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5-24朱先超
摘 要: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視的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亟待加以研究解决。本文深入剖析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农村基础教育如何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城市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对农民子女能接受高级教育具有深远影响,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过程中,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之策,对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给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1)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传统教育文化观念的转变。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广大农民开始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城市新型教育理念、先进培养模式、全新教育方法逐渐传播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转变农村传统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改变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也提高了农民对基础教育价值的真正认识。
(2)新型城镇化保护了农村学生的基础教育权利。近些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随之得到提高,农民也想给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新型城镇化使得很多进城务工农民转化为城市人,农村学生进城上学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村学生正逐渐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学习权利,体现了教育公平。
(3)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各级政府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将有限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改造农村校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同时,科学规划,优化整合资源,逐步统筹城乡教育,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村基础教育的存在问题
(1)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农村教育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等问题,农村学校无论教学场地、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城市学校有财力、物力、人力推行素质教育,而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只是口号教育,导致很多农村孩子进城读书,进而造成农村学校“人去楼空”,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城镇“大班”、“超大班”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学生辍学率反弹。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高校高收费,农民收入微薄,子女上学负担沉重。许多农民只看眼前利益,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较长期才能显现或不一定显现回报的教育方面,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有所抬头,撤点并校增加了很多食宿费、交通费等上学开销,使得很多农村家庭难以承受,造成近些年农村中小学辍学率大大提高。
(3)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公办教师人心思动。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加之缺乏进修提高机会,农村教师学历远远低于城市学校。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农村学校,管理松散,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育兴,百业兴”。各级政府要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对农村基础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拓宽投资渠道,增强经费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强政策指导,科学有序进行农村基础学校撤并,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集中财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校车管理制度,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在新型城镇化态势影响下,农村基础教育逐渐走上农村城镇化改革道路,政府要转变自身职能、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统筹城乡资源要素重组和优化配置,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教育。农村学校要立足农村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宣传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农村学校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尽力摆脱表面抓素质教育,实则搞应试教育局面。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从小塑造孩子的良好品格。
(3)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教师水平和质量的差距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村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要通过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培养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学校领导。要严格实行全员聘任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建立城镇优秀教师轮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制度,鼓励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改革利益分配制度,建立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将教师工作与收入挂钩,激发广大农村教师的内在工作动力。同时还要建设教育网络“校校通”,以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素质。
四、结论
面对新型城镇化,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村基础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沉着应对,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找到有效解决路径。农村学校可借城乡一体化发展之机,整合教育资源,争取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争取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最终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虞小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困境与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1(6).
[2]查啸虎,李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作者简介:
朱先超,安徽省含山县教育局分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