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行动怎样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教学设计
2017-05-25赵河林齐红涛
赵河林+齐红涛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新型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它以项目的形式把与社会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学习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
本文以实验教材有关章节中的项目任务2为例,介绍“低碳行动——物质的性质与转化”项目的实施策略。
一、任务2整体介绍
1.任务2在本项目中的地位
要进行低碳行动,学生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二氧化碳如何进行转化,也就是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来龙去脉。任务1,让学生明确了二氧化碳的来源,清楚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的原因。开展该项目的目的是要明确怎样才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任务2将紧紧围绕低碳行动怎样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来进行。任务1和任务2围绕二氧化碳的来龙去脉展开,任务3将实现由定性向定量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任务3在学习和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前面项目对化学式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利用化学方程式定量描述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深入认识和应用化学反应。任务2在本项目中的地位见图1。
3.任务2的教学目标
2.任务2开展的具体活动
该任务设置了三个活动,首先从活动1探寻家庭低碳行动的主要方式开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生活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方式和方法;而后在活动2中进入实验室,理性地探究降低二氧化碳的具体化学反应有哪些;活动3放大到自然界、工业生产中,学习自然界、工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的方式和方法。项目按照“从生活中体验到实验室探究,再到自然界、工业化大生产”的顺序完成项目任务。任务2开展的具体活动见图2。
3.任务2的教学目标
4.任务2的教学计划安排
二、任务2核心活动教学设计
三、任务2活动2教学实录
四、教学效果评价与专家点评
1.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给学生提供了實验所需的仪器与实验药品,这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障。
2.活动实施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先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1)让学生先来认识石蕊这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学生后续应用石蕊试剂进行检验打下基础;(2)策略上,让学生先设计思路,在思路引导下再设计方法。这样做既给了学生设计方法上的帮助,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是项目教学希望达到的重要目标。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关系的主体,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后实验,先思考后行动,不是让学生盲目探究,从而保证了课堂目标的有效性。
4.教师并未满足于将教学停留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阶段,而是时刻考虑到项目教学的特色,指引学生明确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目的是为了低碳行动,为了降低二氧化碳含量而做准备,这样的教学也凸显学生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