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山甲:“披甲戴盔”的森林卫士

2017-05-27蒋志刚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5期
关键词:食性穿山甲白蚁

蒋志刚

穿山甲,古籍中又称鲮鲤。传说鲮鲤身披坚硬鳞甲,居山穿石,故名穿山甲。目前,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穿山甲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让它们能自由地生存和繁衍。

分布及习性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全身被覆厚厚的由角蛋白组成的甲片,头部呈圆锥状,背部隆起,腹部平坦,四肢粗短,尾长。全球共有8种穿山甲,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海南岛。在中国还发现过马来穿山甲(M.javanica)和印度穿山甲(M.crassicaudata),它们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很少有人见过。

不同穿山甲的生态习性有差异。穿山甲可以跑得非常快,也能下水游泳。中华穿山甲是陆栖动物,行走时腹部贴近地面;而分布在非洲的树穿山甲(M.temminckii)却能上树活动,靠它锋利的长爪和长长的尾巴抓住树干保持平衡。树穿山甲既能在树上采食,也能在地面上采食。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印度穿山甲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中活动,捕食被树冠中花朵和果实所吸引的蚂蚁,它们全身甲片发黑,长长的尾巴能抓握树枝干。

穿山甲生活在灌丛、草地、稀树草原、河岸林地、农田和弃耕地,一般生活在蚂蚁和白蚁较多的生境。中国南方丘陵地带是中华穿山甲的典型生境。中华穿山甲是独居的夜行性动物,非洲的树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能在树上睡觉。冬季中华穿山甲在地下洞穴过冬,洞穴通常在白蚁巢附近,以保障越冬穿山甲有充足的食物。

嗅觉敏锐的夜行性动物

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在洞穴中睡觉,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穿山甲一般行踪诡秘,很难观察。穿山甲视力差,但是嗅觉与听觉发达。它通常将长长的爪子折叠在掌中,靠前掌的外侧支撑着,慢慢地挪动四肢。穿山甲外出活动时,会不时用后肢和尾巴支撑站立起来,抬起前肢,凭敏锐的嗅觉在空中嗅闻,察觉到天敌的气味后, 它会迅速逃跑。

食性特化

穿山甲食性特化。穿山甲主要吃蚂蚁和白蚁,偶尔也吃苍蝇、蟋蟀、蚯蚓、昆虫幼虫、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一旦嗅闻发现蚁巢后,穿山甲会用前足利爪扒开土层,挖开蚁窝,然后伸出粘满黏液的长舌舔食蚂蚁。穿山甲的舌头完全伸出时,比它的体长还要长,因此它可以捕食到藏在地下很深的蚂蚁和白蚁。穿山甲不捕食时,会将它长长的舌头缩回到胸腔。穿山甲有特殊的肌肉,能关闭鼻腔和耳道,口腔咽部也有特殊的肌肉结构来关闭食道,这样吞下的蚂蚁就无法逃脱了。穿山甲的食性决定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能控制白蚁和蚂蚁。据估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000万只白蚁或蚂蚁。

穿山甲妈妈与幼仔形影不离

穿山甲雌雄个体的体重有差异,一般雄性的体重比雌性重10%~15%;而印度穿山甲的体重差异特别大,雄性个体的体重比雌性重近一倍。穿山甲两岁时性成熟。穿山甲在野外独居,雌雄个体仅在交配繁殖期才相遇。穿山甲一般一胎产一仔,刚产下的穿山甲幼仔只有300克重,甲片颜色澄黄、柔软,没有保护作用。穿山甲妈妈在洞穴中育仔,哺乳期达3~4个月。不外出捕食时,穿山甲妈妈卷缩成团,抱住幼仔睡觉;外出捕食时,小穿山甲会抓住妈妈的尾巴,跟随妈妈一起活动。小穿山甲还没有断奶时,就会开始尝试吃白蚁。

亟待保护的中华穿山甲

由于生境破坏、人类捕杀,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大大缩小,多呈零星分散的状态,不少地区已局部绝迹。盡管人们投入很大的精力饲养穿山甲,希望能繁殖穿山甲,但是穿山甲很难人工饲养。目前仅有数例人工饲养穿山甲繁殖成功的报道。穿山甲的食性使得它们很难人工饲养,它们不吃不熟悉的食物,有时会因为吃了不习惯的食物而生病。在人工饲养状态下,穿山甲的寿命长达20年,但是人们还不知道穿山甲在野外能活多长时间。因为受到天敌捕食、食物来源无保障和天气灾害的影响,野生穿山甲的寿命会比人工养殖的穿山甲短。

蚂蚁有厚厚的几丁质外壳,

穿山甲怎样消化蚂蚁?

穿山甲有一个结构特殊的胃,胃壁有很厚的肌层,上面有许多角蛋白组成的突起;而且,胃里还有小石粒。于是,穿山甲的胃就像鸟类的肌胃一样,能将食入的蚂蚁磨碎消化。

猜你喜欢

食性穿山甲白蚁
穿山甲
浅析小龙虾的食性、养殖生产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及作用
还有多少“穿山甲”需从药典除名
淀粉基可食性包装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残忍的白蚁
山猫和穿山甲
褐藻胶提取及制备可食性膜工艺研究
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大麦醇溶蛋白/纳米TiO2可食性膜的制备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