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24许敏宏
许敏宏
“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是作文教学传统的评价模式。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停留在行文处的圈圈点点,停留在作文的“眉批”和结尾的几旬“评语”,久而久之,教师批着累,学生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本应该是主体的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角色,这让处在起步阶段的孩子对作文产生了抗拒心理。怎样改变这种模式呢?跟着管老师办起了《萌芽》周报后,《萌芽》既成为学生发表作品的平台,又是我们班的“作文教材”。每期周报,我都让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进来进行评价、阅读与欣赏,努力发现每篇作文的闪光点,从而起到促修改、促提高的作用,让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爱上作文。
一、佳句擂台,让学生作文“亮”起来
教师评价作文周报,旨在表扬和欣赏。在每期的周报讲评中,尤其是在周报的起始阶段,我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欣赏“这一个环节上。欣赏孩子作品中的任何亮点,一个好的标点的运用,一句表达有新意的句子,一个好的布局构思,都能让我对他赞不绝口。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佳句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时,那种激动不是传统评价中一个“优秀星”所能代替的。有了这种激励,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周报,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悄悄地把课堂上欣赏到的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孩子爱上周报,爱上作文,我还在《萌芽》的一角开辟了“佳旬擂台”。每周鼓励孩子们积极投稿.要求不高,只要你的作品中有一句话是令自己比较满意的,那就可以把这句话投稿给我,在经过和别人的佳句竞争后,获得刊登在周报上的机会。每次甄选佳句时,我总是故意地把选择的天平倾向班级中写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很少有机会能上周报的同学,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写出让老师、让大家喜欢的句子。这个“佳旬擂台”的出现,大大鼓励了班级后进生,让他们的名字也有机会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可以说,这个“擂台”是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地方,更是后进生获得自信的舞台。
二、学生互评,让学生作文“顺”起来
传统的评价方式,教师是学生习作唯一的读者,也是唯一评价学生习作的主考官。学生作品的好与坏,都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而《萌芽》的出现,给学生互相评价习作提供了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当然,中年级的孩子,作文还在起步阶段,如果放手让他们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肯定还缺少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引导的基础上进行,而教师的引导,在这儿就是周报的讲评课。每节讲评课上,教师除了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佳旬外,还要找出一个比较普遍的语言运用的毛病,如“今天病”、“心想病”等,给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习作提供一根拐杖。
为了让学生认真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来,每个周末发下周报后,我就分4组有针对性地分别对4个版面的作文进行深入阅读。负责这一版块的学生重点看这4篇文章,不仅仅要找出文章中的佳句,更要从整篇文章的构思布局上找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出错别字和我们已经教过的各类“毛病”。周一讲评时,让学生交流汇报,对于评价认真的同学,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评价习作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让学生互评成为可能。而学生的互评,让学生写作时有“读者意识”“发表意识”,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爱上作文。
三、家长参与,让学生作文“活”起来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中,家长是孩子作文评价中的“外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文水平、作文内容缺少了解,对自己孩子作文的水平不甚了解,对孩子的内心情感不清楚,错失了对孩子作文教育引导的最佳时机。
记得刚接班时,有一位家长总跟我抱怨孩子的作文写得很是差劲,我认真看了他孩子的作文,在班级同龄孩子中还算比较优秀的,三年级孩子的作文就应该是這么天真、这么简单的,可是,家长却不知道三年级孩子该有的作文水平,一味地责怪埋怨,让孩子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怎么样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作文中来呢?
自从办了《萌芽》,每个周末,我就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让他们对班级孩子的作文水平及作文内容有所了解。每周的周二,我们相约在班级的QQ群里,家长们对周报中的作品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家长的知识并不是专业的,我们不奢望家长能非常正确地指出孩子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在写作技巧上给予孩子多么大的帮助,但至少,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更加重视《萌芽》周报。同时,家长的参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孩子的作文起步提供很大的帮助。
总之,作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像一支催化剂,激发了学生热爱作文的兴趣。而以《萌芽》周报为依托的多元评价,激发了学生自主写作、快乐习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过程中抒发心灵感受,开启心智之门,让学生的作文起步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