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旅游标识日语翻译之语言功能的实现和针对性的提高

2017-05-26王贝杨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

王贝++++杨钢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和日本更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而交流频繁,首先就体现在旅游业方面。然而,受到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制约,旅游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的现状不容乐观,日语翻译的实用性有待提高。本文拟从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出发,以所搜集的各景区指示牌的翻译为例,期望对旅游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的语言功能的实现和针对性的提高有所参考。

关键词:人际互动功能 旅游日语 日语翻译 针对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黄石地区旅游产品资料日语翻译实践”(201510513036)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日两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一直在进行和发展。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也再一次向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的实力与魅力。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赢。加之美国新一任的领导人特朗普的上台,使得日本的经济政策出现新动向,也会促进日本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2015年1-12月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显示,如果从年龄和性别分布来看的话,入境日本游客的集中人群是25至64岁的男性游客。那么景区标识的日语翻译就应该以这个群体为重心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座隐形桥梁就是语言。近年来国内的各种日语培训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并且有的高校还开设了旅游日语的相关专业课程。这都表明日语人才市场现在处于稀缺的状态,尤其是对同时具备较高母语水平和日语水平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日语翻译工作在旅游行业的优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现状和原因简析

对于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的现状有很多人进行了详细的搜集和研究,韩兆飞的《中国旅游景区日语标识的翻译研究》里面论述得十分详尽。金燕、刘娜的《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旅游日语翻译》重点阐述了文化差异是一大原因。本文通过语言功能的实现过程进行进一步补充说明。语言的社会功能中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这两大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前者。旅游景区的指示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指示牌当中不论是指示型、引导型、说明型还是警告型,都可以实现信息传递这一功能。但是要成功地实现人际交际功能就没那么容易了。当前的景区日语翻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有名词翻译不当

例如,三游洞景区标识中,译者把“三游洞景区欢迎您”译为「三つが遊いで穴の風景点は歓迎します」。这里很明显“三游洞”是一个专有名词,可以进行直译的。

(二)语法错误

译者将“三游洞景区向前200米”译为「三つの遊ぐはっきりしているさまの風景点の前に向かって200メートル」。这里“三游洞”的翻译和前文不一致,这对于游客来说会造成困扰的。这里语法错误很明显,句子读不通,这显然不是合格的翻译,也就失去了人际互动功能。

(三)汉语式直译

某景点名称为“一眼看千年”,译者将它译为「一目千年」。对于这干巴巴的四个汉字,日本游客也許能够猜出大意,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有批注和解释则会更有助于日本游客理解这个词,从而更好地实现人际互动功能。

(四)出现漏译情况

某景区的标识牌上写着“爱护景区环境,争做绿色卫士”,译者将之译为「観光地区の環境を愛護してください」。这里不仅漏译后半句,而且翻译生硬,“景区”翻译为「観光地」就可以了。“爱护”可以翻译为「守る」。笔者认为后半句“争做绿色卫士”则可以翻译为「自然環境を守る人になろう」。

如果我们不考虑输入法或者文本录入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的话,那么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译者的母语是汉语而不是日语。我们可以把汉语翻译为日语的过程看做是一个语言替换的过程。语言替换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然后是几种语言中的优势语言逐渐排挤、替代其他语言而完成语言的替换。双语现象或者多语现象的出现是语言替换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渡阶段中,一方面是弱势语言母语者所说的第二语言(优势语言)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是优势语言所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完全替换弱势语言。以上例子中的「風景点」、「一目千年」、「愛護」等词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并不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这也可以叫做一种“汉语式日语”。有些译文我们自己以为日本游客大概可以才出来是什么意思,但有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这种试探性的翻译是很冒险的。轻则是小误会,重则会引起纠纷,对双方都不好。尤其是景区标识的翻译可以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更马虎不得。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讲出来的日语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没有语法错误,但是在表达习惯上却难以讲出「日本語らしい日本語」。因为翻译之后的文本是给日本人看的,他们能够看懂才是成功的翻译。这里的「風景点」、「一目千年」、「愛護」要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存留下来。笔者认为像这样没有顺利完成语言替换过程自然就无法实现人际互动功能了。

三、提高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的针对性

由于得体的翻译不仅有助于游客们更好地理解景区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倾向和发展水平。为此,为了改善旅游景区翻译现状,提高景区标识日语翻译的针对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加以考虑的因素:

1.根据对象选择翻译用语、提高针对性

由数据我们得知,入境日本游客对象既然多为中老年男性,那么翻译用语则应该避免过多使用外来语、避免过多使用命令式、避免过多使用流行语,要尽可能选择郑重、规范、完整的和语词汇进行翻译。因此对词汇的选择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了。例如某警告型标语“请勿戏水”和“请勿投石”被翻译为「水遊ばないでください」和「石を投げないでください」。语法上而言没有错误,但是我们知道,日语中「~ないでください」这种说法一般避免对上级或长辈使用,所以在这里这个说法不合适,我们可以考虑更加委婉的说法。笔者认为使用「~ご注意ください」、「~ご配慮ください」或者「~ご遠慮ください」这种说法会更合适。因为我们翻译之后的文本不是给自己看的,对象是日本游客,将翻译后的文本无障碍地传递给接受对象才是翻译的完整过程。这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对语言功能的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的实现。

2.保持译文前后的一致性、提高针对性

例如同样是“洗手间”一词,对应的常见翻译有「トイレ」、「お手洗い」、「便所」这三种译法。用哪一个都没有错,但是同一景区同一名词不宜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翻译,从翻译的规范性来看,这一点毋庸置疑。例如某两个景区都设有写着“大瀑布”的说明型指示牌,但是一个直译为「大瀑布」,另一个则译为「大きい滝」。还有同样是“乘车点”这个词,一个译为「乗り場」,另一个则译为「停留所」。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整個景区的翻译特点来分析,要么译文整体倾向于使用汉语词汇,显得更加严谨和郑重;要么译文整体倾向于使用和语词汇,显得更加地道和亲切;要么译文整体倾向于使用外来语,显得时尚和轻松。如此一来,当同一个词有多种表达方式时我们要做是进行区分选择而不是任意选择,也就是要明确意识到针对性,在保持前后译文一致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选词翻译。由于个别的名词大部分属于指示型标示牌,所以这些对词汇的选择有时候不会造成很大的误导。但是对于警告型标示牌效果就大不一样。所以,如果译者能在翻译时有一个筛选的过程,那么译文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最翻译的价值体现。

(二)对于参观者在读取译文的过程中可以加以考虑的因素:

游客们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因为他们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终端,被翻译之后的文本最终是要传递给游客们。游客们能否准确地接收译文的内容其实也是需要一个反馈的。只有输出方和输入方互动起来,才能让这个翻译环节具有生命。游客们可以通过网站留言、观后感反馈等正当合法手段向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反映。对于不恰当的翻译予以指正,这个是提高翻译质量最直接的一个途径。这项工作进行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对于日本游客自身而言可能不太愿意去指出错误。另一方面就是很多景区在收集游客反馈这一块儿没有花大力气去建设,缺乏主动性。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我不想说,你不想听”的局面,当然就很难迅速直接地改善景区标识的翻译现状了。因此笔者认为,游客可以积极给出建议,在提高自己的参观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的同时,也能为景区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三)对于景区的建设者而言可以加以考虑的因素:

其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景区的建设者需要引入和培养大批的翻译工作人员。对译员的培训不仅要在深度上高要求,更需要在广度上进行拓宽。就拿日语来说的话,对日语本身的语法以及词汇的掌握是纵向要求,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日本人的思维特征等方面的学习则是横向的要求。景区的建设者要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是有推动力的,高质量的翻译会提高外国游客对该景区的印象,这也是对企业形象建设的投资,从长远来看的话,对提高景区的知名度是有利无害的。

其二,景区的建设者还应该完善服务体系,例如开设景区观后反馈意见征集网站,或者做一些问卷调查,主动向游客收集对于该景区的意见和建议,获得最真实的反馈有利于着手改进。这一点是很多景区忽视的一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景区的建设团队应该更积极更主动地面向游客,要有主人翁意识,为城市文化的宣传和建设出谋划策。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各国交流频繁,语言学习者就成为连接各国的隐形桥梁了。对语言的尊重就在于实现语言功能,因此翻译要忠实地完成语言替换过程。提高景区标识的日语翻译的针对性是一座城市对日本游客的文化展现,有效的翻译可以维护国际形象,所以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期望本文对景区标识的日语翻译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黄艳燕.从人际功能角度浅谈旅游日语翻译[J].吉林: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4]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针对性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中的作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
对加强村社干部法治思维、法治能力的对策思考
以网络为平台,加强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针对性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