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7-05-24王雄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4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王雄

【摘 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数学、学数学并感到亲切、有兴趣和贴近生活实际他们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激发;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快乐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去研究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既有新鲜感,又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以此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想一想,看一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新的知识,体验参与的快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去激发学生快乐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数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思想上扭转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在享受成功乐趣的同时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制学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前自制学具,用学具表达体积单位。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找了几位来到讲台展示,并问道:1立方米怎样展示这时,许多学生都被难住了,一名学生用低低的声音说:“老师,你是不是搞错了,1立方米体积是很多的,家里的浴缸装满了水也不够1立方米,体积那么大,怎么能带到课堂上来呀?”还有的学生说:“是呀,1立方米就是长、宽、高都是1米,那么大的体积,我们怎么展示呀。”我顺势说:“1立方米确实很大,那么,我们怎样展示呢?谁能表达一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展示1立方米的大小,我们可以找一些同学合作展示”。说完,八、九个同学涌上讲台,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一起,一名同学用讲台上的米尺仔细测量起来。他让同学们蹲下来,蹲到一米高度,长宽不够一米就让同学们站开些,慢慢的,1立方米大的空间展示了出来。同学们给予了热烈掌声。在欢笑声中,同学们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采用快乐学习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了传统教学媒介“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转变,将静态的书本立体地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公式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我就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分别用红蓝两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閃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对过程动态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步步引导,环环推进的演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的心理转化。在多媒体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老师。例如,填空、选择、判断题型,学生回答对了,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会表扬你,并来一声“棒极了!”“你真棒!”“真聪明!”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提醒他们“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例如,在设计二年级《100以内减法》练习题时,不是只设计正确的答案,同时设计了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鼓掌,有一个高兴的动画出现,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会出现一个动画回答错误“请你再试一试”的鼓励。这样就避免了把练习过程变成简单的演示过程,既避免了把练习过程变成简单的演示过程,也避免了单一的正确答案的呆板,从而激活了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积极、愉快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气氛。教师以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摆脱被动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为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科学分配学习小组,同组分配原则应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以求促进各个学生全面发展;异组分配原则应让不同层次、不同性格学生相互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分组过程中,我会以4—6人一组,当中包括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若干名探究者。在进行水果数目合作学习活动中,我安排小组内一个学生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学习任务的开展,维持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记录员负责水果统计数量;探究者负责问题探究,就是数水果;发言人负责总结汇报整个任务开展过程,将合作结果进行公示。每次学习任务结束后会调整变换各自任务,有助于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合作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例如,教学《应用题的练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地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宁夏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教学效率小学数学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