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17-05-26汪金秀黄飞

南北桥 2017年9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

汪金秀++黄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就必然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促进教学的全面革新。

【关键词】发展个性 基础教育 注重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32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科目,不仅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培养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开始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化发展,初中语文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保守,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教学和语言学习,势必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使初中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趋势,真正改革教学观念和措施,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趋势,符合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真正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

一、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发展学生的个性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价值,但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学就只关注一般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拓展,兴趣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挥,这才是真正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长处

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要在教学中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自觉发展自身的优势,实现有个性的、独特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朗读,普通话标准并且感情丰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表现自己的长处,并在课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培养其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或者,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组织课外语文兴趣小组,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参与不同的语文小组,如:写作组、阅读组、讨论组、表演组、朗诵组等等,以多种多样的小组形式,是每个学生都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特色所在,继而引导学生在与小组互动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风格,有意识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形式,开展个别化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培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还需要语文教师创新教学形式,通过个别化的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获得个性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但是以往应试教育只以大班教学为主,班级授课制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导致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发展,难以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进行针对性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分层教学,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层次化语文教学过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二、重视语文课程的基础教育,加强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完全对以往教学的否定,而是遵循“先立后破”的改革方针,逐步改革课程内容和结构,使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教育,以往的基础教育主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里的基础教育,是关注课程的社会化和生活化、实践性,通过基础教育课程,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再满足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这需要教師做到以下两点。

(一)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经验世界

要想使初中语文教学符合实际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就必须对课程内容和教材进行再创造,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课程和教材的单纯传递者和讲授者,而是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造者,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对学生深入了解观察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和课程标准,加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内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觉掌握知识,获得发展。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觉发言说出最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和原因,这个问题充分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学生在讨论中对春天有了整体的知觉和情感,再进入教材的学习就会更自然。

(二)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语文教学并不是脱离学生实践经验的理论教学,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和经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语言的魅力与情感的美好,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情境化的实际应用中,获得实践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例如,在组织学生作文写作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或者社会实践,参与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实际互动中,相互学习和激发,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发展,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器,也不是教师可以随意捏造的泥人,而是独立于教师意志之外的个体,需要获得自身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应的,初中语文教学,就要加强教学过程和内容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更加健全的个体。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价值,促进学科教学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语文教学中,主要以阅读教学为主线,初中语文教材的编选本身就是本着科学性和人文性融合的价值导向进行的。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挖掘教材内在的人文教育价值,把知识的传授和人文培养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学习戏剧的结构和形式,也不能仅仅关注莎士比亚语言的魅力,还要对喜剧中人物的价值观进行评判,对戏剧的思想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人物性格和语言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这部戏剧中蕴含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无形中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

(二)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体谅的德育模式,使学生的人文意识得到培养

体谅模式是英国教育心理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角色的互换中使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和立场进行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富于同情心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要始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状况和新要求,不断调整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持久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
高中英语教研工作
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建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