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赏识温暖稚嫩的童真

2017-05-26刘洁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鼓励赏识教育闪光点

刘洁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方法也百花齐放,传统的批评、惩罚教育与独生子女比例激增的社会现实触发矛盾并不少见,而以关注个人发展、强调柔性手段为核心的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青睐。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体现人性化教育,以肯定表扬为主的一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赏识教育;鼓励;闪光点;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133-02

“我就算不要此工作,今天我也要揍你!”也许你没想到,这是一位资深老教师对屡次违纪学生发出的吼叫。这既反映了农村小学生品德堪忧的现状,也反映了教师面对新问题时的束手无策。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学生品德教育备受诟病,在犯罪低龄化、留守儿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因素的困扰之下,传统品德教育的部分内容变得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据粗略统计,因教师处理学生品德问题不当导致家长和教师发生矛盾的,每学期不下10起。某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其实,教师作为知识和智慧的化身,这样的事情应该有办法轻松化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固守其中一种方法,均可能有碰壁的一天,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灵丹妙药,因时、地、人、事不同,都会有不适应的时候。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方法也百花齐放,传统批评、惩罚教育与独生子女比例激增的社会现实触发矛盾并不少见,而以关注个人发展、强调柔性手段为核心的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推崇青睐。现阶段,赏识教育在小学学生品德教育中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仍可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一、赏识教育的简单原理

赏识教育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体现人性化教育,以肯定表扬为主的一种教育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欣赏为主的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潜能的方法。

赏识教育基本的方法有二:一是注重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会使性格外向的学生充满自信,一个欣赏的微笑能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建立信心。如本班某个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因经常被人取笑,他开始变得内向自卑,不愿与别人交流。通过观察他的生活细节,教师不断表扬他的勤劳、体育好、肯帮助别人等优点,之后,该学生性格转变,对学习生活开始有了信心;二是善于发现闪光点。学生特点很容易捕捉,但能否将其为我所用,就要动一番心思了。比如,班上一个好动的学生,教师没有批评他鲁莽,而是赞扬他活泼。他在赞扬下逐渐改变了一些小毛病。

二、赏识教育解决现实中的几个问题

1. 改善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不顺畅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教师以家长式、长者型的方式灌输品德教育可谓根深蒂固,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容易令学生产生畏惧和疏远的心理,人为地制造了师生的隔阂,是传统教法无法回避的事实和问题。而使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师生之间僵硬的关系可缓解和消除。

(1)有助于教师建立亲近形象。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不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表扬方式更能作为爱的表达形式被理解接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赞扬甚至是欣赏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爱护,亲近感增强,便会更加主动、乐意接受教育,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有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

(2)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则能达,畅通的渠道更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而发现学生的长处缺点,便于教育管理中因症施策。学生的优点或不足会现于其日常行为,但未必会堂皇地显于教师面前,如果一味凭空想象,那我们将失去教育学生的最好时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察行观色,找不足于言谈,寻亮点于闲语。若平日常施赏识之道,学生乐于交流,长与短则无形于眼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任教师,教师的工作自然容易开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谈不上难度。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只愿与某个教师交流,对该教师言听计从。经了解,该教师经常表扬他,学生因此认为该老师很爱护他、信任他。学生的错误缺点,在该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消除。当然,我们并不希望出现只听某一个教师话的学生,但如果每个教师都像该教师那样去做,何愁学生不听教呢?

2. 改善与家庭教育配合松散的问题

“品德修行,始于家庭且终于家庭。”但因家庭情况殊异获得表扬的机会也不尽相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松散客观上导致了小学生受肯定存在不足,强烈的表现欲,渴望得到赏识的愿望未必能够得到满足。“水满则溢”,在不能获得足够肯定的情况下,心理学认为小孩子会潜意识制造一些吸引别人注意的事情。对学生品德的塑造,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想表现自我而做出出格的行为。从这方面来说,学校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要求相互补充配合的。比如,笔者所在的班级有一个好动的男生,因家庭批评责骂太过,叛逆性格已提前形成。笔者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加强了对该生闪光点的发掘和表扬。在家庭的配合下,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学习上。因此,班级管理与家长应有默契,达成共识,令学生获得足够的赏识,才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逐步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3. 解决德育促进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品德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成长为目的。所以,品德塑造离开了学习,那只可能是一条不归路,有德无才,会给“读书无用论”授以话柄。但现实中把两者主动关联起来,做得是不够的。品德塑造应该让学生乐学、爱学、勤学。赏识教育这方面起的正面作用还是比较明显。

(1)乐学,激发兴趣潜能。相对于批评惩罚,赏识教育在激发潜能培养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年龄小的学生尤其如是,行为临时性偶然性非常高,闪光点是转瞬即逝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自然万物的差异。通过赞扬,学生形成学习的积累,在被肯定中认识自我,择优筛选日常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一要在抓住机会表扬学生无意识的某个行为,使学生在赞许下固化自己的优点,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达到使学生产生兴趣乐于学习的目的;二要变废为宝。如小学生天真无邪,会有某些影响正常学习的行为,应发现后及时引导,并告诉学生问题所在。这样学生产生该类行为时就会更合适准确;三要由点及面,潜移默化。以表扬学生兴趣为支撑点,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2)爱学,尊重兴趣爱好。相比传统教育,赏识教育更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倾向个性发现。著名教育学家马斯洛的教育理论中提出,教育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天马行空的答案不再受到教师的苛责,得到的是“你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的赞扬时,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限制,自信、兴趣便水到渠成,这就要归功于尊重。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很大程度上激发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被感化变得好学也是很有可能的。宽容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讲的就是宽容转变了一个犯错学生的故事。

(3)勤学,兴于劝振于勉。相对中国传统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更强调尊重、信任、宽容,人情味相对浓厚。对小学生而言,直观感受也更多些。批评惩罚对于当代学生来说,挫折感强,逆反心态也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中过于缺少批评的氛围。相同的错误,教师的微笑、体恤、谅解与学生家庭宽松的教育氛围更加吻合,学生接受教师的建议的程度,更倾向赏识这种方式。从追求近期效果来看,教育会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继续施加劝导,引導学生勤奋学习也并非难事。南宋诗人陆游从小聪敏机智,得到众人称赞后一发不可收拾,勤奋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唐诗鬼才贾岛诗才备受赏识,坚定勤奋创作之心,于是便有了与文学家韩愈“推敲”的美谈。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赏识教育虽然流行但并非是主流,它只能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品德教育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固守其中一种方法,均可能有碰壁的一天,用一种方法去否定另一种方法的做法本身就是幼稚和无知的,赏识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应谨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参考文献:

[1] 王平.赏识教育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54-155.

[2] 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63-64.

[3] 韩晓静.浅析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5):36.

(编辑:胡 璐)

猜你喜欢

鼓励赏识教育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