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识解视域下让步构式“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研究

2017-05-26张松松胡晋阳

关键词:构式编码语义

张松松+胡晋阳

〔摘要〕英语让步构式“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简称JBX-DMY)的研究一直未能解决认知识解的问题。文章一方面将识解操作视为认知基础,通过COCA语料观察,描述了JBX-DMY的识解方式、识解视点和识解方向,并提出在识解过程中存在“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方式主要为顺序识解和同时识解;(2)该构式允准各种识解视点,但对识解方向有所限制,体现出部分能产性;(3)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涉及“隐喻-转喻”机制。另一方面还将JBX-DMY与汉语让步构式“即使X,也Y”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类似的识解方式,但识解特点存在差异①

〔关键词〕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让步构式;认知识解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2-0023-05

引言

英语熟语“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简称JBX-DMY)是原型句式“即使p,也q”的否定变体。从例(1)至例(4),JBX-DMY的X和Y分别表达肯定/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否定以及否定/肯定意义。该句式X部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情况,但无论Y部分如何变化,doesnt mean会改变Y部分的含义,或变为否定,或经双重否定成肯定;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because在加上just后,不仅取消了原本对X部分的推测用法,甚至获得了全新的对Y部分的(否定)推测。由于JBX-DMY的意义和功能无法从其組配成分得到完全推断,该句式应被视为构式。JBX-DMY构式编码的情景为两个事件的让步关系,其构式义为“根据事件X推断并否定事件Y”,可同时表达因果与让步义。如:

(1)Just because youre breathing, doesnt mean youre alive.

(2)Just because we cant be together, doesnt mean I wont love you.

(3)Just because today is a terrible day doesnt mean tomorrow wont be the best day of your life.

(4)Just because you are not a model parent does not mean you are a terrible parent.

JBX-DMY的研究较少,主要聚焦于句法、语义层面。有学者对于JBX-DMY的句法结构存在争议。Hirose[1]认为该构式由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和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整合而来。Bender & Kathol[2]则认为该构式存在隐形的代词主语it或that,just because从句应为附加语,该构式后半部分作主语。Hilpert[3]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无法完全阐释该构式的句法特点。对JBX-DMY语义的探讨则多少涉及到because的因果解读与推测解读。经逻辑推演,该构式的语义功能主要是否定推测过程并质疑结论效度[1][2],与否定推测直接相关的是doesnt mean后的动词[3]。上述研究初步揭示了JBX-DMY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Hilpert[4]通过分析历时语料发现just because已语法化为让步连接词,且JBX-DMY的使用频率在1950年后逐步上升,其语篇功能已由表达因果关系转变为表示否定推测。基于该发现,Hilpert[5]将研究范围拓宽到英语常见让步构式,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英语让步关系,推测英语让步连接词是因果连接词的次级语法化结果。Hilpert的研究逐步揭示了英语让步构式语法化的基本途径,但未解释JBX-DMY构式语法化及多义性的认知机制。

还有学者通过对比JBX-DMY与类似构式,佐证“语言具有概括性”的观点,但未能进一步阐释其认知基础与认知机制,如Weilbacher & Boas[6]对比了英语“Just because ... doesnt mean”(JB-X DM-Y)构式和德语“Nurweil ... heisstnoch (lange) nicht”(NW-X HDN-Y)构式,发现这两个构式不仅句法形式相似,甚至能表达相同的语义。

基于前人研究发现,文章研究拟从认知识解角度进一步观察JBX-DMY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提出其语法化和多义性的认知机制,并与汉语让步构式“即使X,也Y”构式进行跨语言的对比分析,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有一定启示。

一、 识解方式

语言特征反映我们的经验和概念组织,但语言并非迫使我们用单一方式看待世界。为实现一定表达目的,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来组织场景,而这种“构想和描写同一情景的能力”[7]就是识解。Langacker[8]以“半杯水”为例对识解作直观和形象的阐述:一个玻璃杯装着半杯水,这一情景至少存在四种不同认识,这些识解方式各自对应一个不同的表达式。概念化主体对情景中所指对象的选取具有不确定性,既有可能突显容器(装了水的玻璃杯),也有可能突显所盛液体(玻璃杯中的水),还有可能突显某种体积比较关系,它可以是容器与液体的关系(玻璃杯是半满的),也可以是液体与空气的关系(玻璃杯是半空的)。人们对同一类概念结构的不同观察、理解和感知方式反映到语法层面就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Goldberg[9]提出“情景编码假设”,认为“人们与外部世界互动的体验被识解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经由概念化等认知方式固定下来,并借助构式表达它们的中心意义”。为描写事件,人们采用多种构建情景的方式。Langacker[10]提出三种识解方式,即同时识解(simultaneous)、顺序识解(sequential)和交替识解(alternating)。同时识解又叫整体识解,比如说,当看见一列整齐摆放的餐盘(a stack of plates)时,虽然“一列”由若干概念实体组成,但我们通常将它们视为单一概念实体。顺序识解和交替识解体现另一类概念化方式,比如说,“我洗了一整列餐盘”,从洗第一个碗到最后一个碗,每一个“洗”的动作在概念层面具有均质性,整个洗碗的过程在时间和心理层面均具有序列性。交替识解是整体识解和顺序识解的整合,比如说,“一群鹅从头顶飞过”,我们既聚焦单一概念实体,又注意若干概念实体的整体特征。

从构式外部观察,JBX总是先于DMY出现,并通常位于句首。由于JBX和DMY在句法上具有先后次序,说话人通常以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识解,所以,JBX-DMY的认知识解方式为顺序识解。对于例(1),说话人通常先识解breathing,再识解alive,反映到句法层面便是JBX出現在DMY之前。反之,由于JBX通常位于DMY前,对于例(1)说话者不大可能先概念化alive,再概念化breathing,说话者也不大可能从后往前识解。与例(1)类似,说话人通常先有例(2)cant be together的概念,再有wont love you的概念,由于识解概念的顺序与概念化的次序保持一致,说话人先识解概念cant be together,再识解概念wont love you。JBX-DMY构式的识解方式遵循从心理顺序到语言次序的规律。除顺序识解外,其余两种识解方式(同时识解和交替识解)由于不符合心理现实,鲜见相关语料。

从构式内部观察,概念JBX和概念DMY的识解方式可分为同时识解和复杂识解。同时识解不需要说话者的复杂认知加工,如例(1)说话者通常会首先直观、简单地识解breathing,再识解alive。除了同时识解,概念JBX和概念DMY还存在复杂识解。说话人可根据交际需求对前后两个事件进行不同程度的侧显,并借助程度形容词来表达。首先,说话人可侧显两个事件的极端情景,如例(3)的terrible和best分别突显否定极端情景和肯定极端情景。我们认为,说话人在顺序识解时采用语用预设策略,即针对极端情景依次编码出次极端情景和一般情景,并借助不符合交际需求的情景来理解符合交际需求的情景。例(3)分别体现了两类概念的集合,首先是从否定极端情景到正常情景的依次编码,然后再是从肯定极端情景到正常情景的依次编码。说话者对例(3)可分别编码出下列情景:Just because today is a normal day doesnt mean tomorrow wont be another normal day of your life;Just because today is a bad day doesnt mean tomorrow wont be the good day of your life;Just because today is a terrible day doesnt mean tomorrow wont be the best day of your life. 前两句所编码的情景与说话者的交际需求不相符,且既然极端情景能最大程度地突显两类事件的矛盾,说话者便无需编码各类非极端情景。根据关联理论,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下,听话者倾向于使用最少的认知努力去推测最大化的言语隐含。在识解过程中,说话者无需针对不同程度的情景依次编码,而仅需根据交际需求突显(明示)必要的信息即可。说话人对一系列概念的选择性突显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其次,说话人可突显次极端情景。根据上述假设,此时说话人无需编码极端情景和一般情景,只需编码次极端情景。对于这类情况,说话人根据交际需求仅突显事件Y。与例(3)所述极端情景相比,例(4)表征了说话人对否定环境及否定极端情景的依次编码,即从not model到terrible。除了突显极端情景和次极端情景,说话人还可突显非极端情景。说话人虽未突显程度形容词,但仍分别突显事件X和Y以满足让步需求。对于此类情况,前后两事件的认知识解方式为同时识解,无需复杂的认知加工。例(5)则通过表征两类肯定情景即messy和low,突显DMY的情景。

(5)Just because we have messy rooms doesnt mean we get low grades.

上述例句体现说话人能根据不同交际需求灵活调整突显情景,这些情景编码为构式,并借助构式表达它们的中心意义。牛保义[11]指出,反义形容词的识解常以常规量度为参照点,通过比较而获得。为表达让步语义,JBX-DMY前后两部分允准程度形容词出现,这些程度形容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 识解特点

否定概念DMY影响情景识解结果,主要体现为通过改变事件Y的肯/否定和褒、贬义,从而改变JBX-DMY的情态特点。如引言所述,JBX概念既能突显肯定事件,又能突显否定事件,如例(1)和例(4);而概念DMY除了突显自身事件外,还会改变整个情景的突显状况,如例(2)虽前后分别突显cant be together和wont love you,但经doesnt mean修饰后,整句突显的概念从否定事件(I)wont love you变为肯定事件(I)will love you。同理,例(3)虽分别突显a terrible day和wont be the best day,但由于否定概念doesnt mean先于概念Y,整句突显情景变为tomorrow will be the best day of your life。虽然JBX-DMY构式的结构较为单一,但由于概念DMY对整句语义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JBX-DMY有可能存在四类识解结果,各类情景编码的不同组合表征了说话人对概念JBX和概念DMY的识解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为满足交际需求,说话人可对事件进行调整。时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动词所指示的事件和情景有其内在的时间结构,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手段从特定的视角来呈现该时间结构[12]。JBX-DMY具有时间维度特点,前后既允准不同时间概念入场,也允准相同时间概念,呈现出多种识解视点和识解方向。如:

(6)Just because your father dropped you in the water doesnt mean you cant trust me.

(7)Just because I dont react, doesnt mean I didnt notice.

(8)Just because youve hit thirty, doesnt mean you cant be fresh anymore.

(9)Just because you are covered up in a onepiece doesnt mean you look slimmer.

第一种情况,说话者按照从过去到现在的顺序对概念JBX和概念DMY进行顺序识解,如例(6)所示,事件dropped发生在过去,事件cant trust me则发生于当下,说话者识解的视点处于“现在”,识解方式为从过去到现在进行顺序识解,至于是否向未来延伸则取决于听话者的识解。例(7)代表了第二种情况,与例(6)相反,说话者按照从现在到过去的顺序对前后两个概念进行顺序识解。第三种情况可用例(8)表示,例(8)体现了概念DMY识解的动态性,anymore虽指示将来时间,但说话人仍选择当下为识解视点,识解方向为从现在向将来识解。最后一种较为常见,说话人视点不变,以当下为时间参照点,依次识解概念JBX和概念DMY,如例(9)。

根据排列组合原理,逻辑上应还存在从将来到现在的识解顺序,以及以未来或过去为参照时间的识解,但并未在COCA中找到相应语料。我们认为,上述三类识解方向之所以罕见,是因为人们倾向于用已经历和体验的事体去理解未经历或不理解的事体。语言对世界的作用在于人们能借助语言,用“已知”理解“未知”。对于JBX-DMY构式,“将来”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但人们不大可能首先获得将来事件的概念,再获得当下事件的概念,并以将来为识解视点,对当下进行让步推测;同理,对于说话人而言,过去的事件已经发生,除非语境允准(如历史性现在时和详细报道等),否则说话者不太可能以过去为识解视点,对过去情景进行让步编码。

语言的普遍性得益于人类相同的身体结构和外部世界相似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形成部分共通的认知方式,并反映到语言上,而语言的差异性则归结为人类主观能动性和识解方式的不同[13][14]。李芋均和文旭[15]分析了汉语“即使X,也Y”句式的认知识解方式,分析了“即使”的语法化过程,并分别归纳了该句式前后两个概念的识解特点。受其启发,我们么在归纳英语JBX-DMY构式的认知识解特点后,将其与汉语“即使X,也Y”构式进行对比,拟佐证“语言具有概括性”的认知理据及“语言具有差异性”的认知基础。通过语料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JBX-DMY构式的识解方式总体为顺序识解,并包含复杂的内部识解,与汉语“即使X,也Y”句式的认知识解方式大致相同,但识解特点却存在差异。JBX-DMY允准多种识解视点和识解方向,呈现出识解的复杂性和立体性。在汉语“即使X,也Y”句式中,概念“即使X”的识解表现为复杂性、立体性和动态性,概念“也Y”的识解表现为立体性和静态性。而对于英语JBX-DMY构式而言,概念JBX和概念DMY皆具有复杂性和立体性,概念JBX还具有静态性,概念DMY还具有动态性。这种差异性归因于否定概念DMY对识解的影响,而共性则在于拥有类似的互动体验基础和共同的认知机制。[15]

根据体验哲学,人们与外部世界互动获得感知觉体验,这些体验通过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式、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方式在语言中获得意义。我们认为,JBX-DMY的认知识解受“隐喻-转喻”[16][17]的支配,可大致描述如下:动词和情景指示的时间域投射到表达事件关系的因果域(时序原则),该隐喻唤起了说话人对因果概念的识解,根据“因果复句的语义变化是一个主观化过程”[18],可推断因果关系的语法化同样是一个主观化过程,而该过程与转喻机制有关,即说话人根据交际需求,将本来表达因果关系的because语法化为让步连接词,即说话人将客观的因果关系变为主观的让步关系,该过程可视作概念转喻。隐喻-转喻机制对JBX-DMY的语义建构具有促动作用,说明用理据性对语法结构进行解释更为合理可行[19][20]。在认知能力与语言符号的互动过程中,隐喻和转喻形成了一个连续体,隐喻和转喻分居两端,中间地带则是隐转喻和转隐喻,该连续体的深层还存在一个并行的,由感知相似性、体验相关性和概念邻近性组成的连续体,用于辅助隐喻-转喻连续体,以保证其连贯性。

三、 結 语

英语让步构式“Just Because X Doesnt Mean Y”(简称JBX-DMY)的研究一直未能解决认知识解的问题。文章一方面将识解操作视为认知基础,通过COCA语料观察,描述了JBX-DMY的识解方式、识解视点和识解方向,并提出在识解过程中存在“隐喻-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1)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方式主要为顺序识解和同时识解;(2)该构式允准各种识解视点,但对识解方向有所限制,体现出部分能产性;(3)该构式的认知识解涉及“隐喻-转喻”机制。另一方面还将JBX-DMY与汉语让步构式“即使X,也Y”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类似的识解方式,但识解特点存在差异。JBX-DMY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和复杂的语法构造,后续研究应聚焦该构式让步语义的建构、探究词项与构式的互动、考察熟语构式在组构性[21]和主观性等方面的特点,并与更多的汉语让步构式进行对比,寻找语言共性。

〔参考文献〕

1Hirose, Y. On a certain nominal use of becauseclauses: just because becauseclauses can substitute for thatclauses does not mean that this is always possible [J]. English Linguistics, 1991, (8) : 16-33.

2Bender, E. & Kathol, A. Constructional effects of just because ... doesnt mean ... [J].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2001, (27) : 13-25.

3Hilpert, M. Just because its new doesnt mean people will notice it [J]. English Today, 2007, 23 (3-4) : 29-33.

4Hilpert, M.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on concessive constructions with just because [A]. In Makkai, A., Sullivan, W. J. & Lommel, A. R. (eds.). Lacus Forum XXXI: Interconnections [C]. Lacus: Houston. 2005: 69-80.

5Hilpert, M.Constructional Change in English: Developments in Allomorphy, Word Formation, and Syntax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6Weilbacher, H. & Boas, H. Just because two constructions look alike in two languages doesnt mean that they share the same properties: towards contras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s [R]. Toyko: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Grammar Conference, 2006.

7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8Langacker, R. 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9Goldberg, A.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10]Langacker, R. Investiga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 [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2009.

[11]牛保义. 凸显度优先:TALL—SHORT类相对反义词的认知研究 [J]. 外语学刊, 2007, (2): 46-52.

[12]张松松, 沈菲菲. 汉语动词分类的认知研究 [J]. 扬州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17, (1): 121-128.

[13]王寅. 构式语法研究( 上卷) : 理论思索[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14]张松松. 认知视域下的语言共性刍议 [J]. 外语研究, 2016, (1): 24-26,54

[15]李芋均, 文旭. 即使X, 也是Y句式的认知识解 [J]. 外国语文, 2015, (6): 81-87.

[16]张松松. 语言符号观的认知视角研究 [J]. 中国外语, 2014, (2): 46-53.

[17]张松松. 关于隐喻理论最新发展的若干问题 [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 (1): 90-97,149.

[18]牛保义. 英语因果复句的认知语法研究 [J]. 现代外语, 2006, (4): 338-345.

[19]张松松, 汪少华. 认知视角下的语言理據研究——《语法和词库中的理据》述评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23-27.

[20]张松松, 汪少华. 音乐符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基本层范畴化视角 [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 (3): 60-64.

[21]Hui, Z. & Feng, J. Compositionality as a prototypical category [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Science, 2016, (2): 69-97.

(责任编辑:高生文)

猜你喜欢

构式编码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