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基础教育的教学发展与反思
2017-05-26朱秀梅
朱秀梅
【摘 要】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在历经很长时间的磨砺之后,累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实践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我们在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进程中,要正视其发展现状,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有效提升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数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反思
【基金项目】本文系钦州学院科研项目“师范专业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研究”(编号:2011XJKY-38C)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9-0008-02
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内容,在我国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汲取和吸纳国内外的成功教育经验,对数学基础教育的教学理论进行研究,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和变革。同时,在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时代变化中,将数学基础教育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在大数据下实现对数学基础教育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在历经很长时间的磨砺之后,获得了较为丰富、宝贵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培育出较多的数学竞赛的佼佼者。他们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基本功扎实,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而且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瞩目。然而,尽管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仍旧存在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的现象,相对于国外数学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国家而言,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课程教育呈现出枯燥单调、深奥抽象的现象
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大多处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固态的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之数学知识自身的抽象性和枯燥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摆脱机械性教育的困境和束缚。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大环境,使得数学基础教育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难以增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也无法得到升华。
2. 过于追求数学教学的学习数量
在数学基础教育中,依据旧知导入新知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然而,为了不断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学生总是依靠强记硬背的方法来达到对数学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记忆,数学知识并没有真正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出现快速遗忘的现象和问题。这就使数学基础教育成了应付考试的途径,并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基础教育的应用价值和功能。
3. 教师压力大
教师往往要花费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使学生理解相对抽象和枯燥的数学知识内容,这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常常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沉浸于数学的习题解答过程之中,通过大量的数学习题训练,让学生解答各种难题和偏题,而对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却较少关注,难以真正实现数学基础教育的价值。
二、数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反思
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数学基本技能,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却显得较为滞后,因而难以真正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在此过程中,不断反思并获得更为深刻的启迪。
1. 全面落实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
要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必须在转变数学基础教育的理念前提下,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既有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培养其直观、理性的思维能力。
2. 注重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深化变革
在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对数学基础教育教材进行创新性变革,在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之下,克服单纯以数学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状态,适当增添数学应用型实例的教学内容,把数学基础教学与生活现实相契合,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思想和精神。同时,还可以引入“一课研究”的研究和教育架构,这是一种创造性数学基础教育架构和模式,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维度和内容:
(1)数学的知识维度。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中的数学相关知识。
(2)课程标准维度。
(3)教材比较维度。即教师对一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纵、横向比较性的研究和教育。
(4)理论指导的维度。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基础教育的教学中,可以努力探索数学基础教育的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充分体现出数学基础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5)学生起点维度。在数学基础教育之中,教师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并以此为依据完成教学设计。
(6)教学设计维度。教师可以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明确,再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7)课堂教学的维度。即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情况全面观察和分析、评价,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8)课后评价的维度。指教师在数学基础教育中的情感态度和“四基”等方面,实现对学生的测试和评价。
(9)校本教研维度。指的是教师要紧紧围绕一节课的內容,进行全面、系统地设计,完成校本教研活动方案。
3. 完善数学基础教育的专业课程设计
在数学基础教育之中,要完善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具体包括有:
(1)必修基础课程。这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数学分析三大部分。
(2)必修应用类课程。这主要是指数学基础教育中的概率论教学、数理统计教学、数学建模、模糊数学应用等内容,但它们之间各有其侧重点。
(3)数学教育类课程。这主要包括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等内容,要在这个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术。
综上所述,在数学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意识,努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断培养学生潜在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并在数学问题的发现、分析、反思和解决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知识,以及既有实践经验,完善和优化数学基础教育内容和体系,稳步持续地推进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春月.关于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6,(10).
[2] 郑勇.中国数学基础教育扼杀了创新精神[J].科普童话,2015,(3).
[3] 丁建林.甘南藏区数学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6,(25).
[4] 宋森建.从课堂解题细节入手,夯实数学基础[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3).
[5] 许芬英.新课标,呼唤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改变[J].中学教研(数学),2012,(4).
(编辑:杨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