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生书记对党刊的殷切关怀
2017-05-25姜照远
姜照远
在过去50多年时间里,《党的生活》得到了许多省内领导和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其中,曾担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后来任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陈俊生同志,对《党的生活》的关怀和支持最令人难忘。
我同俊生同志的结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调到省委《党的生活》编辑部之后。那时,俊生同志是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的秘书。欧阳钦书记非常重视和关心刚刚创办的《党的生活》,不但亲自为创刊号写了发刊词,还时常批给编辑部阅读党内有关文件和指定刊发的基层党建经验,随时下达办好刊物的指示。
我当时是负责理论文稿的编辑,常到俊生同志那里取领导批示的文件和送审重要稿件。令我感佩的是,作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又是省内理论和文字水平很高的著名秀才,俊生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每次到他那里取件,都受到热情接待。他经常放下手中的工作,围绕领导批示精神同我交谈一会儿。虽然话语不多,却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交谈之后,我有时邀请他就交谈的问题写篇文章,只要时间允许,他总会答应下来,并按时交稿。“文革”前那几年,《党的生活》发表过俊生同志多篇很有分量的文章。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省委很快批复《党的生活》复刊,我被调回省委组织部,筹办《党的生活》杂志复刊事宜。
俊生同志先是任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继而任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副书记。因为1967年到1970年末我曾在俊生同志为主任的省委核心小组办公室工作了近三年时间,所以他对我担任《党的生活》杂志副总编辑以后的情况很关心,每期送给他的刊物,他都认真翻阅,阅后有什么想法都及时反馈给我。我也时常就不同阶段的报道计划及重大选题向他请示,而他经过认真思考提出的意见,都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指导性。特别是在我主持《党的生活》工作期间,俊生书记在百忙当中几次直接支持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重大报道任务,还陆续供给我们多篇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很强的文稿。
1979年4月,宾县破获了震惊全国的王守信贪污53万元巨款的特大案件,各地报刊争相报道,其中以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反响最大。但此文把主要矛头指向了地方党委,虚构情节较多,有不少地方失实。省纪检委经过调查做出的结论被说成是“官官相护”。省委对此事非常关注。于是,我同《人民日报》两位记者一起赴宾县进行采访,写出了长篇通讯《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在《人民日报》和《党的生活》同时发表。俊生书记看到报道后,立即给我打电话,说这篇报道实事求是、写得好,可以起到扭转《人妖之间》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的作用。他建议《党的生活》对此案进行连续报道,充分利用这个反面典型对广大干部深入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随后,我们调整了报道计划,从不同侧面连续发了十多篇报道。其中,我写的述评《王守信案件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深刻教训》,俊生书记还亲自做了一些修正。俊生书记曾向我通报:杨易辰书记在省委常委会谈到王守信案件时,两次对《党的生活》提出表扬。
1980年4月,俊生书记在听取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汇报时提出,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发奋图强、竞争向上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尤其要在发展经济这个最大的政治问题上发奋图强、竞争向上。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干最重要的事情上,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用在加速“四化”建设上。这次讲话是俊生书记针对“文革”后我省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提出的现实要求。我经过请示,把俊生书记的讲话稿稍加整理,改成了一篇署名文章在《党的生活》上发表。这篇在思想上高屋建瓴、内容上切合党员干部实际的文章刊出后,许多地方党委和基层党组织将其作为党课教材。
1982年,全国范围内的整党工作铺开后,作为省委整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俊生书记,在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讲了题为《在反腐败斗争中增强党性》的党课,紧密联系全省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系统地讲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党性不强的诸种表现、怎样在反腐败斗争中增强党性。这堂党课不仅针对性强,而且生动活泼,与会人员聚精会神地听了近三个小时,不时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讲课结束后,我立即把讲稿拿到手,稍加修改后在《党的生活》上发表。
1983年9月,北安市破获了三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强奸、流氓、盗窃集团(简称“三案”),被称为“五虎二狼”首犯和主犯的家长多是市级领导干部。得到领导指示后,《党的生活》派了三名记者随省纪检委和政法委联合调查组前往调查,并在《党的生活》上发表了《“五虎二狼”落网记》,《人民日报》很快予以转载。没想到,这篇报道惹恼了北安市的某些领导和相关人员。他们给省委领导和《人民日报》写信,指责《党的生活》的报道严重失实,并扬言追究党刊和记者的法律责任。虽然我们的报道有省纪检委和政法委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为依据,但面对来者不善的指责,也承受着很大压力。于是,我向俊生书记汇报了相关情况。他鼓励我说:“省委主要领导已听过纪检委和政法委的汇报,《党的生活》的报道不存在失实问题。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继续进行深入报道。”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一家刊物势单力孤,最好同《人民日报》等有影响的报刊联合起来。这样声势更大,更有战斗力。二是案件背后显然有市里领导包庇子女,也有相关法官从中袒护,下一步应集中报道案件背后的问题。
在俊生書记的支持下,我们用快件传递将省委及两部门的调查报告寄给《人民日报》有关负责同志,又找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两个中央新闻单位很快派来记者,同《党的生活》记者一起赴北安实地采访。随后,《人民日报》和《党的生活》同时发表了三家记者合写的长篇报道《在案件的背后》,新华社也向全国发了通讯专稿。我们的连续报道在国内外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1984年12月,“三案”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与案件有牵连的领导干部也受到了严肃处理。
1984年年初,伊春市出现了一个以“文革”中造反派头头为首的帮派小集团。这伙人公然向市委要官要权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搞串连,贴大字报,围攻领导,冲击机关,扰乱会场,搅闹法院。我看了伊春市委给省委的报告材料后,认为这是个非常典型的事件,应该进行舆论监督,便去请示俊生书记。他非常支持我们进行公开报道,态度坚决地说:“伊春市这个事件的是非甚为鲜明,省委肯定支持伊春市委依法进行查处。但目前非常需要营造社会舆论,让广大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有了俊生书记的支持,我当即赶赴伊春采访,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报道,并同市委书记马景林同志一起逐段逐句核实定稿,然后由伊春市委派专人赴京送达《人民日报》。7月10日,《人民日报》先于《党的生活》在三版头条位置配短评发表。接着,我又写了一篇更为详细的长篇报道《一出狂妄而拙劣的闹剧》,发表在《党的生活》上。这两篇报道有力打击了帮派小集团的嚣张气焰,使伊春市干部群众受到很大鼓舞。伊春市委临时增购当期《党的生活》4万册,发给每个党员干部。不久,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将这起帮派小集团案通报全国,伊春市中级法院依法判处相关当事人以有期徒刑。
1983年和1984年,《党的生活》又连续发了俊生书记《当前整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党员标准,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做改革的先锋战士》等重要文章。从1980年到1984年8月俊生书记离开黑龙江为止,《党的生活》先后发表他的文章十余篇,约3万多字。
多年之后,每当想起他对我工作的热诚支持和帮助,对我曾主持的《党的生活》杂志的殷切关怀,都会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