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关联性

2017-05-27任红英邓小灵邓少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

任红英 邓小灵 邓少君

【摘要】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 探索EP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 40例EP患者作为观察组, 4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手术中所取组织的ER、PR表达水平,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增殖期与分泌期ER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增殖期与分泌期PR表达[(3.002±0.752)、(2.845±0.658)分]均低于对照组[(3.545±0.523)、(3.485±0.585)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的异常表达与EP形成存在相关性, 特别是PR低表达可能参与了EP形成的病理过程。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in endometrial polyps (EP) patients. Methods There were 40 EP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40 normal endometrium people certified by Histopathology. ER and PR express level were detected in organizations taken by immunocytochemistry method in both groups and compared.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R express in proliferative and secretory stag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ER express in proliferative and secretory stage[(3.002±0.752) and (2.845±0.658) points] than [(3.545±0.523) and (3.485±0.585) poi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bnormal expression of ER and PR was related to EP formation, and low expression of PR may be involved in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EP formation.

【Key words】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Endometrial polyps; Hysteroscopy

EP是妇科常见病, 多发病, 有文献报道, 其发病率为7.8%~25.0%, 恶变率为0.5%~4.8%[1-5]。近年来, 随着微创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 EP的诊断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宫腔镜直视下, 临床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增生病灶, 同时可以利用电切环完整切除息肉。然而, 临床发现, 术后若未采取药物巩固治疗, 息肉很容易再发[2, 6-8]。为了进一步完善EP患者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选择2016年1~11月本院收治的40例EP患者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组ER、PR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1月本院收治且经宫腔镜手术取得标本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EP住院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4.2±6.3)岁;根据月经周期和子宫内膜病理确定手术时所处的月经周期阶段(增殖期为月经周期的第5~14天, 分泌期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其中增殖期息肉26例(65%), 分泌期息肉14例(35%)。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及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并诊刮者, 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正常子宫内膜共4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4~56岁, 平均年龄(37.2±7.3)岁;其中增殖期内膜22例(55%), 分泌期内膜18例(45%)。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

内均无激素用药史, 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阴道淋漓出血。两组年龄及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将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中所取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染色, 经病理证实为EP(观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后, 再将所取组织分别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本取出后固定1 h, 脱水, 浸蜡, 常规石蜡包埋。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 法染色, 石蜡块连续切片, 常规二甲苯脱蜡, 梯度酒精脱水, 高温、高压修复组织抗原, 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加ER或PR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后置4℃冰箱内过夜, 充分洗涤后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 二氨基联苯胺(DAB) 显色, 蘇木素复染, 二甲苯透明, 中性树胶封片。用已知阳性切片为阳性对照, 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液代替ER、PR抗体做阴性对照。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增殖期与分泌期ER、PR的表达, 即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强度及范围来判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强度及范围, ER、PR为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着色, 参照文献[6, 7]半定量评分标准, 染色强度分为4个等级:基本不着色为0分, 淡棕黄色为1分, 深棕黄色为3分, 两者之间为2分。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 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数, <5%为0分, 5%~20%为1分, 21%~50%为2分, >51%为3分;染色强度和范围评分相加为最终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增殖期与分泌期ER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5、0.022, P>0.05);观察组增殖期与分泌期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1、2.908, P<0.05)。见表1。

3 讨论

EP属于妇科常见病之一,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以育龄妇女及围绝经妇女最为多发, 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 月经期延长, 阴道淋漓流血及不孕等症状, 且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漏诊及误诊率极高[9-12]。目前, EP的发生原因尚未明确, 所以临床应对EP的病因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断探寻息肉形成的原因, 以便更好的控制EP的发生与进展。

传统观点认为, EP是在炎症因子与长期反复的机制性刺激作用下形成的, 还有研究认为EP属于宫腔内的良性肿瘤[3]。近年来, 随着对EP的不断深入, 部分研究发现ER与PR表达与EP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4, 13-17]。ER与PR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阴道上皮、子宫肌层等组织中。其中ER属于反式激活因子, 可以调控细胞分裂相关基因, 并刺激细胞增殖、分裂与凋亡。ER结合雌激素后可生成二聚体, 再与反应元件结合后产生转录刺激性作用, 影响靶基因的复制与转录, 继而促进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有研究指出, 孕激素与PR结合后, 其构象产生改变, 继而发挥出内膜抗增殖效能[5]。所以, 一旦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 子宫内膜内的ER与PR即可出现异常表现, 这使得孕激素、雌激素不均衡, 最终导致子宫内膜增殖。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增殖期与分泌期ER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增殖期与分泌期PR表达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EP患者PR表达过低, 这使得孕激素无法发挥出抗增殖功能, 但因ER表达正常, 雌激素不断刺激局部内膜组织, 继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此结果进一步说明ER与PR表达异常与EP的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这与部分报道结果相符[6, 7]。

总之, ER、PR的异常表达与EP形成存在相关性, 特别是PR低表达可能参与了EP形成的病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Dreisler E, Stampe Sorensen S, Ibsen PH, et al. Prevalence of endometrial polyps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in a Danish population aged 20-74 years.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9, 33(3):102-108.

[2] 王红杰, 陈继英. 子宫异常出血的病理与B超, 宫腔镜检查对照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s2):122.

[3] 艾冬梅.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術后辅助应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7):1496-1498.

[4] 左艳, 闫彩平, 吴碧青, 等.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及微血管密度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关系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5):162-164.

[5] 李素春, 冯苗, 潘萍, 等.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增殖期及种植窗期性激素及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生殖与避孕, 2014, 34(12):

986-992.

[6] 封意兰, 谌小卫.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新医学, 2015, 46(4):236-239.

[7] 左艳, 闫彩平, 邓鹏飞, 等.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同部位和正常同期内膜上的表达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21):43-44.

[8] 彭雪冰, 夏恩兰.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7(1):117-119.

[9] 黄建邕.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表达的研究进展. 右江医学, 2012, 40(6):873-875.

[10] 吴瑞华. 雌孕激素受体、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苏州大学, 2010.

[11] 任丽萍.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局部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3):378-380.

[12] 郑瑞芹, 刘晓芹, 张建英.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0, 29(4):263-264.

[13] 胡庆伟. 子宫内膜息肉与抑制素、ER、P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苏州大学, 2007.

[14] 张华, 高婉丽, 孙海梅, 等. 雌、孕激素受体和Ki-67在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17):

2089-2091.

[15] 彭雪冰. 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8):3911-3912.

[16] 胡庆伟, 俞文菊, 朱玉蓉, 等.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浙江医学, 2008, 30(2):120-122.

[17] 伍翠屏, 蔡莲莲, 王宗敏, 等.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生殖医学杂志, 2006, 15(6):373-375.

[收稿日期:2016-12-06]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有关宫腔镜的这些真相,一起了解一下!
宫腔镜绝育术后意外妊娠率较腹腔镜稍高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临床分析
宫腔镜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疗效对比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