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云:16层电子地图精准到村
2017-05-26尹邦明
尹邦明
在黔西县协和镇杨柳社区的花卉基地里, 61岁的周学芬正采摘花卉。“10畝地流转给基地有保底分红,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务工费,我和老伴两个人就有2400元,去年一年存两万多块钱。”
周学芬老两口腿脚不灵便,加上老伴王开富此前患病,光看病就欠下1万多元的债。2015年,贵州省建设“扶贫云”管理平台,系统显示,通过住房、劳动力等各项指标评估,周学芬家的致贫原因为疾病和缺少发展资金。当地政府引进企业搞花卉种植,引导周学芬就业。有了工作,手头日渐宽裕,当年底周学芬家便摘掉了贫困帽。
受区域整体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经济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三重矛盾”的制约,贵州一直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扶贫信息的精准至关重要。
2015年,贵州与浪潮签署建设“云上贵州战略合作协议”,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云上贵州”系统打造“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让贵州扶贫开发更加精准。
一块显示屏,一张贵州地图,跳动的数据将区域内外出务工、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等信息实时呈现出来……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和情况,在“扶贫云”管理系统上建档立卡,实现贫困人口识别的量化、贫困程度深浅的可视化。
“目前,扶贫云矢量模型的电子地图已扩展到16层,达到1∶5000比例尺,对贫困户、扶贫项目的定位已精准到村级,实现对扶贫项目随时抽查、随地核查。”浪潮集团旗下贵州浪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说。
“扶贫云”还能展示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学、缺技术、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目前致贫原因前四位为缺资金、缺技术、因病、缺劳动力,分别占比23.4%、 14.8%、因病13.9%、缺劳力19.9%。贵州通过数据的提取分析,协助制定精准的扶贫措施,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根据 “扶贫云”显示出的省、市州、县、镇、村包含的贫困原因,贵州对症下药,制定帮扶政策,选派驻村书记,确定对口帮扶单位,直切扶贫工作的关键,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此外,通过“扶贫云”还可以对责任链、任务链、项目资金链进行实时监督,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实现精准扶贫。(责任编辑/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