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分析
2017-05-24郭娜
郭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预防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56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 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 每组28例。护理组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常规组患儿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输液外渗情况。结果 护理后, 护理组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为7.14%, 低于常规组的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值得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门诊小儿输液;外渗;预见性护理;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87
静脉输液过程中若不慎发生外渗, 将会导致药液外渗到患儿的其他周围组织中, 造成患儿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组织坏死等, 进而严重降低治疗效果, 加剧患儿疾病的疼痛[1-3]。因此, 需要加强在门诊输液中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门诊输液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 现将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门诊静脉输液的5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 每组28例。常规组患儿中女13例, 男15例;年龄最小1岁, 最大8岁, 平均年龄(4.24±1.41)岁;其中, 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10例胃肠炎患儿, 9例外伤感染患儿。护理组患儿中女12例, 男16例;年龄最小2岁, 最大9岁, 平均年龄(4.58±1.61)岁;其中, 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9例胃肠炎患儿, 9例外伤感染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护理组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 2. 1 强化专业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技能, 定期对其进行护理培训, 可采取讲座、多种比赛活动等方式强化护理人员的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4, 5];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由于患儿年龄小, 输液中容易产生哭闹、焦慮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和服务态度开导、安抚患儿。
1. 2. 2 落实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患儿对事物的认识不足, 护理人员应亲切、耐心、简单地向患儿讲解输液的作用, 以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 同时, 应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 告知家长输液的目的, 向家长讲解输液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给予家长正确的抱姿指导意见, 避免患儿触碰或抓到针头导致输液异常、脱落等[6];告知家长在患儿大小便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和保护输液器, 防止由于牵拉等原因导致输液外渗。
1. 2. 3 规范化操作 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操作方法、步骤, 穿刺时应合理选取合适的血管部位进行穿刺, 尽量避免二次穿刺对患儿造成的伤害;护理人员应熟悉了解所使用的药物特性、药理机制等, 并正确安排输液的顺序以及合理调整输液的速度, 以减少对患儿血管造成的刺激或伤害;在患儿输液期间,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的巡视力度, 以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发生;输液完成后, 护理人员应轻缓地将胶布撕开并快速拔针, 最后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 按压时间为3~5 min[7, 8]。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输液外渗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出现输液外渗的患儿有8例, 输液外渗发生率为28.57%;护理组出现输液外渗的患儿有2例, 其输液外渗发生率为7.14%。护理组患儿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指在保证无菌条件下将大量的电解质、液体或血液等通过静脉方式将其输入到患者体内[2, 9-11]。静脉输液操作虽然比较简便, 但静脉输液过程中应保证输液的通畅, 以避免发生外渗现象。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干预措施, 预见性护理顾名思义即对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判断并做好预防, 以降低意外风险的发生[12, 13]。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对能力是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的保障, 本文研究中, 本院在门诊小儿输液预防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 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进行强化, 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基本要求;而落实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取得家长的信任, 以此使家长配合护理、治疗, 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是预见性护理的基本要求之一, 它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减少操作失误对患儿造成的二次伤害[5, 14-16]。本文研究中, 护理后, 护理组患儿输液外渗发生率为7.14%, 低于常规组的28.5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玉梅.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及预防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164-165.
[2] 季淑萍.门诊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对策.基层医学论坛, 2015(6):825-826.
[3] 王娜.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1):177-178.
[4] 杨予, 韩艳丽.小儿静脉渗出分级护理降低小儿输液风险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5, 18(8):1411-1414.
[5] 曹译丹, 高秀娟, 韦春华.婴幼儿门诊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10):988-990.
[6] 张芳玉. 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科研, 2016(11):00205.
[7] 路洪云. 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9):342-343.
[8] 冯红, 杜燕. 预见性的护理在预防门诊小儿输液外渗中的作用. 黑龙江医学, 2013, 37(5):352-353.
[9] 黄曙敏, 黄腊梅. 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渗出的预防作用. 今日健康, 2016, 15(1):289.
[10] 李淑芳.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 医药前沿, 2012(36):156-158.
[11] 高朝琴, 楮秀华, 周华玲.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 当代护士旬刊, 2010(11):156-158.
[12] 黄小丽.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 今日健康, 2015, 14(11):255.
[13] 毛志红.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急诊小儿静脉输液渗漏中的作用分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1(7):200.
[14] 杨秋珍. 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的渗漏预防作用. 医学信息, 2015(25):168.
[15] 周丽文. 浅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防止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9):00072.
[16] 闫小红, 陈曼丽.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的作用. 医疗装备, 2015(14):165-166.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