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电视节目形式 活化思想品德课堂
2017-05-27衡其林��
衡其林��
摘 要:作为大众媒体的一些电视节目形式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借鉴电视节目,活化思想品德课堂作了一些尝试和思考,既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这既是借鉴电视节目活化课堂的成功因素,又是在运用中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电视节目形式;思想品德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102-1
让自己的课堂变得像一些电视节目一样有参与、有笑声、有思考、充满活力是自己从教以来一贯的追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一些电视节目活动形式,这既让自己享受了创新的乐趣,也让思想品德课课堂活了起来。本文从借鉴电视节目形式运用于课堂的实践出发,并对其能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因素进行简单的梳理。
一、实践
1.新闻发布会,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如何开展时事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注现实?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尝试每天让学生收集时事,筛选出其中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定期让学生上台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实践中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进来,改变了过去时事教学老师包讲,学生包听的状况。
此外利用学生提供的信息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并努力形成一些共识,尝试验证一些已学过的知识,贯彻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到后来,新闻发布有时也是课前资源收集的展示,发布的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教学重点,发布时更多的同学能用书本知识进行一些评述。由于回归了生活,更多地将视角投向现实生活,发掘学生身边的事,把生活融入课堂,让一些知识鲜活起来,同时也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
2.故事会,实现与虚拟儿童的现实对话。
故事会,因为它以故事为情境,注重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所以这种电视节目形式很受观众欢迎。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中,我就借鉴了故事会这种节目形式,以梅平和天马两个虚拟主人公的故事,穿插几个探究问题,用一条故事线贯穿课堂始终。以其中第一回为例。
第一回,初识天马,见面难题
话说梅平是一名初中生,平时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但在网上却是善解人意,开朗活泼,现实中她遇到的许多问题,她首先想到向网友求助,她也经常帮助别人,有一个叫“天马”的网友,是个网络高手,他说他常忍不住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黄色网页。梅平就沉迷其中的危害,给“天马”写了封email进行了帮助,从此两人关系急速升温,有一天,“天马”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探究活动1(老师语)
(1)梅平在email中可能写了些什么?现实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最好向谁求助解决呢?
(2)假如你是梅平,你会与天马见面吗?理由。(甚至例子)
这不仅深深吸引住学生,而且所创造的故事“虚拟儿童”的遭遇又对现实儿童起积极的价值导向,实现了对话,取得了教学实效。
3.知识竞赛,创新知识巩固的方式。
我们通常采用作题或考试的办法来巩固知识,有时我们偶尔也可采用一下其他既达到巩固效果,又受到学生欢迎的巩固方式。我曾在复习课尝试利用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智力竞答”的形式,事先把所需巩固的知识结合社会热点现象,按不同要求转化为不同的问题,再把这些问题做成课件。上课前学生听说搞竞赛都很兴奋,在这种气氛下让每组推选代表坐于前台代表本组比赛,同时班上其他作为后援团的同学个个都在课堂上积极思索,非常投入。
4.谈话节目,表达和质疑中明理。
崔永元的《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的访谈以及《法庭内外》的辩论等谈话类节目形式都可以为我们借鉴。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曾模仿记者访谈学生,让学生对某些事件(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漏洞,我质疑,并鼓励学生辩论(争论),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在表达和质疑中明理。
二、思考
1.参与·学生不仅是受众,也是主角。
无论借鉴哪种电视节目形式,这种形式一定要能让学生很好地参与进去,这不仅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是课堂活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外显特征。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是受众,同时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也就是说教育要通过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发生作用,并且学生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是活动的主角。
2.对话·观点在碰撞中交融和生成。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对话是人们沟通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话同时又是师生互动的媒介。借鉴电视节目形式运用于课堂时,应注意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对话。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对话,让课堂流动着生成之美。师生对话的美学来源于师生之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意味着老师对学生作为对话一方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意味着对学生个体生活世界特别是内心世界的关注,意味着对来自学生不同观点之间争论的赞许。在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中,别人的意见为自己所接纳,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意见所唤起,观点在碰撞中交融,并闪耀智慧的光芒,甚至会生成新的看法。
3.引领·教师赋予活动以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借鉴电视节目的活动形式本身不是目的,让活动具有教育性,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正如节目主持人是一個节目的灵魂一样,新课改把老师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老师在活动形式中,通过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话题(深度和广度)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对现场突发事件的应变以及对学生反应的评价,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没有教师学科背景的支持,有些对话将无法进行;没有教师的自主性,对话的渠道将会被堵塞。从探索情景到对话情景的创设,从交流途径的堵塞到点拨疏通,都不能没有教师的主体性和专业背景的支持。可以这样说,正是老师的引领,让活动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