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德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2017-05-27公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研究

公斐

内容摘要:文学创作挖掘人存在的意义,着眼于对主体性的探求。与此同时,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也极为重要,在确立文学批评的根本性价值指向的基础上,对文学批评者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意识提出了很高要求。本文从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和作为接受主体的批评者的主体性三个方面入手,尝试分析德语文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键词:德语文学 主体性 研究

近代以来,西方哲学中出现了主体性原则。在这个阶段,笛卡尔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的奠基者。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重大社会变动,这个哲学原则在启蒙运动后期和法国大革命前后得以确立。从最终目的来看,以康德哲学为标志的主体性原则是从哲学上证明理性和自由是人的最高本质。在对这一最高本质的追求和获得的过程中,主体能动地对客体进行认识、构造甚至变革。与此对应,文学研究当中,往往避不开主体性问题。主体性是文学批评的一种基本的精神品格和应有的价值诉求。文学批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确认和追求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理念。文学的主体性主要涉及到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的主体性、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及作为接受主体的批评者的主体性。

一、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的主体性

文学批评当中,是否对作家本身及其创作背景进行探究,具有争议性。一些批评者认为文本是需要集中分析的对象,而作者是退居文本之后的。但随着对主体性的不断关注和研究,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也慢慢进入批评者的视野,并成为主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和角度。在这个方面,卡夫卡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不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就无法全面深刻地解读他的作品,对其做出进一步的批评。

贯穿于卡夫卡作品的最明显的主题是人的压抑、惶恐、痛苦和绝望的情绪,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即用比喻、象征或图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现实的认识,把很深的寓意隐藏在平淡的故事和荒诞的情节之后,用怪诞的形式来反映怪诞的社会。分析这类作品时,无法不考虑到他的人生经历。卡夫卡自小处于家里的暴君——父亲的严酷家长制统治之下,必须对其惟命是从。这让他愤恨父亲,也养成了郁郁寡欢、孤独内向的极其压抑的性格。而严重的肺结核使他无奈地停工修养,健康问题也使他三次订婚全都解约。一个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变形记》,其中父亲对“甲虫”非常残忍。他以此对自己的父亲的凶暴进行控诉。另外,若知晓他出生于当时还在奥匈帝国统治之下的布拉格的犹太人区,哈布斯堡王朝的对外扩张和对内专制统治使他感到窒息,便能把握到他的作品在表达个人绝望情绪的同时,直指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现实,即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的非人性化和蜕变。比如主题明确的长篇小说《美国》中流露了对工人的同情,对资本主义剥削和贫富两级分化的批判。

在考虑到作家的主体性的同时,不容忽略的问题是,若只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注释、说明,单纯地解释作品,还达不到研究

主体性的问题,甚至会阻碍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的实现。尤其是把作家的文学创作当作第一性的,把批评家的批评实践当作第二性的,这种观念会导致对作家作品的依赖,影响文学批评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作为文学对象主体的人物形象的主体性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德语文学界从60年代倾向于激进、批判的政治立场,转向试图回归自身范畴,追寻“真实与自我”的表达方式,出现了“新内向性”和“新主体性”等新的趋势。此外,虽然文学反映现实生活,但它应是文学的背景。文学以人为对象和中心,以一个完整的形象展现出文学创作的主体——人。主体的追寻和幻灭是德语文学中深受喜爱的主题之一,它具有多样追寻方式和表现形式,集中塑造对象,并充分地表达出人存在的意义。作家着眼于生活和内心世界,甚至出于个体映照情节而进行自我主体经验的内省。一些杰出作家的作品着力于对主体性的探求,成为表达和探讨对象的重要主题。

歌德是德语文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非常反对德国浪漫主义者的神秘主义、宗教情绪和对现世生活的仇恨态度,反对封建制度,希望德国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的作品反映出以人道主义精神通向美好未来这一理想,勾画未来世界的理想景象,并塑造未来世界里理想人的形象。尤其是在结束意大利之行后,摆脱掉狂飙突进时期的气魄和热烈情感,转而追求淳朴、宁静与和谐,从热情奔放的反抗趋向于感情的自我克制。《陶里岛上的依菲几妮》是歌德唯一一部取材于古希腊文学的著名戏剧,这个剧本已从放荡不羁的狂飙突进风格转向描写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斗争的稳健风格。中心人物依菲几妮孤独、敏感、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争取结束祭杀误登陶里岛的异乡人的制度。在不愿杀死弟弟作祭品,还要使他免受复仇女神的威胁的同时,她不愿欺骗父亲般的国王托阿斯。在此矛盾和挣扎之下,她相信真诚、善良、坦率是有力量的,于是跟托阿斯坦白了逃离陶里岛的计划。托阿斯虽然早已被激怒——依菲几妮几次拒绝了他的求婚,但是被她的高贵的品质所打动,允许她和弟弟返回希腊。这意味着,在真诚和人道的精神感化之下,蛮性转化为人性。由此,一个极具人道主义精神而又充滿神性的丰满形象由此清晰地竖立起来了。

对主体的探寻也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英格博格?巴赫曼是一位涉猎多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型作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巴赫曼已感受到世界末日的悲凉,这成为了她的诗歌的鲜明主题。德国纳粹兴盛时期,她正处于少年和青年阶段,战争、死亡和失去自由促使这位女诗人对人类世界的进行哲学思考。发表于1961年的短篇小说集《三十岁》见证着巴赫曼的创作向小说领域的扩展。其中的小说《一个维尔德穆特》展现了主人公维尔德穆特对“真实”进行苦苦思考和自我追问的过程。因为对真实的执着追求,让他连对生活中最亲密的人——看重自我娱乐和外表美的母亲和对真实情况任意描述的妻子格尔达也感到排斥,甚至愤怒。这一切让他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极其痛苦的境地。在审判跟自己同姓的疑犯的过程中,对“真实”的把握使他把自己与被告“维尔德穆特”一体化,导致在审判过程中遭遇挫折,并最终在法庭上崩溃大叫。之前对于真实的领悟遭到冲击,让他失去了自我认定的确定感,也开始对自身和自己的追求产生怀疑。在审视和反思自己以往秉持的信念同时,爆发了自我认同感的危机。

三、作为接受主体的批评者的主体性

批评者的主体性建设在文学批评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决定了文学批评的走向和发展,这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观念的创新发展。缺乏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诉求,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的实现,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学创造的发展、繁榮。广泛意义上而言,当代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强调在当代视域中文学批评的能动性、自主性与统一性的实现。这些对文学批评者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批评者的强烈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文学批评的主体性的关键点是批评者的主体意识在批评实践中的具体化。这种主体性建设以确立根本性的现代性价值立场为前提,也就意味着追求和确立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也是在确立当代文学批评的根本性价值指向。确立这个价值诉求方向是文学批评建设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当中,尤其是独立、自由、民主、平等、正义、主体意识、认同感、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等主导性价值体现出现代性。以此为出发点,文学批评之路才会有章可循、越走越宽。

在此基础上,文学批评的主体性还要进行其它重要方面的考量。当代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它具有一种自主的品格,它的存在不应该也不需依附于其它对象,从而表现出一种文学批评的自为性。文学批评需摆脱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政治因素的限制,在关注批评的具体情境的基础上,开展自觉的文学批评实践。这也要求批评家注重自身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塑造,拒绝程序化的、封闭的批评。这种文学批评实践和批评理论的构建,要求批评者具有明确且深刻的关注现实和问题意识。与此同时,批评主体与批评力量缺一不可,文学批评者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离不开主观性、创造性和自主性,避免群体性地做出一种趋于浅表性的同质化的批评。文学批评要走出这种内质性的困境,也要求独立的、批判的、在深层意义上有利于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立场的有效确立,以及文学批评学界的学科意识的明朗化。以此为基础,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才有合理的批评方向和自觉性,文学批评才会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建构产生积极价值与意义。

四、结束语

虽然不能取缔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的功用,但反映现实不能成为文学的直接和首要的任务,以致于把描写人用为反映现实的工具,现实生活只能是文学创作的背景而非对象。文学所描写的是人类的情感、精神及灵魂,这是文学创作的目的,即创作主题的主体性。与此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批评的主体性也一度被忽视。它是在确立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价值指向的前提下进行的,而在当前的全球化语境或世界性的文学批评中,中国的文学批评更应看重主体性,并确立和发展其独立性与自主性,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贺绍俊. 当代文学批评主体建构的姿态和立场问题[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2(02)

[2]毕文君. 在言说与沉默之间——论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主体性问题[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1).

[3] 冯至. 现代德语文学的特点——《现代德语文学丛书》总序[J]. 译林. 1988(04)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猜你喜欢

主体性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