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数学“问题”的设置

2017-05-25苏华德

文理导航 2017年18期
关键词: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

苏华德

【摘 要】新教改的实施对教学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数学教学就引入了问题链的教学概念,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问题链是一种教学方案,它将整节课堂分成一个个小版块,用一个个问题串联起来,每个问题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这些问题将教学内容逐步分解透析,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从中领悟知识的内涵。

【关键词】开放性;现实性;探究性;思维性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科学地设置,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让学生进入合适的学习状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数学能力。在教学中,问题设置就必须有开放性、现实性、探究性、思维性等。

一、问题的开放性

《新課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开放性问题。开放性的教学问题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有利于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多种水平的解答方案,学生通过探索的过程、寻找方法和计算的过程,变简单机械模仿过程逐步上升为深化提高知识的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好的数学开放题,教学时才能充分体现出其教学价值,开放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它可以是条件、问题变化不定型,可以是条件隐蔽、条件多余,也可以是结论不一、解法多种等等。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启发他们拓展思路,通过画图帮助思考,得出三种结论:两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向同行,也可能是相背而行,还有可能既不是“相向”又不是“相背”。背向而行两车相距440千米,同向而行两人相距40千米,另外一种情形的答案介于40—440千米之间的无数个。学生对于自己的发现既惊讶又欣喜,课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到解决数学问题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问题的现实性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教学的大课堂,这样才能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记录银行的利率。使学生产生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学习新课,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三、问题的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让学生准备两组小棒,一组是两根短的小棒,长度合起来比另一根长的长;另一组是两根短小棒合起来比另一根长的短。让学生分别去围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有两根短小棒合起来长于另一根较长小棒的一组才能组成三角形;另一组则不能组成三角形,从中知道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得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解决问题,不但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创新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问题的思维性

思维性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重视问题的思维性,要有效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方都处于紧张而又轻松的愉快情境中。教学中有人常常提“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问题,求的是结果,缺乏思维因素,学生不用思考,瞎猜的正确率也在50%。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抽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问题的设置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出示这么一道题:爸爸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希望爸爸早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请说说爸爸出差了多少天?这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问题,考虑到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去实践、去操作、去讨论、去思考、去发现,使他们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数学》等

猜你喜欢

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概念形成三部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