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应建在“田间地头”

2017-05-26张基广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5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活动学校

张基广

2014年12月,武汉市武昌区策劃成立了五个区级“名师工作室”,涉及到教育、医学、法律、书艺、厨艺等不同领域。其中,教育这个领域的工作室由我领办。

我的工作室由六位成员组成。除领办人外,还有五位经过区教育局精心挑选的校长,她们分别是复兴路小学柳红、新河街小学夏艳蓉、四美塘蒙燕、徐东路小学李琛、解放桥小学陈文君。在工作室建设和活动中,我们有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是理念先行。自工作室成立,我们就树立了一个基本的工作理念:工作室不是建在办公室,不是建在局促的空间坐而论道,而是建在六所学校的校园,建在校园内外开放的空间,建在学校工作的“田间地头”。在此理念下,我们研制出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在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组建发展共同体,促进校长、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立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利用工作室平台促进六所学校的“立体发展”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规划。

二是问题先导。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就明确提出:工作室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指导,不仅仅是单纯的“师带徒”,而是“因问而研,因需而为”,重在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实效性地解决每所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研究各校亟需解决的个性化问题。同时,做到自上而下的引领与自下而上的需求相结合,共性问题的研究与个性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校长和学校的需求,还把视角进一步延伸,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从而做到全面了解,有的放矢。

三是立体发展。面向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主体,促进校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是我们工作室一开始就明确的工作理念。在促进校长发展方面,我们工作室做到常态研究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重在田野研究、素养提升、视野开拓和思维方式改善。常态研究做好“四个一”,即:每周上QQ群进行学校交流;每月撰写一篇教育文章上传到群共享;每学期共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撰写一份工作室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定期开展读书沙龙、专题研讨、外出访学等主题活动。

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我们工作室开展了学校发展诊断的“校园行”系列活动,分头走进每所学校,采取校园观察、听办学愿景、观摩课堂、看学生活动、参与校本教研、访谈师生家长、现场研讨等方式,对学校办学现状、发展愿景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和研讨,提出学校改进思路。在此基础上,发动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的主体,群策群力,共同讨论制定学校详实的改进计划,并召开学校改进计划专题研讨会,聘请专家一起修订各校的学校改进方案、计划。

在教师发展方面,我们工作室组织六所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聚焦“小学自主课堂的理念与策略研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先后开展骨干教师观摩课,不同学科教师的研讨课、不同学校教师的同课异构、不同学校教师跨校结对等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学生发展方面,我们工作室先后组织教师跨校上研究课、学生跨校访学等活动,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校级交流。

四是团队联动。我们工作室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不断吸纳、利用身边的资源,保障和促进工作室工作的开展,基本做到“团队联动,‘四群互动”,主要有四个团队:资源团队,包括区委领导,区教育局领导,兄弟工作室的同仁、媒体专业记者等;理论团队,包括大专院校的理论研究专家、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专家、教科研部门的一线专家等;管理团队,主要是各个学校的管理层人员;教师团队,主要是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每一次活动研讨,我们都会邀请不同团队的人员一起参与,听取来自不同层面的声音,实现“四群活动”,不断提升实效。

当然,工作室运行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在工作室内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进而逐步形成一种“工作室文化”,使工作室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相信,随着工作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工作室文化”一定会逐渐“酿成”,而工作室也会随之走得更实、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鄢志勇)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活动学校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