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积累”在提高队伍实战能力中的重要性
2017-05-26夏晓东
■ 夏晓东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世界船舶运输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上海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枢纽港,更是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至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洋山成品油仓储中转基地所建10万t 级(兼靠12.5万t级)卸船码头和2000 t 级装船码头,规模总量将超过200万m3,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成品油码头之一。特别要重视的是,黄浦江流域从事危险品作业的单位有炼油厂、化工厂、氯碱厂等近10家,危险品装卸码头更是达到近40个,其中涉及危险品种类有油类、苯类、烷类等10余种,危险性大、种类复杂。
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施以来,企业消防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各类火灾隐患得到有效遏制。根据上海港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队工作数据统计,近五年来船舶消防抢险救灾实战几乎为“零”,偶尔出警也多数因灾船自救而中途撤回或路途太远费时太久无法赶到。因此,就实战经验积累而言,特别是在处置突发性火灾事故方面,近年来可谓“空白”。但是,根据近年来涉及港口消防扑救的火灾案例来看,实战缺乏并不代表船舶或沿江化工企业的火灾隐患不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危险品码头及船舶火灾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火灾事故不仅会直接危及船舶、船员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航运企业效益,也会影响社会稳定,更会造成一定负面社会影响。在防、消任务日趋加大却又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下,上海港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队(以下简称“支队”)作为上海港一支水上公安专职消防队伍,要保障上海港水运经济建设,保卫“母亲河”的消防安全,必须坚持“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而“三能”积累在“练兵”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智能积累
1.1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走进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化运用在当今社会势在必然。然而,支队的信息化构建还不够完善,无论从“指挥系统、单兵操作系统、大数据采用系统”来说,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缺乏实战经验积累的形态下,如果面对一些复杂状况,无论是一线消防员或者火场指挥,势必都会感觉力不从心。
1)利用信息化建设提升指挥能力。
消防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消防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熟悉各方面知识。在遇到复杂状况需要战术支援或技术支持时,信息化运用就会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我们主要用手机或者对讲机来进行沟通,此过程中可能会因船舶钢结构对信号源正常传输存在干扰而造成信息传达及沟通上出现误差,而任何误差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使水上消防效益发挥受到一定制约。如果消防船在抢险救灾中能充分运用全覆盖网络达到实时信息传送及技术支持,作为火场指挥来说就能及时根据现场传送的画面或信息,正确制订相关救援战术,实现无误差精准指挥,在最短时间里取得最佳效果。
2)利用信息化建设提升单兵效能。
在信息时代,作为消防从业者更应该掌握和运用好信息资源,特别是在火场侦察、火场救援等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支队在火场侦察和救援过程中基本靠肉眼观察或深入侦察,消防员进入火场后由于受火场险恶状况限制,会严重阻碍侦察及灭火进程,很可能丧失最佳灭火时机,造成战机延误,甚至会对深入火场内部人员造成伤害。单兵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化产品,就可以使消防员单兵素质及作用得到大幅提高,达到最佳抢险救援效果,也可最大限度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3)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大数据共享。
以前做这项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如果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化,便能事半功倍。从共享资源中,我们可以方便查询最新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最新灭火技术,实用数据资料。还可长期保存重点单位救援预案,在特定单位出现险情时,及时运用救援预案做好相关准备,布置最佳战术。在日常战术积累过程中,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取长补短,虽然在实战经验积累上有所缺乏,但却可以做到战术理论积少成多,在遇到相关险情时,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相对来说,支队目前在信息化构建中存在不足,在信息时代中可谓落伍,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信息化构建后,可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整体战力及抢险救灾效率。
1.2 正视实战缺乏,加强理论充实
由于港口合同制消防员在工资福利待遇、身份定位上并没有太大的职业竞争力,而且不少消防员认为“消防”是吃青春饭,对于今后再就业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凭借,因此看不到前途,造成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应聘。目前消防支队所录用承包制消防员主要来源于重庆黔江地区的职业高中、技术学校毕业生,用工性质为“劳务派遣”,相对来说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消防基础理论知识及船舶消防专项知识传授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且有相当一部分消防员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缺乏一定的自觉性。然而,业务理论知识积累对于港口专职消防队来说是抢险救灾工作开展的基石,特别是在实战缺乏的现状下,“以学备战”尤显重要。因此,自上而下均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中坚骨干力量更应加强学习,切实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综上所述,支队战训部门,要结合“实用性、灵活性”编撰相关学习教材,首先在消防部门长、班长、骨干层面开展培训,再通过他们进行普遍传授,并且要改变死记硬背的方式方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推演、智力竞赛、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消防员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高,为在抢险救灾中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另外,可以在招录人员时加入相关约束条款(例如:试用期内可双向选择,一旦录用必须持续工作满一年,否则将承担一定后果等),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来制约人员流动的随意性,在一定时间段内可以确保队伍稳定并且可以确保技战术学习、实施的连贯性。
2 技能操练
由于支队下属各中队管理人员年龄偏高、无消防专业背景,因此就队伍管理现状来看,工作重点往往偏向于队伍稳定,对于消防应急救援方面的技战术训练反而有些放松。同样,由于缺乏实战经验积累和自身业务局限,导致日常训练在“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实战性”上差强人意。从近年一些化工企业及船舶重大火灾事故来看,存在“出大事概率高”的特点,所谓“练在平时、胜在危急”,提升支队在抢险救援中的整体水平,技能操练必须严抓实干。
2.1 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训练
1)根据船舶火灾特点制定专项训练科目。带领队员到船舶现场进行安全有效训练,针对化工储罐区、危险品船舶装卸码头等开展实地演练,大胆假设突发紧迫状况并制订相关预案。
2)建造船舶火灾专项训练设施。目前,支队进行船舶专项课目训练,基本都是利用训练塔进行一些登高、逃生等基础动作训练,与船舶火灾复杂性、危险性无法贴切,效果不甚理想。对于专职船舶消防队伍来说,如果能够构建专项训练设施(船舶烟热训练舱),从长远来看对于队伍专项业务锻炼会带来极大帮助,给整个港口消防训练带来一定活力。
3)规范训练专用场地。目前支队所属三个中队的日常训练场地均存在不足:二中队驻扎外滩基地,日常训练都是利用外滩人行道进行,人来客往经常被迫避让;三中队驻扎西沟基地,日常训练借用916油库家属区通道,条件受到很大局限;一中队驻扎老白港基地,是唯一拥有专用训练场地的中队。所属三个中队在开展船舶专项训练时均依靠老白港训练场地进行,然而同驻基地范围内兄弟单位的相关建筑,却造成了专用训练跑道缩短且出现了极大安全隐患。如果无法规范训练场地,实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确保训练专用场地,非常重要。
2.2 汲取他人经验作为己用
(1)请进来:邀请战训专家,对支队战训干部就“技能战术养成、队员心理素质、器材装备运用”等方面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管理干部业务能力。
(2)走出去:由上级部门协调,组织与辖区重点单位之间会晤联系,与海事局等单位签订相关“联动协议”,以便在“专项训练、防患未然、同创共建”等方面创造条件。
2.3 规范奖惩机制加以辅助
在与部分消防员交流过程中发现,多数业务骨干对于目前的“奖惩”不甚满意,认为做得“多少”一个样,业务“优劣”一个样,这也是所属各中队目前存在的普遍现状,队员之间缺乏比拼与竞争,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现象:业务尖子不但没有起到带动提高作用,反而被慵懒、消极所逐步“同化”,造成业务整体水平未进反退。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激励的相关“奖惩”细则,通过规范“奖惩制度”,形成“人与人、班与班、队与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促使业务骨干始终保持积极性,通过骨干带动提高整体素养的提高。并且作为长远打算,对于人员流动后的骨干岗位接任,也有一定帮助。
3 体能储备
体能训练是提高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从事灭火救援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港口消防队伍来说,体能训练质量将直接影响战斗水平,过硬的体能素质是业务提高的基础,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必要前提。
但就目前基层中队来说,无论是中队干部、骨干还是消防员,对于体能训练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体能训练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特性。中队干部对于体能训练项目制定与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完善,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灭火救援工作“体能实际需要”与“体能达标”存在的本质不同;骨干是中队体能训练主要实施者和监督者,但有些骨干队员却认为体能训练是为了完成任务,未发挥榜样作用;作为消防员,往往属于服从命令、被动接受,不敢过多提出异议。然而,长期重复训练一些固定项目,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抗拒心理,影响训练质量。
如何改变现状:
1)切实提高体能训练实效性,首先要摆正训练态度,改正认识误区。
2)改变应试心理,将体能训练作为一项增强自身能力的活动进行,通过宣传使消防员明白体能训练的真正意义所在,主动投入到训练中。
3)因人施训、科学带训,针对中队官兵整体素质,制定合理、科学的训练计划。
4)切忌随意性,要长期贯彻、长期坚持、逐步积累。
4 结 语
上海港公安局水上消防支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日益发展,防消要求日渐提高,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要坚持在“练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理念,聚焦“三能”的积累,不断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