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活”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2017-05-26段小华丁雅
段小华+++丁雅
【摘 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正处于普及、摸索阶段,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词汇变“活”,运用直观化的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材变“活”,根据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去粗取精;让教具变“活”,综合运用实物、图片、投影仪等多种教具;让教法变“活”,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词汇;教材;教具;教法;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27-02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趋势。而教育改革的推进又让英语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英语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看、听、说、玩、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感性知识,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由于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还因为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能进行单向式教学,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只能变成机械的接收者。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让词汇变“活”
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学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词汇基础,学生的听力得不到发展,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词汇的记忆主要靠死记硬背,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往往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之情。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词汇学习的基础便是26个英语字母,汉语拼音和字母的学习交错在一起时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此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尤为重要。比如,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文缩写:TV,WC,KFC……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再对英语学习产生抗拒感。虽然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还要正确书写26个字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在教授新詞时,教师应该注意音、形、意的结合,对于容易混淆的单词重点拿出来进行比较并反复操练,还可以列出以前学过的类似的单词,让学生多读、多听、多写,做到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单词才能记得更加牢固。
如果只是将一个单词直接放到黑板上,学生不能更直观地去感受这个单词,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时直观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把实物、图片或动作与英语单词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这两者的直接联系,提高单词的形象性,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例如,在教学school things单元的 book,ruler,pen,pencil,pencil-case,schoolbag等学习用品时,可以直接借用学生课桌上已有的材料,用 This is a…的句型进行介绍。由于是日常用品,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将单词都介绍完毕后,教师还可以问what is this?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进行巩固,学生在熟悉、直观的教学环境中更容易将物品与单词对号入座。直观教学手段除了出示实物、图片,还可以是使用简笔画、借助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等多种形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接受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一味机械地重复看似有效,实则不仅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之情,还对单词无法进行长时间的记忆存储。首先,游戏能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其次,游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新词教学时,可设置猜谜游戏,课前准备好单词图片,请两个学生上台,一个学生扮演或描述单词特征,另一个学生猜单词。而在单词巩固阶段,又可设置“touch and guess”游戏,教师可将一些单词的实物放于讲台下,一个学生拿实物,另一个学生蒙住眼睛摸实物,然后猜一猜到底是什么,在猜测时可以用到“Is this a…?”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自主运用语言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二、让教材变“活”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照搬教材,而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去“用”教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教材上的知识,而是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去探究,以创新的精神去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并乐于学习教材中的知识呢?我们对教材的定义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也就是对我们所要教授、了解的知识作基本的文字化的规定,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会随着环境、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不能将教材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更新我们的眼光,汲取教材中有利因素,及时摒弃改善不够合理的地方,从而达到完善教材、促进教学的目的。
如在教授三年级“Body”一文时,在课前教师就创编好了身体摇滚这首歌的动作,首先自己伴随着音乐跳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来教授新词,然后指自己身体的部位让学生说单词,并对反应最快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时教材就变“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材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使用好、活用好教材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让教具变“活”
教具,即辅助教学的工具。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教室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一成不变的黑板、粉笔,纵然能学到知识,但气氛是不是就没那么活跃?老师的讲解是不是就有点呆板?学生的积极性是不是也没那么高?以往的教学拘泥于黑板粉笔,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让教具发生了质的飞跃,几乎每间教室都有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有的已经安装了教学软件,那么教师是不是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环境的刺激与变化往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注意力能够更集中,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使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更有好奇心。
如在学习三年级“Clothes”一文时,首先教授的是单词。为了让学生对这些衣物单词有更加直观的认识,笔者准备了衣物单词的实物及图片,当拿出连衣裙时,几乎所有的女生都喊着:“好漂亮!”这时就可趁势说:“那你们想知道连衣裙用英语怎么说吗?”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学习“put on”这一短语时,笔者就利用了投影仪和教学资料,播放了小老虎从起床到出门的动画,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播放第二遍的时候再着重强调这一短语,学生一边看一边听,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教具“活”了,环境“活”了,学生自然而然也变“活”了。
四、让教法变“活”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效率高不高,主要依靠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仅仅指的是教师的教法,还包括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不能机械地阅读,也不能一味地写单词,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枯燥无味。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每次上课提问,只有小部分学生举手发言,这就说明他们没真正融入进来,那为什么一看动画或做动作大家又都很活跃呢?这是因为小学生更乐于参加活泼、丰富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多开展如竞赛、游戏类的活动,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比如,在学习新单词后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记得的单词最多,在学习完某个故事后让学生上台表演等。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尽量做到让每一個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上还可采用分层教学法,即抓“两头”促“中间”,这是笔者根据本学期学生的情况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现在各个班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班里的学困生太多,如果还是按照原有的节奏走,那么无疑他们只能跟着拖,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自然没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就成了教师课堂上关注的焦点。每次上课,笔者都会把他们全部安排在教室的前两排坐,这样便于课上重点关注、课后重点辅导。还应经常点他们回答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由于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同时也会提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留给他们思考、提高的空间。因为周围坐的都是能力相当的同学,他们不会因对方比自己强太多而产生自卑感,并且能在互相学习中产生竞争意识。笔者还会经常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保护他们每一点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被承认的需要,在基础打牢的同时慢慢进步,成绩自然而然提高了。
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知识“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晓东.小学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莹.小学英语典型课实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