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7-05-26李树新张东梅胡珠峰

中国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京剧德育课程

李树新?张东梅?胡珠峰

为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金乡县实验小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抓手,注重德育课程一体化机制建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的形成,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

2011年暑假,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国粹京剧,引进校园,在京剧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上做了扎实而有益的尝试。通过京剧校园文化的创建、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京剧特色活动的开展、京剧实验课题的研究,充实了德育内容,革新了德育方法,摸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德育途径。

一、打造京剧校园文化,由外而内地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

德育的本质在于体现“真、善、美”,在于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在于引导、约束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使之符合全社会公认的标准和规范,其美学成就表现在塑造美的人格。

京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艺术上,它将音乐、演唱、舞蹈、武术、服饰、文学、美术等融为一体;思想上,它既继承和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又融进了近、现代民主与科学的进步思想。

基于此,金乡县实验小学经过千挑万选,用京剧元素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由外而内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主题文化墙有手绘的京剧人物,如爱国爱家、精忠报国的代表岳飞,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代表包拯,崇尚民本、严正执法的代表海瑞等。走廊里张挂着神态生动的京剧脸谱,如忠义仁勇的关羽、保护忠良的程婴和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等。班级文化里,班主任带领学生悉心布置京剧文化宣传栏、手抄报和黑板报。梅兰芳、尚小云、于魁智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艰苦学戏、德艺双馨的成长小故事让孩子们一看就能心领神会,并逐渐浸润他们的心灵。

二、开发京剧校本教材,完善学科课程体系

为填充学科课程在京剧上的空白,依据《音乐课程标准》,金乡县实验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近京剧》。2014年10月,该书由青岛出版社公开发行,并于2014年11月,在山东省首届特色课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走近京剧》教材内容涵盖五个教学方面:听一听、记一记、学一学·唱一唱、京剧小知识、师生互动。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层次、有计划地科学安排课程,既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了有代表性的京剧曲目,如保家卫国的代表《穆桂英挂帅》、深明大义的代表《将相和》、教育孩子从小胸怀大志的代表《红灯记》以及孝老爱亲的代表《钓金龟》等,又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思想。

在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京剧课,以自编教材《走近京剧》为蓝本,按照“兴趣培养”“唱腔教学”“身段教学”三级目标组织教学并落实德育目标。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国粹京剧的热爱。

三、组织京剧社团展演,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是强化活动育人功能的良好载体。从2011年金乡县实验小学正式成立“京剧社团”至今,学校参与了一场场异彩纷呈的京剧展演和比赛活动,一路洒满了拼搏的汗水。

为提高京剧社团师资力量,学校聘请高校专家、教授、表演艺术家担任学校京剧艺术顾问和校外辅导员。2013年2月,“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落户金乡县实验小学。2014年12月,学校又被该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

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志强、山东省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王文清等众多京剧界教授、名家的关怀和期待中,2016年11月,京剧社团的孩子们表演的节目《白毛女》荣获了山东省中小学校园艺术节戏剧组一等奖。在2015、2016年举办的第六届、第七届“中国戏曲学院杯”全国学生戏曲大赛中,学校的京剧节目《智斗》《金山寺》荣获集体项目一等奖,此外,还斩获多项集体和个人二、三等奖。为表彰学校京剧社团的成绩,济宁团市委、市教育局授予学校“2016年度济宁市‘百佳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学校京剧社团的周天一同学,因京剧的魅力和感召力而彻底改变了原本怯懦的性格。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全国少儿京剧电视大赛”中,周天一表演的《贵妃醉酒》荣获全国总决赛铜奖;2015年6月,他被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录取。周天一妈妈说:“孩子是幸运的,是京剧让他变得健康、快乐和自信,我们全家都爱京剧!”

四、研究京剧实验课题,丰富德育

方法与途径

课程改革的深化需要以实验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来带动。2011年至今,金乡县实验小学先后组织申报了多个京剧方面的课题,如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京剧曲目进课堂的研究”、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京剧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等。以课题为依托,带动了京剧教学向着前瞻性、目标性迈进。

(一)从京剧中发掘德育元素,丰富德育方法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从京剧剧目中包含的戏剧矛盾冲突、京剧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京剧唱词里囊括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及京剧布景配乐、唱念做打中发现德育的因子,挖掘其中隐藏的并能够带给人精神陶冶和审美感染的德育因素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京剧当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非常多,其中“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有积极价值导向的传统文化思想,不仅能培养学生美德,还能塑造其言语表达能力,净化其心灵。

如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马少波先生创编的京剧《正气歌》,以生动的舞台形象,再现和歌颂了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投笔从戎、保国抗元的英雄事迹。剧中,文丞相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宁死不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现代京剧中《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剧目,也包含着“爱国”的德育因素。欣赏它们、学习它们,必然能使学生受到道德力量的感染,必定能将“爱国”的种子深深植入他们的内心。

(二)将京剧与学科课程整合,拓宽德育途径

课程整合,狭义地讲就是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京剧本身就是一门融合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京剧教育整合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整合内容上,利用京剧艺术本身所包含的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学科元素,在对应学科中展开综合性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体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整合的形式上,通过调整、增删、修正、丰富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实施方面更加突出校本特色。

美术教师通常会通过京剧脸谱、京剧服饰等落实教育目标。以京剧脸谱独有的艺术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识脸谱、画脸谱,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即德育中关键的核心——价值观。京剧与语文课整合时,教师通过讲京剧故事、写学京剧的心得趣事等教学环节,实现德育、京剧与语文课程三者的有机整合。京剧与《道德与法治》的整合,学校也做了积极的尝试。在“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主题单元中,教师通过说说国粹、了解京剧知识、欣赏京剧、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聆听,增强学生表演京剧的自信心,从而自觉关注京剧,真正把京剧这一浓浓的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

儒学大家朱熹说:“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并促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得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最好途径。把京剧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学生成长的道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基石,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發掘、整理和利用国粹京剧以及齐鲁优秀文化的育人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化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植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高尚情操,实现弘扬传统美德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李树新,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校长;张东梅,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副校长;胡珠峰,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 敏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猜你喜欢

京剧德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自行车的发明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