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活”起来
2017-05-27蒋育兰��
蒋育兰��
摘 要:我们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围绕“让学引思”,要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献身精神、先进理念和独特风格的教师。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本文介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种途径。
关键词:让学引思;活动;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92-1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堂”?以笔者的课改实践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狀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操作,给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兴趣,学生“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风趣幽默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和优势,借助于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兴趣。如在教学“日界线”内容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海轮,船上有位孕妇生下了双胞胎。后生的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天。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船航行的方向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纷纷猜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地图——“日界线及两侧的时区分布”,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记住这个离奇故事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读图分析法。这种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改变教法,师生“互动”
教师的价值是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习活动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师生之间不应是教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应是教师的“大桶”与五、六十个“小桶”连在一起的连通器。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师生互动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如在教学“地图的基本要素”内容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一上课,先让学生分组绘制一幅教室平面图。学生以为很简单,纷纷动笔画。但很快有人发现问题:教室的长、宽有多少米?在图上应该画多长?怎样表示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问题一提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献策……教师适时参与商讨,介绍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尽、图例等有关知识,学生很快能理解、运用。课后一张张反复修改、最终规范的教室平面图完成了。
三、精心设计,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新课程教材显著的特点是编排了大量“活动”内容,它既是知识的承载形式,又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深入理解编者意图,处理好“活动式课文”与“叙述式课文”的关系,灵活运用,增强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使地理教学生动起来。如教学“经线和纬线”时,先让学生在自备的乒乓球上定出南极和北极,画出几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赤道,0°经线,20°W和160°E经线圈、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然后让学生①观察比较经线、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②分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③归纳经纬度的分布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描画、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归纳,对经纬线这一抽象知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既巧解了知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做个好“导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辩论、讨论、演讲、角色扮演、学习竞赛等。借助于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在教学“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一节做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学习竞赛活动:(内容)胡明同学要在暑假从哈尔滨去北京故宫、南京中山陵、杭州西湖、上海、春城昆明、成都青城山、西安兵马俑、泉城济南乘火车旅游,请帮他设计最便捷的铁路旅行路线。(形式)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讨论旅行路线。每组推荐三人参加表演。角色分工:导游(报行进路线、铁路起始点),司机(掌握方向、符合实际),乘务员(报站名)。准备好的小组先表演,全班同学做裁判。这一来教室里沸腾了,每个人都投入到赛场上。
四、学法指导,学生“能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就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特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掌握“金钥匙”。如“地理与生活”教学,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自己关注的社会生活现象,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分析它们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人类发展关系密切,只有学好地理,装上“地理的头脑”才能科学地生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觉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成为师生的共识,这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热情。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水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图,认识到地球上海陆分布不均,并通过计算海洋、陆地各自占全球的比例,得出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结论,而不是教师先入为主的讲解,从而教会学生用图识文、用图析文、用图记文。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绘图,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用图能力,定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只有掌握了“金钥匙”,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会真正“动”起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