优于临床选用的H2受体拮抗剂药物, 并且复发率非常低。该种药物可作用于胃壁细胞顶端膜构成的分泌性微管与胞浆内的管狀泡, 也就是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 由此产生亚磺酰胺与质子泵复合物。该种物质在抑制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促使壁细胞中的H+不能转运到胃腔中, 以此可有效阻断胃酸分泌, 减少胃液中胃酸的量。并且该种药物在抑制胃蛋白酸的分泌上具有非常好的效果[5]。因此, 胃食管反流患者在使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的同时, 予以奥美拉唑, 临床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 消化内科门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给予雷尼替丁的同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伟.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4):65-66.
[2] 李金明. 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1):39.
[3] 康明祥, 周全红.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 22(1):00231-00232.
[4] 刘成吾. 探讨分析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92):789.
[5] 童登海, 王强.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5, 28(51):00117.
[6] 耿发兰. 147例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2):1593-1595.
[7] 卓媛媛, 范祖华. 60例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5, 28(4):255-256.
[8] 王利海. 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医药, 2016(11):00269.
[9] 李继成.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2):28-29.
[10] 李今圣. 关于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4, 27(35):451-452.
[11] 向雪莲, 许军英, 侯晓华.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状况及症状特征分析. 临床内科杂志, 2010, 27(3):185-187.
[12] 吕吉.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4):15-16.
[13] 高萍. 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治疗. 大家健康旬刊, 2015(4):78-79.
[14] 唐顺利.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中国实用医刊, 2015(14):27-28.
[15] 彭进刚, 周燕.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5, 28(13):196.
[16] 焦晓杰. 探讨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 家庭心理医生, 2014(12):92.
[17] 陈涛. 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医学信息, 2014, 27(19):383-384.
[18] 韩玲. 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探究. 药物与人, 2014(9):131.
[收稿日期: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