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态势浅析
2017-05-27王琰
王琰
摘 要:有色金属行业目前仍处于偏冷区间,在行业利润率、产业结构及环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这一局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变化、产业结构及技术科研等。针对现状与问题,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做好供需平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科技推动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从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态势
中图分类号:F42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03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迅猛的发展。在这个建设发展过程中,有色金屬行业(以下简称“本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实际上,由于有色金属的基础材料和战略物资地位,本行业的产业发展又与国家的基础建设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都有很高的相关度,现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有色资源工业,增加贵重有色金属储备作为重要的战略规划。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行业爆发式的发展也带来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下“十三五”建设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并解决办法,以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2015年1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展”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会长陈全训指出新世纪以来本行业“产业规模包括产量、消费量、贸易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在技术研发领域、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以及国际经营能力方面也都有了巨大成就[1]。但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对行业发展态势的担忧,如张培良指出:“供应过剩、需求疲弱、企业亏损,是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对的残酷现实。”[2]李天恩认为:“过去十年以规模促发展,重产量轻质量,忽视技术的粗放型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有色金属市场泡沫式繁荣景象。”[3]两人对2016年的发展趋势分别做出了“有望触底回升”和“企业亏损面将继续扩大,短时间内难以回暖”的预测。
2016年7月,本协会发布了《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简述》,简述指出:“今年以来虽然有色金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尤其是行业企业利润由下降转为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回升的压力依然较大。”[4]同月布的《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及对下半年预测》对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定位是“生产平稳、市场稳定、效益好转、资金困难”,“产业运行底部已经形成,但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并存在短期回调的风险”,初步预计三季度及下半年“有望继续保持稳定的运行态势”,但仍然面临前期所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市场价格动荡等几个方面的问题[5]。
以上现状,也反映在最新公布的若干数据中。由张凌洁执笔、本协会与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制作的《8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中,8月份该景气指数“为23.2,较上月回升2.0点,……初步判断,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近期在‘偏冷区间持续回升,呈现筑底趋稳的态势”[6]。实际上,报告所列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景气指数中,今年7、8两月是仅有的两次超过20的月份,去年11月该数值竟低至10.8。而报告所列《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趋势图》中,2012年后,该指数长期徘徊于15~30之间的“偏冷”区域,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更是长达半年时间运行于数值15以下的“过冷”区域——对比鲜明的是,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传导而致2008—2009年指数的最低点也未曾跌破15这一“偏冷”的下限数值。由莫欣达执笔、本协会发布的《8月份中色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中,8月份该景气指数“为33.32,较上月回落0.11点,位于‘偏冷区间上沿”[7]。该指数2012年起也是多年运行于20~35之间的“偏冷”区域。与之相近的同期发布的另一大支柱产业领域——铜的8月份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也是“仍处‘偏冷区间”[8] 。
上述三份报告中也各自提供了“先行合成指数”——该指数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先导作用与预示意义,由M2(广义货币)、发电量、汽车产量、LMEX指数(伦敦金属期货指数)等7个指标构成的有色金属行业先行合成指数为78.9(“2005年=100”),虽较上月增长1.9,但由于其数值增幅趋于平缓,所以,“预计短期内有色金属产业仍将继续维持在‘偏冷区间平稳运行态势。”[6]由M2、电力电缆、LME铜结算价等6个指标构成的中色铜业先行合成指数“自2016年4月起逐月小幅下降”,持续下降“表明未来铜产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铜产业将持续在偏冷区间运行”[8]。而由M2、发电量、LME铝结算价等5个指标构成的铝冶炼行业先行合成指数自2016年5月以来“逐月回落,2016年8月为70.03”[7]。这同样也预示着铝冶炼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
二、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本行业的长期偏冷区间及上行艰难的局面,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16]4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42号文件”),简明扼要地指出本行业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等,背后的影响因素为,“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低迷。”[9]本文认为,除该文件强调的产需矛盾外,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还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一)在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影响下,企业亏损,利润率低下
虽然本行业地位重要、成就斐然,但据统计,2015年,“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2.82%,8 651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 965家,亏损面为23%。”[10]今年上半年,本行业有了“减亏成效显著”的积极评价:“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同比下降11.8%,其中亏损铝企业同比减亏22.4%。”[11]而根据已披露的上市企业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中国铝业(SH6016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 448千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0.15%;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为-750 398千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2%。
导致企业亏损与行业利润率低的重要因素,即行业的产品价格因素。自2013年以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尤其是2015年“10—11月期间,在期货市场的推波助澜下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断崖势下跌。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已跌到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大部分金属价格已跌破平均生产成本线”[4]。
从行业现状看,2015年LME基本金属价格全面下跌,2014年取得不错涨幅的锌、镍等金属也未能幸免独善其身。而到了2016年,随着自去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国内骨干有色企业纷纷提出减产限产措施,虽然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反弹,但总体仍远低于去年同期”,其中,1—5月LME3月铜、铝、铅、锌的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20.77%、13.7%、8.15%和18.5%[4],同比降幅惊人。8月份的相关景气指数报告中,LME铝结算价同比下降1.56%[7]。LME铜结算价则同比降幅达到14.63%,LME当月期铜和三月期铜的价格“环比分别下跌2%和2.03%,同比分别下跌6.5%和6.25%”[8]。这些先行指数重要构成成分的数据仍然令人难以乐观,预示着本行业的回暖之路任重道远。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较短,原材料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这样的产业结构就造成有色金属以初级产品甚至以矿物原料进入国际市场,却又以高昂的价格从国外购买深加工产品的现象。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另一问题,而结构升级将是决定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影响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的集中度,应该避免众多同类企业重复生产与各自为战。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产业集中度低,根据我国现有有色金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值份额数据来看,大型企业产值占 28%,中型企业占 27%,小型企业占 45%。由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直接导致在行业规范管理、技术研发投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方面难度很大。
(三)技术因素下的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在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本身即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严重。多年来,由于提炼技术及再生技术的不够完善和科研水平的不够高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 (产生量)均在整体指标上排前十,有色金属行业每年产生废石上亿吨、尾砂 7 000多万吨,占用大量土地。在处理过程中,数亿吨废水只有少部分复用或处理达标后排放。有色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许多材料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如汞、钍等,产生的废弃物已成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有色金属产业产量的不断提高,三废排放量和固体废物堆存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有色金属行业降低能耗、对“三废”进行综合利用就显得格外紧迫[12]。同时,由于存在产能过剩、过度依赖国外市场、资源储量少、技术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综合实力弱、海外资源开发进展缓慢等结构性矛盾,导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产能持续扩张与环境生态恶化的矛盾更加突出,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而在“十三五”期间,随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进一步落实,行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势必提高生产成本,给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应对有色金属行业问题的措施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4],针对本行业的现状与问题,42号文件给出了“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思想,要求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推出过剩产能、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应用、健全储备体系和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等[9]。本文认为还可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一)保持行业供需平衡,推动供给侧改革
对于产能的控制,实际就是重视行业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供给领域合理规划行业的持续发展态势。针对市场价格的萎靡,我们应在供给侧合理减少生产,以生产效益的追求代替生产数量的目标。这将有利于稳定有色金属的价格。以铝行业为例,今年年初中国电解铝弹性生产步伐仍在延续,与此同时新增产能投放有限。随着原铝消费保持稳固增长,市场供需过剩矛盾有望进一步缓解。随着铝金属企业上缴各项基金逐步落实到位,以及自备电厂改造环保设备陆续动工,国内电解铝行业的成本重心将进一步上移,从而抬高铝价底部支撑。我国经济在今年仍将维持温和增长,原铝在建筑等传统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的领域,其增长潜力已经比较有限。但与此同时,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铝材出口持续增长,以及铝在交通运输领域和对其他材料的逐步替代增加,都将对原铝消费增长带来支撑。总体来看,中国原铝消费增速依然处于全球高位水平。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色金属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应该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落实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环境税等,加强资本运作,推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工业总体水平。由于落后产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来分析,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应该在此时借助发挥政府部门的力量。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动,将有助于化解有色金属行业落后的产能,抑制新增产能的增加,提高工业的发展质量。中国先后退出的落后产能和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成本产能,极大地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为全球有色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是依靠资本市场和资本运作的力量,加快有色金属行业的重组兼并,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以各种方式开发境外资源,开展境外合作。这样与单纯依靠市场和行政手段相比,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三)以科技推广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每年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原料都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再加上生产的设备都属于高消耗品,从而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推进生产的可持续性。推动企业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加强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发展。另外,有色金属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这些“三废”即是污染物,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但同时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在有色金属工业采矿、选矿、冶炼以及加工生产流程中,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许多企业都认识到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了科研投入,形成了一大批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铜、铝、铅、锌等品种的冶炼环节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并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示范效果。
四、结语
通过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上行业大环境不景气,国内则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与能耗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面对这种现实局面,我们要从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布局、重视科研,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性健康發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屠雯,张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成就展”隆重举行[J].中国有色金属,2015,(23):28.
[2] 张培良.把准行业脉搏 推动铝产业迈向新高度[J].中国有色金属,2016,(1):43.
[3] 李天恩.2016年有色金属经济形势展望[J].中国有色金属,2016,(1):39.
[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金属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回升压力依然较大——上半年有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形势简述[J].资 源导刊,2016,(8):23.
[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运行情况及对下半年预测[J].中国金属通报,2016,(7):68.
[6] 张凌洁.8月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58-59.
[7] 莫欣达.8月份中色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61.
[8] 马骏.8月份中色铜产业景气指数报告[J].中国有色金属通报,2016,(9):60.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
(18):35-38.
[10] 严井池.浅析供给侧改革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金属通报,2016,(8):66-67.
[11] 薛璇.用两个“务必”来看当前的市场回暖[J].中国有色金属,2016,(18):39.
[12] 邵朱强,田丰.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发展和技术转型[J].环境保护科学,2016,(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