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质疑小议

2017-05-24刘建社

魅力中国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质疑教学

刘建社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火焰充分地燃烧呢?凝聚于心中的疑团促使我不断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反思。终于得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力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无疑——生疑——无疑——再生疑。”教学过程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程序组成:诱导——质疑——思考——释疑——推进。表面上看该程序在循环往复的进行,实际上,这些基本程序就像一个个扣子,环环相扣,是学生思维探索活动步步深入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尝试自己释疑,探索语言文字规律,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敢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质疑

一、课前集疑,指导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确,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过程。学生结合预习,借助工具书以及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课文,明确课文类型及特点,写下不懂的问题。老师收集疑问,作为备课的参考,还对好的质疑作肯定的评价,对提得不妥、不好的问题加以修改、指点,提示可质疑的地方,如课题、标点、重点词句、看似矛盾处、描写的空白处等。并在适当的环节作质疑示范,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质疑评点再次预习。这是预习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尝试解开疑难,这样就使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化。

二、以疑为扣,组织教学

某一环节的质疑,只能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是不够的。明代张洪等说过:“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如何让学生节节有疑,节节质疑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疑作为阅读教学的主线,相连的扣,推动整个教学进程,让学生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得到語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动力和精神。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情。我通过语言描绘及各种媒体,触动学生的情感,如《穷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发生在旧沙皇俄国的故事,主人公一家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见到邻居惨死,毫不犹豫帮其抚养遗孤。你们见过这样的穷人吗?”激发了学生的同情与敬佩之情,也引发了他们心中的疑问: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

第二步,巧妙设悬,导疑。学生步步推进的质疑,离不开教师相机诱导。如《穷人》,课始,我引导学生从课题和课文思路入手质疑:文中的穷人指谁?他们的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品质的?根据学生的质疑,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读课文,理出文路:“风雨夜,等夫归,心焦急——见惨状,抱孤儿,心忐忑——渔夫归,养孤儿,心欣喜”。文路的归纳,又令学生质疑:主人公桑娜为什么要把孤儿抱回家?她的心情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学生的思维就这样步步引向深入。课中,根据主人公桑娜的情感与活动线索,我引导学生抓住四个要点,作为深入质疑的突破口,即:第一段的“心惊肉跳”,第二段的“忐忑不安”,第三段的两处“沉默”和“桑娜拉开了帐子”。第二课时的教学就以后三个要点的质疑为主线,组织教学:其一,我要求学生听录音自读课文,围绕学习重点,依据学习方法,凭直觉找出最能反映桑娜善良品质的词句,再想:这些词句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踊跃质疑。我及时地收集、分类、整理、归纳,帮助学生的疑问有条理的呈现出来:1、“非这样做不可”指什么意思?桑娜在什么情况下非这样做不可?她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2、既然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可她回家后又为什么忐忑不安?她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待学生释疑后,我又引导:桑娜的心情是这样矛盾不安,丈夫回来后,她又是怎样做的呢?读文后,学生抓住文中的两处“沉默”质疑,归纳为:a、桑娜与丈夫两人为什么沉默?原因相同吗?b、桑娜在什么情况下又沉默了?为什么?这两处要点的质疑,学生的目的都是在于深入挖掘桑娜的内心世界的激烈矛盾:帮助邻居,义不容辞;给丈夫雪上加霜,实在不忍心!在这挖掘的过程中,桑娜可贵的品质也就鲜明的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的心灵震撼了,体会更透彻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导致续写篇的成功。

第三步,自读自悟,释疑

质疑是发现,是成功的一半,还要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释疑权仍在学生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方法:找、嚼、联、换、比、读、议,让学生自读自悟。

质疑与释疑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思维就随着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由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的训练过程,创新潜能在不断地挖掘、发挥。

三、课后总结

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课一环节的事情,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积累。研究证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到发散思维,即“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由这种思维方式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收敛思维是指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例子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课后总结环节就是一个收敛思维,为再次的发散思维做准备的过程。由于每个课例都进行总结,学生渐渐得出了规律,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对质疑的操作十分熟悉,遇到新的课例,就能举一反三,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良好效果。

毋庸置疑,热情鼓励、目的明确及循序渐进地引导质疑问难,是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质疑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