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素化合物项目学习设计与实施

2017-05-25苏晓晓王磊

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酸雨思路物质

苏晓晓+王磊

一、目标确定与内容选取

结合项目学习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要达到的目标,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目标。

1.知识与情境的融合问题:设计环节上更注重以项目任务为明线,知识为暗线,最后由学生自主整理呈现。

2.项目的设计和开展程度:项目学习不光强调情境,还强调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强调基于项目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故应尽量给学生完整的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合理拆解任务,达成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根据任务难易,阶梯性解决问题。

3.核心观念的落实程度:选取多变价元素硫和氮为载体,探究典型物质的预测分析角度,强化学生分析物质性质的一般研究方法的思维,并落实多价态与氧化还原剂选择的思路,从而在元素观、分类观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转化观意识。

硫和氮元素的相关内容是高中元素化合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且这部分知识丰富,具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酸雨作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话题,学生非常有必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和奥妙,而酸雨的形成和防治与硫、氮元素的有关知识关系密切,因此我们选定了酸雨作为项目主题。

二、方案设计

项目学习的具体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三、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师:(图片展示)由环境污染现象引出人类面对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

生: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思考判断。

师:谁引起乐山大佛的面容变化?如果你是研究员,又如何去探究这个罪魁祸首?

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组内交流,三个组分别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提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脉络,总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危害来由,是什么→如何形成→如何防治。

师: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酸雨与我》的宣传材料,组织同学到社区向居民开展宣传活动。

【任务一】认识自然界中的酸雨,了解酸雨是什么。

师:询问硫酸型酸雨的核心物质,核心元素。(要求小组合作,尽可能多地列出含硫的物质。)

生:两组同学上黑板罗列。一组按记忆常识想到什么罗列什么,另一组按二维图框架线条走。

【任务二】认识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师:利用学习过的动态二维图,思考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合作探讨】小组设计在大气中可能的SO2→H2SO4路徑,并标出实现转化的具体物质,说出设计依据。

生:二维图上绘制SO2→H2SO4的路径:SO2→SO3→H2SO4或SO2→H2SO3→H2SO4。加入的试剂是氧化剂。

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在实验室还有哪些物质可以实现SO2 →SO42-(硫酸或硫酸盐)。

【实验设计】

【实验实施】寻找合适的试剂来验证。

【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现象是否一致。

【组间交流】做了哪些实验?得到什么结论?认识了物质的哪些性质?出现了哪些意外现象?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类别变化价态也变化时,可以寻找中间过渡物质做桥梁。对于试剂的选择无非就是若类别变了考虑二维图上的类别线(即八点图);有价态变化时考虑氧化、还原剂;两者皆变,尽量合一考虑。

生:聆听,记录。

师:(图片展示)SO2的生活用途:果脯、红酒的添加剂。

【演示实验1】品红的暂时漂白性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生:聆听,观察。思考SO2漂白和氯气漂白的区别。

【查阅资料】变废为宝,了解硫酸的工业用途。

师:通过体会硫酸厂的分布之多之广,让学生体会硫酸不愧为工业之魂。

生:学生回忆初中已知的硫酸的性质。

师:(图片展示)冷浓硫酸的运输方法。

生:掌握新的概念:钝化现象。

师:【实验演示2】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生:观察实验装置的特殊性(控制开始与结束的神奇设计);仔细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黑面包实验。

(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注意浓硫酸混合使用时的添加顺序;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的要点。)

生:思考体现出的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

第二课时

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并在含硫物质的二维结构知识图上呈现,并引导学生学会动态分析应用二维图。

【任务三】酸雨如何防治,巩固硫单质及硫氧化物的性质。

师:如何防治酸雨?

生: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从防和治两个角度双管齐下,用常识和已有化学知识解释具体方法。

师:辅助学生提炼总结。

生:小组讨论:落实具体的“防”是要防什么?怎么“治”?

师:将防治问题转化为相对应的化学学科问题——哪些含硫的物质能转化为二氧化硫?说明推测的理论依据。

生:交流探讨:自然因素——火山喷发。人为因素——化石燃料的燃烧,烟花爆竹的燃放,工厂废气,实验室排放等。

师:讲解酸雨防治。

1.根本手段——预防:新能源开发C+H2O==CO+H2。

2.防治手段

(1)不释放SO2: “固硫”过程——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生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

(2)已释放的SO2:利用SO2的性质(酸性;还原性)治理;种植绿色植物进行吸收。

生:思考在防治措施中SO2的性质如何体现。二维图和八点图的动态应用。

师:防治的一切措施都是依据化学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将有污染的转化为无污染并能被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者直接从源头不产生污染物。

【任务四】迁移应用硝酸型酸雨问题的分析解决。

生:小组合作,拓展应用: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防治。

师:迁移应用所学到的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研究硝酸型酸雨(重点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生:写出从化学视角分析环境问题的角度(框架)和思路步骤以及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师:反馈学生对于硝酸型酸雨问题的整体看法。带领学生在二维图上勾勒出他们的思路途径。

生:观看视频:实验1:氮氧放电。实验2:NO2与水反应。

师:提醒学生观察气体颜色,水溶性区别;总结物质的性质。

师:重点强调尾气处理还原剂的优势。

生:交流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如何来的?思考:如何处理尾气?寻找哪类试剂?

师:还原剂的合理选择:使NO或NO2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生:自主学习。梳理本项目涉及的知识、思路方法;反思自己的收获。小组合作,制作《酸雨与我》宣传册。

猜你喜欢

酸雨思路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酸雨状况:酸雨城市占全部城市数69.6%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