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清代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

2017-05-24庄亦男

文教资料 2016年36期
关键词:清代管理

庄亦男

摘 要: 明清时期科举考务工作已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江南乡试是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乡试一级考试,其考务工作的开展关系到整场考试能否公平取士。本文以秘书实务为参照,通过对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描述,发现其特点。从而加强对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理解和反思,以期更好地安排和规范现今的考场考务工作。

关键词: 清代 江南乡试 考务工作 秘书实务 管理

科舉制度作为人才选拔制度,发展至清代已经越来越规范化、严格化。与此同时,以公开考试、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科举制度对考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就在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下逐渐发展,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由皇帝决策,上级考试机构——礼部的仪制清吏司,以及当地政府——江宁布政使司等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实施。由于礼部需要对整个科考工作进行统筹管理,既要及时准确地传达皇帝旨意,又要协调各部门安排好科举考试的各大事项,而科举考试不设专门机构,科考人员全部是临时组合而成。所以从这一点看,礼部也可算是“临时秘书领导机构”了。作为江南乡试的辅助管理秘书机构,它们需站在组织战略的高度,处理具体事务,为江南贡院考务工作实施发挥有效作用。将常规性的江南乡试严密有序地开展进行,系统地发挥参谋作用,并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弥补缺失。

一、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是考试管理活动运行过程构成的第一个要素,也称第一环节。”[1]江南省作为考试大省,开考前的计划与组织是江南乡试成功举行的先决条件。礼部连同户部、工部以及江宁布政使司等部门,制定考试计划,并对计划过程进行协调控制,为江南乡试做好前期准备。

(一)明确报考人员

对于考务工作的管理主体——皇帝和江南乡试的考务管理组织机构来说,明确报考人员是考务工作计划管理的首要工作。江宁府布政使司负责报名审查工作,包括检查考生籍贯、核对考生投卷信息、收取报名费、盖印试卷、发放卷票等。特别是对试卷加盖印章,有效防止了偷换试卷的行为,明确了各级的审查责任。

(二)确定乡试考官

确定考官是考务工作计划管理的核心环节。江南乡试的主考官人选需由管理主体中的领导者——皇帝钦定。而同考官需由江南总督提请素有才望者担任。江南乡试素以考官数量较多、考官品级较高、特殊的考官轮换制度而区别于其余乡试。因此,作为皇帝的参谋助手,礼部和江南总督需为皇帝遴选考官做好必要的铺垫性工作,保证选派工作的有序性和一致性。

(三)规定乡试内容

“科场拟题最重。”[2]考场命题管理需要对试卷编制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封闭管理。江南乡试的三场题目都由主考官命制,考后上呈礼部和内阁,以备磨勘。命题以《四书》、《五经》为主,且从不用《大学》命题。虽然传闻以《大学》命题会招致灾难不可信,但仍能从中看出当时考题选取的谨慎小心。

(四)乡试经费预算

乡试经费是考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经费的支出大致分为士子路费、考官路费、科场经费以及乡试结束后的鹿鸣宴费用这四部分。清政府对经费管理需有整体观念。而上至礼部、户部,下到江南乡试的监临官、供给官等需要明确责任,充分发挥辅助管理的职能,优化经费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五)准备乡试物品

准备江南乡试的考试物品是礼部、江宁布政使司等科考“临时秘书机构”实行后勤保障职能的充分体现。考试物品的后勤供给是保证江南乡试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乡试物品主要包括考场条例、考试命题用书、试卷印制以及办公用具等的考试用具,以及由供给官负责,监试官督查的考官生活物资。

二、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实施管理

考务工作的实施过程是将考前计划、准备变为现实的过程。清代对于士子三场九天的考场管理非常严明。每位考务人员一是要明确目标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动;二是要准确掌握考试管理中的实施细则,并熟练运用;三是在整个考场管理中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

(一)考生的进出场控制

乡试期间,监临官和受卷官主要负责考生的进出场。随着规定的日趋严格,搜检差役动辄斥责打骂考生。但为了防止考生作弊,道光帝也只能发出“朕虽欲全诸士子颜面,竟无辞以责派查之臣为太过矣。”[3]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执行层的乡试考务机构的工作效果与皇帝初衷的不平衡。

(二)考试的监考工作

江南乡试对于考生的监考管理严格。在兵部与督察院的指挥配合下,监临官、巡绰官等主要负责考生的监考工作。考生进入号舍后,以三声炮响为号,届时贡院将关门上锁,监临官贴上封条,巡绰官在号舍巷口栅门留隙处为士子分发考卷。乡试期间,巡考人员会频繁巡视,分段查号。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明远楼监视,以防考生骚乱、作弊。

(三)考试的食宿安排

乡试期间的食宿安排主要由提调官查验,供给官供给。监试御史对食宿项目随时进行审查,监督。按规定,乡试考场“每号有号军数名,约一号军照应十余士子之茶水饭食。”[4]但是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在这方面执行得并不好,常常有供应不济的现象。考生不仅要自备伙食,还要忍受昼夜温差带来的病痛,在号舍里面的生活苦不堪言。

(四)考卷的评阅

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考务工作的结束,考后的阅卷、评卷工作同样不得松懈。主考官、受卷官、对读官、誊录官等需经过弥封、誊录、对读、收掌、批阅这五个环节完成对考卷的评阅。为了能更好地公平取士,江南乡试的阅卷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延长阅卷时限、端正阅卷态度、仔细搜查落卷,这些改革使阅卷管理更为规范。

(五)成绩的公布

江南乡试的成绩公布需经过写榜和放榜两个环节。写榜时考官要写榜条、唱名、写正副榜、填《题名录》,最后加盖江南省巡抚关防。放榜时,礼部先行文兵部派兵于前一日在江南贡院附近巡逻,维持秩序。再行文督察院派兵丁仪仗护送皇榜至江宁布政使司门前悬挂。

三、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后续管理

经历了繁复的中期管理后,江南乡试后续的考务工作就显得较为简单,更多承担着监督检查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肃清考试纪律,严防作弊行为的产生。后续管理主要是由礼部、江宁巡抚衙门、江宁布政使司共同协调管理。

(一)考卷的磨勘

磨勘环节由礼部充分发挥督促检查的职能,检查考官命题是否有差错,评阅是否到位,考生墨卷是否有疑等。江南乡试的监临、提调需将录取举人的朱、墨试卷和录科原卷限四十日内解送至礼部磨勘所。“乾隆四十五年,江南乡试第一名顾问,第一场三艺文均用骈体,恐滋情弊,罚停三科,考官或夺俸或议处。”[5]顾问到底有无作弊,我们不得而知,但残酷的磨勘环节更像是捍卫考试公平有力的一道检验关口。

(二)复试

复试是指对中式举人参加会试之前的复核考试。江南省顺治丁酉科场案开乡试复试之先河。复试由江宁巡抚会同江宁学政负责,考生在江宁巡抚衙门当面接受测验。考生试卷会和乡试试卷一同送交礼部进行磨勘,合格者才取得会试资格。虽然复试耗费了清政府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对于整场考务管理系统而言,复试完善了科举制度。

(三)善后事宜

整场乡试的尾声则为鹿鸣宴和编印乡试录、同年录。

鹿鸣宴设在江宁府衙,由江宁巡抚主持负责。鹿鸣宴主要是对乡试考官以及新进举人进行赏赐。届时江宁乡试的主考官、监临、内外帘官都要来参加。

礼部发挥传统的信息管理以及文书处理职能,汇总刊发乡试录、同年录。江南乡试的信息得以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传播,使民众能够全面地了解江南乡试的应考情况。

四、清代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分析评价

评价清代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需要对考务工作的计划、实施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对各职能部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进行总结,从而发现考务管理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考务工作提供借鉴。

(一)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不足之处

1.考务管理机构设置合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江南乡试的考务工作计划阶段准备充分,实施阶段不断改进。林则徐在道光十五年担任江南乡试监临前曾上奏:“臣奉命监临闱务,所有一切事宜,有可在苏核办者,臣已陆续办出,若场前会考、内外帘等事,自须先后期前往。”[6]从中可以看出,林则徐在开考前就已经着手准备乡试的考务工作,为江南乡试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在监考期间首创作为开考标志的号炮和夜间指挥全场的灯牌,大大增强了考务工作的效率,规范了考场纪律。

2.考试制度明确规范,让违纪惩处有法可依。

在江南贡院的历史陈列馆中还保留着林则徐监临江南贡院的考场规则,对参加江南乡试的考生行为做出了严明规范。如规定:“冒名顶替之弊,每当人众喧扰,乘隙而入……如有頂冒,立即指出拿究,倘敢扶同混冒,将教官一并参革。”[7]又如“每人只有一卷,如有污损错误,无可换给。”[8]通过这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告诫考生不得在考场上违反考纪,加强了对考生违纪处罚的执行力。

(二)江南贡院考务工作的不足之处

1.主考官职权过大,容易滋生舞弊现象。

在整场考试的考务管理实施环节,主考官可谓是重中之重。清代江南乡试曾经发生过的两起重大科场舞弊案都是因为贿赂主考官而引发的。因主考官参与命题和录取这两个关键环节,且权力重大。受到贿赂的主考官就能极大左右考试的录取结果。著名文学家袁枚在担任乾隆九年的江南乡试同考官阅卷时,曾非常赏识两位考生,但都没被主考官选中。为此他据理力争,但最终却因言辞过激而得罪了主考官。

2.管理监察不力,考场士子生活条件艰苦。

在江南乡试中,考场考务工作中对士子的生活管理不是很到位。同治十二年,因为考试人数达到两万人,临时增加的号舍使得考场内拥挤不堪,再加上考生精神高度紧张,以致数十人在考场暴亡。

清代科考为国家选取有用之才,却在士子生活管理上十分松懈,主要是由科举的本质决定的。科举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众多士子的科考环境好坏不重要。只要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统治者所用就可以了。而统治阶层的官僚化使其很少能深入民间,了解士子考试期间的艰苦生活。而在这样一个官僚社会之下,科举本身的实行就是为了将知识阶层官僚化。在这样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官僚思想驱使下,不仅统治者不会关心士子生活,就连考生自己也是甘之如饴吧。

(三)江南贡院考务工作对现今考务工作的启示

清代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虽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其审查的严肃性、考试的保密性和监考的严苛性都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我们更应当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获得启发,更加科学地管理现今的考务工作。

1.改革考试内容,录取标准多样化。不同于科举“千人一卷”的考试模式,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应追求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查模式,使真正学以致用的考生脱颖而出。

2.完善考试机制,考试信息透明化。对于现今的考务工作来说,我们既要延续弥封、磨勘制度,又要坚决摒除清代江南贡院“不准临场条奏”制度,及时发布考试信息,提高公平性。

3.整治考试风气,考务管理法制化。清政府对打击舞弊之风很重视。我们现今对考场风气的整治当以此为鉴,从根本上整治社会风气,将法治观念坚决贯彻到考务管理中去。

作为清代科举考务工作发展的典型范例,清代江南贡院的考务工作整体而言是比较严密的。虽然严苛的考务管理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但正如著名学者费正清所说:“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9]江南乡试的考务工作最终还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这也是考务工作实行至今的不变准则。

参考文献:

[1]梁其健,葛为民.考试管理的理论与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8.

[2][清]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3152.

[3][清]沈云龙.钦定科场条例[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2225-2226.

[4][5]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98,119.

[6]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33.

[7][8]周道祥.江南贡院史话[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60-61.

[9]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41.

猜你喜欢

清代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