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回不来的感觉

2017-05-27陈玉杰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灶膛液化气芋头

陈玉杰

“妈妈,我来吧。”

“不用了,你到一旁歇歇吧。”

自从家里有了液化气灶,妈妈做起饭来,一个人就足够了,哪里还需要我打下手呢。我木然地站在厨房的一角,只觉得全身冰凉冰凉的。蓦然间,我看见厨房西窗边的柴草锅,待在角落里,如同我一样,变成了一个被冷落的孩子。

那个草锅,带给我多少温暖的感觉啊!

还記得,每次周末我都会急急忙忙地跑回家中,给妈妈帮厨。大锅蒸馍,小锅炒菜。在小锅下面的灶膛里,我先用火柴燃着一把干草,然后再把大把的柴放进灶膛里。妈妈在上面刺啦刺啦地炒菜,我则在下面噼噼啪啪地烧锅,是那样的默契。

我最乐意为妈妈烧锅。记得有一次下大雪,我骑着自行车回家,全身冰凉冰凉的。妈妈给我解下书包后,二话没说,就叫我帮她烧锅。进了厨房,瞬间觉得暖和了许多。坐在锅灶前,锅口的热气直往我身上窜,不一会儿,我身上的寒气就被驱走了。妈妈觉得我还不够暖和,又从灶膛里掏出一个烤熟的大芋头,轻轻地吹去芋头上的灰,又用一个旧毛巾把它包上,放在我的手上。我双手抱着芋头,只觉得那热气顺着手臂,一直传到我的心房。

草锅里炒出的菜,总感觉弥漫着一种庄稼地里的芳香,爽脆而又香酥,鲜嫩而又醇厚。草锅里煮出来的米饭,既清香又爽口,既绵软又有韧劲。我最喜欢米饭下面的那层既黄亮又香脆的锅巴,吃到嘴里,嘎嘣嘎嘣的,美味极了。有时,我喜欢把锅巴放在盘子里,用滚开的甜菜汤往上一浇,刺刺啦啦的。用筷子夹到嘴里,呀——甜甜的、脆脆的,口味妙极了。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从学校赶回家,妈妈已下田做农活去了。我走进厨房,感到暖乎乎的。我打开锅盖,蒸格上的馒头热乎乎的,取出蒸格,下面的胡萝卜稀饭还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真的没有想到,草锅,代替妈妈给了我家的温暖。

可如今,它却被液化气灶取代了。望着角落里的旧时草锅,我心中感到一阵阵酸涩。我多么渴望能再烧一回草锅,再感受一下那温暖的感觉啊!

对比点评

与典范作品一样,本文的对比手法突出。作者由液化气灶引出草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了草锅给“我”温暖的感觉。妈妈在上面炒菜,“我”在下面烧锅,配合默契,描绘出一家人和谐融洽的画面。草锅有余温,能持久地给人以温暖,不像液化气灶那样一热一冷,由开关控制。作者因为有着敏锐的眼光,发现了液化气灶及草锅各自的特性,因而在写作时能娓娓道来,得心应手。

猜你喜欢

灶膛液化气芋头
香糯芋头花样吃
液化气脱硫塔的设计与强化
乡 情
胃有恙者最好常把芋头吃
液化气催化氧化脱硫醇的新一代催化剂
秋食芋头正当时
离乡
南方以南
浅析液化气脱硫醇技术
乡间灶膛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