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和春分:健康食俗宜传承
2017-05-25林永和
文/林永和
惊蛰和春分:健康食俗宜传承
文/林永和
三月份的两个节气是惊蛰和春分。此时,天气转暖,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农家开始忙碌起来。惊蛰和春分各有一些食俗,有些对健康有益,应该传承。
一、惊蛰
1.吃梨。我国南北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有生吃的,也有蒸熟了吃的。此食俗源于何时已无迹可寻,但从养生角度看,惊蛰时节尚未完全温暖,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而患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对于人们如自然甘露,能祛火怡神,对防止春季感冒咳嗽大有作用。
2.煮芋头吃。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煮芋头吃。煮熟的芋头蘸糖吃,好吃又健康。芋头能益脾胃,调中气,化痰散结,治少食乏力、久痢便血、痈毒等病症。至于糖,按中医说法,春天肝气旺易伤脾,从惊蛰始适当吃些甜食可养脾,间接对肝脏有益。
3.喝醪酒、吃鸡蛋煎饼。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这天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有的还要就着芥末汁吃,以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为春天的劳作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醪酒是一种米酒,当地家家户户都会酿造;鸡蛋煎饼香酥温润,二者结合食用,富于情趣与营养。
4.吃炒黄豆。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黄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此举有驱虫、除害之意。实际情况是早年间春天食物花样少,黄豆作为重要的营养补充食物,含植物性蛋白质和卵磷脂,可增加神经功能和活力,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消除水肿,人们在这一天通过食用炒黄豆来增加营养。
二、春分
1.吃春菜。旧时北方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做成汤,叫 “春汤”,以应 “春饮春汤,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之俗语。一年之春,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2.吃太阳糕。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在春分这一天有食用太阳糕的习俗,太阳糕是由糯米和绵白糖混合制成的方形小点心,类似年糕,它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还加入了白瓜仁及蜜制桂花,人们食用它,取阳光普照、大地回春、五谷丰登的寓意,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食俗专家称,春分节气气候温和,阳光明媚,适当进食糯米、红枣等调节身体机能的平衡,对健康有帮助。
3.吃驴打滚。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这天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制作不凡,光看它的构成材料包括大黄米面、黄豆面、红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等,就足以符合食材多样化这一条。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