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哪儿来
2017-05-25杨福成
杨福成
有个读者问我,乐从哪儿来?我说乐从喜来。她发来个懵圈的表情。
猛地说乐从喜来,不止她懵,可能还有很多人笑了,并会反问,乐不从喜来,还能从悲来?
悲是生不了乐的,俗话说乐极生悲,从没有说悲极生乐的。
但问题就出在,有的人他喜事不少,却整天悲伤着脸,乐不起来。
如果将人的一生拍成一个纪录片来看,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愁容都会比笑容多。
为啥呀,还不就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事实证明,无论你有多大的才华,无论你多么努力,现实都难尽如人意,生活总会遍布烦恼。
刘邦得了江山,却让世人非议,项羽自刎乌江,却得一世英名。
杜月笙做人做事让不少人感叹,但他青帮的履历也让很多人叱骂。
你说这世界上,弄个实惠的有权有势好,还是图个虚名流芳百世好?
可能有人分得清,但也有人无比纠结为此生出新烦恼。叫我说,两种选择都不好,都没有认可当下真实的快乐好。
我的一位朋友在大学教书,见识很广,教学水平也很高,就是不会玩权术,当不上官,评不上职称。
这事要搁别人,早就骂爹骂娘了,他老兄倒好,不但不骂,还乐在其中,连城里的房子都卖掉,到郊区买了个小院,养花种草,喂鸡喂鹅。
每每夜深,星光灿烂,他泡壶清茶,潜心读书,潜心做教案,白天的课堂上,他依旧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的教书匠。
有人问他,你看着那么多比你差的人都当了官,评上了教授,你不难受吗?心里能平衡吗?
他说,为什么偏要看他们,校园里那么多好看的花草,那么多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多看看这些,自己都感觉青春四射,靓了很多,多好!为什么要看那些不好的事儿来累心呢?
这就是会“乐从喜来”的典范,把那些喜闻乐见的事和物,养在心里,换算成快乐,把那些不想见的人、不想见的事或物,视而不见,见而忘之。
人这一辈子总要经历些曲曲绕绕,酸甜苦辣,但每个人收获的感受却不同,说到底,苦乐自寻,哭笑由己。
快乐的人并非无苦,只是知道如何苦中作乐。倘觉得苦,叫做历练,历练过后,乐将终至。没有苦哪知道甜,试想一下,人这一辈子若顺溜得像根直线,恐怕也就没有啥乐不乐了,日复一日,烦也烦死了。
苦乐哭笑,原是自个儿心间长出的草或花。你嫌那些草杂乱,便是烦恼,但你若想到很多草也是会开花的,草能衬得花更好看,那么就会乐生其中,生命的整个花园都是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永远充满希望,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败他了。生命的软肋,是绝望。
大刘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人,很有才华,工作好,媳妇贤惠,儿子聪明。小家经营了不几年,就买了车买了房,日子过得安安稳稳,无忧无虑。
但等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烦恼就多了。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谁家的车多好,值多少钱,有时候宁坐大公交,也不坐爸爸妈妈开的“破车”。
房子不是学区房,孩子就上不了高档的小学。
小两口看看学区房九重天高的价格,犹豫了几个月,终于还是贷款一百万买了,车也贷款换成够档次的了。
这面子是有了,可是日子也难了。
大刘原本工资很高,并且还有丰厚的外快,可这些年抓得严了,不许兼职了,外快没了,单位效益也不好了,工资降了一大半,每月收入基本也就刚够还贷款,生活咋办啊?
媳妇觉得生活无望,整天寻死觅活,多次被送进医院,幸亏都因抢救及时没出大事。
人的一生,注定要有取有舍。拿得起,就要抗得住,拿不起,就得学会放下。有能力攀登当然好,没有力气了就停下来,看开,看淡,肯低头,肯让步,肯服输,也不错。直面现实,才会有更多的快乐。
快乐是希望的酵母,有首“半字歌”唱得很好——“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这一句一句的“半”,道出了万事万物都是半是欢喜半是愁,你能否过得更好,就看你能否把自己所掌握的半个欢喜放大,变成滋养毕生的欢乐。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皇帝做了个梦,内容是山倒了,水干了,花谢了。 皇后说:不好了,山倒了是江山不保了,水干了是民心散了,花谢了是好景不长了。皇帝听了,一病不起。
有个大臣询问皇帝因何事病倒,当他知道原因后,对皇帝说:此梦太好了!山倒了是天下太平了,水干了是真龙现身了,花谢了是要结果实了。皇帝听完后,病就好了!
你看,就连皇帝的梦也是一半是好一半是坏,就看如何破解了。好生活,欢乐常有的生活,都是用好心态破解的!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瞧瞧,林先生的这四件事都是寻常事,在他眼里却都是喜事,幸福事。不幸福的人,是不是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些我们寻常可见可得的喜事呢?
乐从习来,乐从喜来,把生活中一个个习以为常的喜事收集起来,便可汇成人生的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