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2017-05-24高洁
高洁
摘要:伴随教育改革的推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发生极大的改变,思品课程教学效率得以改善。新的教学模式更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综合素养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创新能力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重点阐述了品德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详细论述具体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51-01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最重要的动力,因而创新能力培养在初中思品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从教学反馈可知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率。文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切入点,具体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创新培养的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习之中,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初中思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从而促进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进行深层次的阐述。针对初中思品课程来说,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比如道德、法律、人际交往等等。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而且需兼具故事与事件,这样才能促使理论教学变得丰满,学生不再感受到课堂的枯燥乏味,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创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品课程属于理论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实践内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得以完美融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部分,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筛选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是福利机构进行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由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思品课程教学的真谛,从而真正掌握学科内容。从学校角度分析,其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扩展教学空间。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继而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或是寒暑假进行兼职,由此能够使学生感知社会人情冷暖,不断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他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真正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初中思品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教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推动实践教学取得极好的教学成效。
三、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断融洽。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能由于学生学习较差就区别对待,在学生心中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促使学生身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自己的舞台,并且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这能够潜移默化地去影響学生,让他们能够拥有健全的身心健康。从某种层面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这不仅是课堂高效实现的重要推动力,还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必然能够推动教学的融洽,这对于整体教学效率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功效。此外,教师还需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由此促使教师的亲和力有所提升,进一步促进初中品德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品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教学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并且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到理论教学之中,以此促进初中思品课程教学能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继而改善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苗.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169.
[2]叶华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5(23).
[3]李玉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130.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