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警惕和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
2017-05-26樊勇
樊勇
围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从四面合围起来捕捉禽兽”,用在干部身上,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干部。早在1949年3月5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建国初期,一些不法之徒就千方百计地拉拢、收买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牟取私利服务。作为新中国第一大案的主角,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不法奸商张文义等人的“围猎”下,一步步从革命功臣堕落为历史罪人的。毛主席的这一告诫,至今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仍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
把“围猎”一词用在反腐上,最初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他说:“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对象。”[2]在今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他又指出:“权力染上铜臭味,是最大的政治风险。高级干部贯彻《准则》和《条例》,特别是要防止自己被不法分子‘围猎,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最后同不法分子结成利益集团。”“一些腐败分子挤破脑袋要官做、往上爬,根本原因是他们成了人家的‘猎物,不保住权力,不攫取更大权力,就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利益集团的欲望。”今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班开班式上,他再次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先后三次告诫领导干部要防范被“围猎”,既表明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体现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其背后“总会有一连串商人‘朋友的魅影若隐若现”,大多都是在商人“朋友圈”的围猎中,一步步滑向腐败泥潭并最终沦为阶下囚的。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就是两个典型。廖少华毕业于名校西安交通大学,37岁任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53岁任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2015年因受贿和滥用职权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在廖少华一路升迁中,他也一路被自己在经济领域的“朋友”围猎,他走到哪里,他的“老板朋友”就跟到哪里。一审法院审理查明的9项1324万元受贿款,都是与他来往密切的“老板朋友”所送。他在忏悔书中说:“我交了一批重哥们义气又带有铜臭味的老板朋友,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贪欲也随之培养起来,最后被这些所谓‘朋友温水煮青蛙。”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他大部分受贿行为发生在固定的、常年交往的老朋友,甚至是“围猎”他十几年、几十年的朋友身上。其中有个人是上世纪90年代季建业任吴县县委副书记时就交下的朋友。季建业在庭审时说:“回过头来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廖少华、季建业等腐败分子,并非天生的违纪违法者,而且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里表现还很优秀,否则他们也不会成为高级领导干部。他们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经受住不法分子的拉笼腐蚀和持续“围猎”。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防止被“围猎”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经受得住的重大考验。
一、领导干部为何会成为“围猎”对象
道理很简单,那是因为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是一些升官发财者需要借用的“法宝”,自然也就成为被拉拢、围猎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领导岗位视为风险岗位的原因。一些想升官发财者之所以想方设法同领导干部拉关系、套近乎,极力讨好和吹捧,绝不是出于对领导干部的敬重和敬佩,而是看重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给其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不法分子看重的是领导干部的“背景”而不是领导干部的“背影”。当前,在很多地方,对官员的“围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面临各种诱惑和陷阱,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惕和防范被利益集团和不法分子“围猎”。
二、领导干部何时容易被“围猎”
从近些年的案例看,领导干部主要在以下三个时期最容易被“围猎”:一是握有实权时。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总结明王朝垮台的历史教训时得出一条结论:“贿随权集。”有人说:“当官有了实权,就会有人惦记。”“围猎”者是冲着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去的,手中握有的权力越大,越会吸引“围猎”者蜂擁而至。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副省级以上官员中,绝大多数有过担任地方或部门“一把手”的经历,他们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围猎”的。二是追求享乐时。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一旦追求享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要求和警惕,就会给“围猎”者以可乘之机。白恩培在主政云南时,喜欢打高尔夫球,每周要打3次,而且一般都是跟商人打球,打球还赌钱。于是,有个开发商就和他打球,故意输给他,打一个球几万元。后来这个开发商就得到了新的省委大院和新办公大楼的开发权。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非常喜欢玉石,并以此为乐,于是,一个开发商为获取霍邱铁矿的开采权,就将一块块上万、几十万、几百万的玉石送给他。三是心理失衡时。领导干部在行将退休或仕途受挫、遭遇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心理失衡、意志动摇,从而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蚌埠市原副市长刘亚在忏悔时说:“我把挣钱作为一种‘赌气,总认为自己没人管、没人问了。”天津物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忠,以前在春节时别人给其送礼金,他还能予以拒绝。后来,认为自己快退休了,也就来者不拒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经信委原副主任高重瞳,原是一位清正廉洁、勤奋敬业的优秀女干部,后因夫妻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尖锐而发生了转变,为弥补对丈夫和家庭的亏欠,她开始大肆收受他人钱物,最终走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三、“围猎”领导干部的主要情形
利益集团和不法分子“围猎”领导干部的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周瑜打黄盖”型。这是一种快速直接的“围猎”,即作为“猎人”的不法分子与作为“猎物”的领导干部之间,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一拍即合,“猎物”乐于被“猎杀”。山东省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就是这样一个被“围猎”的典型。他主动将妻子介绍给房地产商赵某认识,并对赵某说:“你这个阿姨人很好,和她处不好的人肯定有问题。”心领神会的赵某对其妻子百般讨好,主动带她到北京、香港、澳门旅游、购物,从名牌衣服到名牌手提包,哪个好、哪个贵就买哪个。而赵某的公司通过王敏的关照,在济南市拿下了多个大的房地产项目。最终,王敏成了赵某的“财神爷”,赵某成了王敏的“提款机”。二是“温水煮青蛙”型。这是一种缓慢渐进的“围猎”,即作为“猎人”的不法分子,先想方设法结识、接近作为“猎物”的领导干部,再通过请吃顿饭、送点烟酒等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与之交往,逐渐成为“好朋友”、“铁哥们”,直至被其捕获、听其使唤,叫办什么就办什么。前面提到的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就是这样一个被“围猎”的典型。苏州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从1992年起就开始与季建业交往,经过二十几年的交往,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已到了称兄道弟、不分彼此的程度。正因为如此,季建业才从最初收受徐某2万多元的空调开始,逐步发展到收受他770万元巨额贿赂的严重地步。三是“围魏救赵”型。这是一种间接外围的“围猎”,即作为“猎人”的不法分子不直接“围猎”作为“猎物”的领导干部,而是先“围猎”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亲属、秘书、司机等身边人,通过把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搞定,再通过身边人把领导干部本人搞定。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就是这样一个被“围猎”的典型。不法商人先是关照他在国外留学的儿子,后又帮助他儿子做生意,最终才捕获了他。安徽某公司董事长康某,为承揽旧城改造项目,找到太和县委原书记刘家坤并送给他一幅价值156万元的观音画像,刘家坤第二天就托人把画退了回来。之后,康某向刘家坤的情妇送去500万元现金、价值176万元的12根金条和之前曾被刘家坤退回的观音画像,最终把刘家坤俘获。
四、“围猎”领导干部的主要手段
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手段:一是奉承巴结。俗话说“攻心为上”。“围猎”者在初识领导干部后,会把领导干部尊为座上宾,极力进行奉承、巴结和捧杀等语言贿赂,让领导干部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使自己在领导干部心中有一个好印象,进而麻痹领导干部,使其坠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二是感情投资。“围猎”者经常请领导干部吃个饭、喝个茶、洗个澡、打个牌,逢年过节到领导干部家中拜望并送点小礼品,利用领导干部出国考察、外出学习、小孩升学结婚、老人生病住院、家人买房买车等时机,提供帮助或送上礼金,以增进与领导干部和家人的感情。媒体报道,某官员的孩子想上名校但成绩又不好,某老板给学校交赞助费后得到了一个入学的“名额”,然后再把这个“名额”让给官员的孩子。某官员的夫人特别喜欢养狗,某老板特地到藏区挑选了一只价值上百万的纯种藏獒幼犬送她。三是投其所好。“围猎”者从领导干部兴趣、爱好甚至“软肋”入手,因人施策,看人下菜,逐人绑定。爱赌博的,就故意输钱或输送赌资;好女色的,就对其进行性贿赂;有雅好的,就送字画古董、玉石玉器;爱打高尔夫的,就奉上昂贵的高尔夫会员卡和器具;爱摄影的,就代为购买名贵的摄影器材,帮助举办摄影展,甚至走遍名山大川陪同摄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公安厅原厅长秦玉海就是这样被拉下水的。爱钱财的,就直接送钱。四是长期经营。“围猎”者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放长线钓大鱼,注重长期保持、逐步加深与领导干部的关系,由初步相识,到培养好感情,再到取得信任,再到融入圈子,直至使领导干部成为其“腐败共同体”。
五、领导干部如何才能防范被“围猎”
领导干部被“围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还是领导干部自身定力不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领导干部自己不管住自己,别人再怎么管也难以管住,因为别人总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3]所谓“定力”,佛教谓清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心地清净,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无定力的人,则会为浮名近利所诱惑,易放纵、易越轨、易逾矩。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就在于缺乏定力。
领导干部要防范被“围猎”,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切实增强“四个定力”:
第一,要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的核心是政治信仰问题,政治信仰的迷失必然带来追求的迷向。马克思说:“不可收买的是最高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上、生活上出问题说到底也是政治上出了问题。”我们要经受住“围猎”,必须增强政治定力。一要坚定政治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于“猎手”来说,有病的“猎物”最容易捕获。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有效抵御拉拢和腐蚀。二要提高政治觉悟,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有了坚定的政治觉悟,就能够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三要严肃政治生活,注意经常检点自己,自觉接受组织和同志的批评、帮助和监督。
第二,要增强纪律定力。纪律定力的实质是纪律观念问题,纪律观念的缺失必然带来行为的失范。领导干部被“围猎”的原因和情形虽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没有守住纪律的底线。我们要经受住“围猎”,必须增强纪律定力。一要切实强化纪律意识,始终把纪律铭刻于心,把纪律之弦绷得紧而又紧,把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时刻牢记履职用权有纪律、人情交往有原则,决不能飘飘然、昏昏然。二要严格遵守纪律规定,尤其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大纪律”。从防范“围猎”的角度讲,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尤其有商人参加的“小圈子”,坚决不同商人过从甚密、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不分彼此,不给“围猎”者拉拢腐蚀的机会;必须严守廉洁纪律,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不该拿的钱坚决不拿、不该收的礼坚决不收、不该去的地坚决不去、不该用的权坚决不用,打消“围猎”者拉拢腐蚀的念头。三要增强道德定力。道德定力的要义是道德品行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领导干部如果道德品质不好、道德品行不端,很容易被拉拢腐蚀,尤其经受不住女色的诱惑。有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33岁的黑龙江女子赵某某,为了得到一个工程项目,设局勾引云南某厅级领导陆某开房,并偷拍了两人之间的不雅视频。在中标无望后,赵某某以不雅视频要挟陆某,她说:“我手头有你的性爱视频,如果你不拿1300万来,我就放到网上去,让你身败名裂。”很多领导干部因经受不住女色的考验而被“围猎”者捕获。我们要经受住“围猎”,必须增强道德定力。要养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注重品性品行品德修养,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四是要增强抵腐定力。抵腐能力的关键是严格自律问题,只有加强自律才能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要不断强化拒腐防变意识,时时、处处、事事警惕各种诱惑和陷阱,尤其要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自警自律、慎独慎微,切实做到分外之物不收、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法之事不干,时刻把好交友关、生活关、权力关、金钱关、亲情关。就慎微来说,中国是礼义之邦,饮食文化丰富而绵长,请客吃饭为人情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正因为这一点,不法分子“围猎”领导干部往往就是从请吃饭开始的。一顿饭局,看似微不足道,却意味深长。历史上,既有尊老敬长的“千叟宴”、与民同乐的“太守宴”,也有意欲皇位的“群臣宴”、“意在沛公”的鸿门宴。钱钟书在《围城》中,对请吃饭有过绝妙的评论,他说:“请吃饭好比播种子:来的客人里有几个是吃了不还请的……有几个一定还席的……这样,种一顿饭可以收获几顿饭。”[4]对于“围獵”者来说,请领导干部吃一顿饭,播下的是建立关系的种子、培养感情的种子、日后办事的种子。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能什么饭局都去、谁的饭局都去。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围猎”者的饭吃多了,自然也就得为人家说话办事了。还是因为中国是礼义之邦,每逢节假日,尤其春节、中秋等大的节日,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要相互走动一下;遇到红白喜事,可能还要在正常礼尚往来之内“表示”一下。也正因为如此,“围猎”者往往利用这个时机到领导干部家中拜望并送礼。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严加拒绝。有一篇《古代廉吏拒贿却赠“十招”》的文章,介绍了却赠拒贿戒贪的十种方法:1.批评开导说服对方;2.教育亲属、管住家人;3.不便推辞便登记上缴;4.挂廉吏像、书“四知”幅,戒人戒己;5.不看私信、不写私信,以绝送礼者悬念;6.以公对公拒绝私访,不给他人以空隙;7.原样封存、压根不动,促送者醒悟;8.先打招呼、先说丑话,“先礼后兵”;9.“决心”上门广而告之,挡来者于门外;10.象征性收受,权当纪念,美名永传世。[5]这些方法对我们领导干部防范被“围猎”很有助益。
需要强调的是,领导干部毕竟有一定的身份和警觉,不是“围猎”者轻易能接触到的,更不可能经常接触到。于是,“围猎”者往往从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朋友、秘书等“身边人”下手,进而逼迫领导干部就范。所以,大家在严格自律、管好自己的同时,务必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围猎”者在他们身上打开缺口。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M]//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1438.
[2]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心中有党心中有 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N].人民日报,2015-1-13(1).
[3]评论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自律——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2-17(1).
[4]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285.
[5]左连璧.古代廉吏拒贿却赠“十招”[J].人民检察,2013,(11):39-40.
(责任编辑 吴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