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往事
2017-05-25高明义
高明义
在年近半百的时候,我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恰如正在沙滩上行走,突然被巨浪卷入汹涌的大海……经过4800多个日夜拼搏,终于被推上岸——退休了。生活恢复平静,心动依旧怦然,往事在目,并不如烟。
记得是在2003年9月末的一天,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殿军同志找我谈话,说:“全省报刊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党的生活》杂志社划给报业集团。考虑到那里的特殊情况,我和宏图社长的意见是派你去主持工作。”
当时,我是黑龙江日报社编委、采访中心主任。在这个岗位多年,工作轻车熟路,我何苦避轻就重?很快,贾宏图社长找我谈话,说:“集团党组研究决定,派你去《党的生活》杂志社工作。这是党组织交给你的重要任务……”
面对不容置疑的表情和语气,我无奈地点了头。
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前期“摸底”过程中,我发现杂志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复杂程度超出之前我的耳闻和预想。由于之前杂志社隶属关系处在酝酿、过渡阶段,前景不明、队伍不稳、人心焦躁。作为即将赴任的社长,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摸底”工作结束后,我心急如焚地找宏图社长表态:“既然定了让我去,就尽快下任职令吧。”也许早有准备,第二天报业集团党组就做出《党的生活》杂志社新一届班子成员的任职决定——我担任社长,李小平担任总编辑,博泽军担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孙铁、管大鹏担任副总编辑。
2003年12月12日,召开交接大会,《党的生活》杂志社主管单位由省委组织部转为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此时,杂志社的工作千头万绪,最紧迫的是发行工作——这关系到杂志社是否还能生存下去。过去,《党的生活》杂志月发行量连续十多年超过100万册,在全国党刊界也名列前茅,但划归到报业集团当年,发行量呈现“塌陷式”下降——不到30万册。
《党的生活》创刊五十多年来,第一次面临生存危机!
近30万册的月发行量,是绝大多数杂志至今仍高不可攀的天文数字,何谈生存危机?在许多外界人士看来,发行量越大,杂志社效益应该越好,反之则越差。其实,并不尽然。
多年来,有些杂志月发行量只有几万册甚至千八百册,但杂志社衣食无忧;有些杂志月发行量十几万册甚至几十万册,但杂志社艰难度日;即使发行量相同,不同的杂志社生存状况也存在天壤之别。主要原因不是管理方面存在差异,而是体制不同、生存模式不同、相应费用不同。再具体些说,这与是否有财政拨款、是否全额缴税、是否搞有偿报道、是否收版面费、杂志每册单价及产销成本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党的生活》杂志社都居劣势。
“高山坠石,第一个落点肯定不是最低点。”“30万册肯定保不住。”当时,了解杂志社情况的许多朋友一致预言:“顶多还能挺两三年。”“《党的生活》快完了。”
生死存亡之际,唯有背水一战……
实践证明,朋友们的预言落空了。“坠石”的第一个落点成为最低点,之后的几年间发行量还有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杂志社的“生命线”保住了。许多朋友说,这是个奇迹。
为什么会出现奇迹?
因为杂志社职工队伍中有一批夙夜在公的中流砥柱。在形势严峻、困难重重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工作激情像灼热的岩浆一样再次迸发出来。不知多少个繁星闪烁的夜晚、多少个阖家欢聚的假日,杂志社办公室仍灯火通明、烟雾弥漫。大家在思考、在讨论,在规划和设计新形势下的未来之路。正是有这些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的同事恪尽职守、同心协力,这支党刊队伍才风帆再挂、破浪前行。
因为市场对党刊有合理需求。《党的生活》发行量为何“塌陷式”下降?主要原因是过去的发行量超越了实际需求,如今下跌是向实际需求量的合理回归。在党建工作作为各级党组织第一要务、第一政绩的新形势下,《党的生活》作为全省面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公开发行的党建读物,作为全省“传播党建信息、关注时政热点、反映民意民声、聚焦反腐倡廉”的重要平台和宣传阵地,是其他媒体难以取代的,这是《党的生活》的社会根基。
因为创刊五十多年来,《党的生活》杂志社幾代办刊人在努力打造有思想、有观点、有温度、有特色的地方党刊过程中,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为推动全省党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杂志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党刊界颇具影响力。在全国报刊市场整顿期间,在大量报刊关停并转之际,省有关部门领导一致决定,《党的生活》刊物必须保留、党刊性质不变、服务对象不变。与此同时,很多党务工作者和读者纷纷给《党的生活》杂志社打来电话,明确表态:《党的生活》如果还继续办、杂志还姓“党”,我们会继续订阅。组织的支持、读者的关爱,增强了我们继续坚守党刊阵地的信心,增添了我们把党刊办好的勇气和动力。
借此机会,我向那些一直关爱《党的生活》杂志的各位领导、广大读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近些年来,在各主管主办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党的生活》杂志社逐步走出低谷、走向复兴,在全省党建工作宣传阵地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成为我省唯一两次荣获“中国百强期刊”称号的杂志,为我省期刊界赢得了荣誉,也为全国党刊界赢得了荣誉。
但是,在日益深化的互联网时代,挑战依然严峻——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读屏时代的迅速形成,纸质媒体的劣势越发凸显,行业性萎靡不断加剧,未来之路布满荆棘。
如今,《党的生活》杂志社新一代办刊人已经年轻化。相信你们有信心、有智慧、有办法、有能力,在媒体融合中开辟全新天地,把红色舆论阵地进一步做强做大,让党的声音永远占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
偶然相遇,永远牵挂。祝大家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