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中华传统文化来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7-05-26宋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宋芹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多元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对中国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面对此形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显得至关重要,而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25-02

经历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反复酝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也体现了我国对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许和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而深刻的联系。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凝练升华,当今时代它已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倡导“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内涵和高尚品格,只有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我们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保存好、继承好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青少年,不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也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

1.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元化,进而出现了价值的多元化。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意志不够坚定、可塑性较强,再加上社会阅历不足、辨别能力欠缺,很容易受到消极、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判断失误、道德素质滑坡、责任意识欠缺、心理问题频出等现象,为从容应对国内外的复杂情况和激烈国际竞争给青少年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要用先进的文化來武装他们,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消极负面价值观对他们的侵袭和影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要始终贯穿于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2.青少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其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一经形成,可以帮助青少年重塑理想信念,增强其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意识,让他们变得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之根。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3]青少年在构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会逐渐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传承中华文明之根,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用中华传统文化来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价值观的不断重塑,最终形成了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系,时至今日对我国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

1.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为青少年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价值导向。忠就是忠诚,忠诚既表现为拥护君主,又体现为爱护国家,社会上提倡为君尽忠、为国劳瘁;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再扩充一下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样属于爱国家、爱人民的范畴。忠孝思想是由儒家文化的至圣先师孔子提出来的,在孔子之前的史前社会、奴隶社会,是没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孔子提出忠孝的概念后,后世皆以忠孝治国,这就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源头。青少年对于忠孝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在现阶段培养爱国思想和品质,树立为国做贡献的高尚人生理想。

2.传统文化中智的追求、廉的告诫为青少年培养敬业精神和洁身自爱的职业情操奠定了文化基础。智,就是智慧,古人的智慧是大智慧,即在经世治国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华。这种观念承传至今,上到安邦兴国,下到履行工作职责,都必须要有智慧、有才能,一个有智慧、有才能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王逸的《楚辞·章句》谓:“不受曰廉”,廉的基本要义就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商朝提出用德重民,周朝倡导廉政勤政,管仲号召“以民为本”,孔子呼吁“为政者要自身廉洁”,廉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社会追求,在当今时代又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吸取智、廉文化,有助于培养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防止金钱至上等负面价值观的侵袭,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3.传统文化中的信义观、耻辱观为青少年培养诚信意识树立了丰碑和楷模。信义,指的是能够遵守互相之间或集体之间的约定、协议和诺言,中国人向来讲究“君子一诺重千金”,重然诺俨如神明,一语既出泰山不移,在古代中国,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都普遍讲求信义,视背信弃义、违背承诺为奇耻大辱,评判一个人的主要尺度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能否恪守“信义”。在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吸取崇信重诺的文化观,以恪守诚信为荣,以背离信义为耻,就能够抵御多元化文化思潮下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坚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礼让等积极因素为青少年培养友善精神营造了正面舆论。仁和礼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就是“仁者爱人”。“仁”的表现就是爱人,爱人首先要爱父母亲人,人际关系的和谐要从家庭内部开始,首先在家庭中做到“父慈子孝”、“上孝下悌”。但除了父母姊妹兄弟,人还应该考虑与其他人的关系。因此,儒家在“亲”的基础上,又提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推己及人”的更广泛的爱。“礼”蕴含着对善良、和谐的追求。孟子把“辞让之心”(礼之端),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并列,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仁和礼表现出善良的人性、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在青少年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关系的过程中必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EB/OL].党建网微平台,2014-07-31.

[2]侯坤.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6).

[3]叶小文.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N].光明日报,2014-09-24.

[4]蒋璟萍.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9-24.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