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平关节的疼痛
2017-05-26林祎雯
林祎雯
“风湿免疫科”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专科,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开设风湿免疫科的医院极少。如今,各大医院纷纷将“风湿免疫”组建成科,独立发展。从经历来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前身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中的风湿病专业组。2016年,为满足广大风湿病患者的需求,六院风湿免疫科正式独立建科。
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风湿病麾下有两员“大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两者的人群发病率均为千分之三左右,两者相合,我国即有近千万的风湿病患者;加之60岁以上老年人中,因骨关节炎需要就医治疗者达到12%~20%,这些患者在早期,大多能在风湿免疫科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过去,无论是风湿病患者还是骨关节炎患者,往往求助于西医或中医的骨科,有些人久治不愈,甚至求治于游医。其实,国外骨科专业的名字直译过来是“矫形外科”,其真正的职能在于矫正畸变的肌肉、关节、骨骼及其周围组织,对于由风湿免疫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半只能靠使用止痛药来姑息治疗;而游医则是连行医资格都没有的游方郎中,其治疗更是完全没科学性和责任心可言。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生明教授颇为风趣地说道:“其实对于内科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没什么‘秘籍可言,可用的药物大家都能得到,所有的经验都写成了论文,在世界范围内自由交流。为什么有的医生能治好患者,有的却治不好呢?这就像用的原料都一样,可五星级大厨做的菜就是比我做的好——细微的经验差别,在长久的积累下被逐渐放大,造成了不一样的结果。”
三大“秘籍”助力治疗
在药物和经验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如何保证领先地位的诊疗水平呢?戴生明主任笑言,还是有“秘籍”的。
“秘籍”一:准确的诊断 疾病必须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六院风湿免疫科经常接诊在他院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关节炎患者,或是几经辗转得不到准确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的准确,需要医生丰富的经验、绝对的细心、充足的耐心。如果没有详细获取可能与疾病相关的所有信息,没有充分地分析病情,是无法准确诊断的。如网上网友吐槽的那般,患者刚坐下去医生就已把处方开好,那是肯定不行的。
“秘籍”二:明确的告知 由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是慢性病,患者患病时间长,服药时间长,药物起作用的时间也长,有的药物需要两三个月才能起效,这时医生一定要明确告知患者。有的患者徒劳地奔波于各个医院,这个药吃半个月,那个药吃一个月,总以为是药物无效,最后放弃希望,求治于偏方……这其实是因为药物尚未起效,这需要医生对每个患者耐心地宣教。
而风湿病的治疗药物也不能随意停用,有的患者用药三五个月后感觉各种症状都得到了改善,以为疾病已治愈,便擅自停药。戴主任介绍说:“风湿类疾病并非绝对不能停药,但擅自停药的患者,大部分在停药两三个月后会疾病复发。所以医生也要明确告知患者,如需停药,必须得到医生的同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秘籍”三:经济的考量 风湿性疾病大多需要长期治疗,而疗效好的药物(如生物制剂)又特别昂贵,且不能进医保。尤其在维持治疗的时候,较好的药物可能每个月需要自费一两千元,天长日久,患者感觉无法负担,导致中断治疗。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要替患者考虑药物的性价比,有时可选择疗效稍差一点但价格有相对优势的药物,将一个月的费用控制在三五百元,很多患者可以承受得起,从而维持稳定的治疗。这笔经济账也是医生要替患者算的。
这三条“秘籍”,说来似乎并不稀奇,但真正要做到,就像戴生明主任所说,是“原料相同时,五星级大厨和普通人的差别”,于细微处见真章,细节决定成败。
细说诊疗特色
六院风湿免疫科,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具有诊疗优势,另外,对于关节痛、关节炎、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慢性发热与成人Still病、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的治疗亦有不俗的佳绩。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前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患者最后往往只能瘫在家里,令大众对其闻之色变。我国医学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对风湿病开始重视起来,如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从理念到手段都有了新的变化。
治疗理念的变化在于,现在共识认为联合应用2~4种药,尽可能地先把病情控制住,病情得到稳定的控制,不再产生炎症因子,不再对关节产生持续的破坏,关节不产生畸变,功能就可得到保障。
治疗手段上,则有赖于近年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认识和生物制剂的研发。借鉴治疗肿瘤的经验,传统肿瘤药物甲氨蝶呤如今成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臣”,可有效阻止关节变形;而生物制剂则可更准确、快速、强力、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只是囿于其昂贵的价格,目前通常用于严重、疑难病例的治疗,或早期患者的快速控制。
六院风湿免疫科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传统化学药物+生物制剂、西药+中药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经验,病情缓解率处国内领先水平。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人群以青年男性居多,其造成的关节变形较少,很少导致瘫痪,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要轻些,但其仍有20%的概率会造成髋关节变形,导致瘫痪。不过通过积极治疗,现在完全可以阻止其发展。可以说治疗越早,发生强直的可能性越小。如今,通过生物制剂,在中期及以下的髋关节强直可以得到治愈,但晚期尚无法逆转,所以关键还是早发现、早治疗。
六院风湿免疫科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综合诊治方面,在国内已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也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银屑病性关节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严重程度介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之间的一种疾病,治疗以生物制剂为主,后期往往以免疫调节剂维持治疗。然而它的治疗难点并不在用药,而在于明确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是误诊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患者常常辗转多家医院,无法得到准确的诊断,也就无从得到针对性的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确诊的关键要看患者是否有银屑病史,这在看诊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
痛 風 在40岁以上人群中,血尿酸增高的人超过20%,有痛风性关节炎的则达4%~5%,而且现在还在不断增加,这与我国的饮食结构有关。
在控制饮食方面,戴生明主任也自有一套,提出人的饮食结构不能太单一,否则也会导致营养失衡。鼓励什么都吃一点,什么也不要多吃。如对于名列大多数痛风病者“禁忌”名单的动物内脏、海鲜之类的食物,戴主任的建议是偶尔少量吃一些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关键是要控制总量;而近年来争论很多的关于豆制品是否能吃的问题,戴主任也提出,豆浆虽然嘌呤含量不高,但因一次饮用量都是几百毫升,而且其中的嘌呤吸收利用率特别高,不利于嘌呤总量的控制,也应尽量避免;而豆干、百叶等每顿吃几筷子是无妨的。
六院风湿免疫科对疾病的治疗,除了重视控制疾病,更注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更要重视改善心理,改善患者的社会参与度。所有疾病的治疗,最后归根结底,都是要让患者回归社会,重享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